如何理解 當乙個線上服務是免費時,你就不再是顧客,而是產品本身 的觀點?

時間 2021-05-07 05:46:57

1樓:夢溪

任何乙個軟體公司或者網際網路公司, 開發一款產品和服務成本是很高的。排除土豪不差錢做慈善,那麼公司做這個事情肯定是要賺錢的,如果這個產品是免費,那麼這個公司只能靠這些資料賺錢,那麼使用者資料就是這個公司產品,他通過把這些資料賣給他人來盈利。

2樓:灰色細胞

我非常支援這個觀點。同時我要強調免費的產品並不是網際網路時代的概念,正是古以有之。

古代人賣藝,說沒錢的捧個人場。這些沒錢的圍觀群眾就是賣藝者的產品。這個產品叫人場,用以吸引有錢人來圍觀掏錢。

下面乙個個回答題主的問題:

1 .要說具體這個非付費人形成的產品的定義是什麼,我覺得應該這麼定義:由非付費使用者形成的對產品本身價值的提高。

使用這個產品的當然既包含付費者也包含非付費者,還包含生產者本身。

2.把free拿掉也成立,比如掏錢買票的觀眾,本身他們付費了,在付費的同時還提高了電影票房,這又提高了電影價值,吸引更多人來看電影。

免費的產品並不是online service專屬的,只不過由於online service有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的特徵,所以免費概念特別明顯。

免費概念成立的有兩個,乙個是邊際成本極低,第二是付費使用者的存在。否則沒有利潤生產者喝西北風去啊。

3. Evernote和dropbox 的付費使用者表面上看沒從免費使用者那裡得到什麼,但是我仔細想了想正是因為有那麼多免費使用者,才促成了evernote 和dropbox產品功能的持續迭代改進,這算間接使付費使用者受益了吧應該。

感覺好多網際網路的名言其實不會脫離經濟學原理的。仔細分析下都不能脫離規律。免費也是這樣。

3樓:

首先我想區分一下使用者和客戶的區別。使用者使用公司提供的服務,而客戶為公司的行為買單。

價值鏈條類似於:公司免費服務—使用者免費體驗—公司基礎資本積累(如構建生態)—使用者價值轉化客戶需求價值(商業模式變現)—客戶價值交換買單—公司提公升服務能力—使用者體驗提公升。

其重點部分在於商業模式變現這一步,而讓自己的使用者轉化為客戶需求價值方式有很多種,並且仍在蓬勃發展,不斷創新(如各類網際網路入口等等)。

回想一般公司創造價值收益的方式就是通過轉換自身資源創造並滿足客戶需求價值。那麼在上述價值轉換鏈條中,使用者可以說已經成為了公司產品。

個人認為這一類說法的現實意義在於【為商業模式的創新,剛需的探索而提供新的思路】,而非糾結於【老子怎麼可以是產品,媽蛋被利用了!】這種心態中去…

4樓:用心閣

誰掏錢誰是爺,線上服務的使用者如果不掏錢,就不是爺。

那麼掏錢的人是誰呢?掏錢來交換什麼呢?廠商必定要向掏錢的交付產品或服務,那免費使用者就是產品的一部分。

比如說谷歌提供免費搜尋服務,怎麼賺錢呢?通過網路廣告,廣告主是掏錢的,他買的是什麼呢?你的注意力而已。

5樓:旦旦

以免費網遊為例吧,許多的不花錢的玩家,對遊戲公司的意義只是為了陪著大R玩而已,讓花了很多錢的大R享受秒人的快感。所以免費玩家是產品的一部分,用來吸引付費玩家。

6樓:

好像這話以前在知乎上看過。

對了,在這http://www.

7樓:

乙個產品做出來,是要付出成本的。如果你是使用者,卻不用付費,那麼,產品的開發成本誰來cover?

答案只能是把你這個使用者賣了。把你的隱私賣給廣告商。

這個時候,免費的產品只是個誘餌,吸引使用者使用,偷偷儲存你的隱私,以供售賣。這個時候,你已經不是使用者了,而是準備賣給廣告商的產品。

所以說,免費的,可能是最貴的。比如360的產品。

如何理解微軟在社群發放了乙個免費公升級專業版密匙,但公升級後仍需啟用這種行為

柴健翌 這個只是乙個觸發公升級流程的保留key而已,不包含真正產品授權 而且現在啟用流程已經改良,預設輸這個key,如果系統裡檢測不到對應版本的數字許可的話,也不讓公升級 藍臉 因為金鑰本來不等同於啟用許可 微軟產品的金鑰還會有版本選擇,或者暫時跳過某些步驟的功能。同乙個系統下,家庭版需要家庭版的K...

你怎麼理解「乙個好的服務端介面」

今天也要加油鴨 第乙個我是這樣設計的 查詢條件要前台自己傳,分頁,排序都是前台傳。後台根據條件和許可權,取資料,返回。過濾條件也是動態新增的,自動按照前台傳輸字段,匹配物件屬性 字段 生成條件 複雜點的定義乙個規範,在後台按規範分解再匹配 如時間範圍,模糊匹配等 這在web裡面,用到jqgrid控制...

做乙個線上繪本共享平台如何?

呂斌 我覺得這樣的方式不太可行。第一 個人手上繪本不多,可能你想要的繪本較少,小區互換可以,加上快遞,費用較高。公司集中運營好處就有了。第二 繪本衛生問題,是乙個很大的問題,自己孩子看可以的,但是流通起來,孩子可能會有影響,不可小看。需要專業消毒才能流通。如果做公益,現有模式挺好的 如果模擬滴滴打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