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感覺月薪一萬好高,畢業後真的一萬了,反而感覺不高了,這是為什麼?

時間 2021-05-06 03:37:29

1樓:洋蔥

畢業前生活在校園中,住宿舍,吃食堂,每個月的生活成本最多2000就搞定。相比於一萬,2000不過是1/5,按照這個角度來想,自然會覺得好高。

但畢業後,面臨著租房、吃飯以及社交等等一些費用,2000肯定是不夠的。不說別的,只說租房,如果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沒有個2000-3000也是下不來的。

再加上其他的成本,乙個月成本5000-6000很正常,佔了一萬的一多半,所以相比於1/5,自然會覺得原來一萬也不多。

大學的時候,周圍也都是大學生,大家的消費水平也基本上差不多。但畢業之後,面對著的是工作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人,往往都是在經濟上有了一定的積累。難免消費水平會更高一些,而所處這種環境,說一點不被影響也是不太可能。

記得之前乙個來自農村的學員分享,說自己在讀大學的時候根本不會在意什麼品牌,買東西,價效比最重要,畢竟花的是父母的血汗錢。

但是畢業之後,漸漸的就開始追求一些品牌效應,不僅僅是因為自己賺了錢,心裡不再有任何負擔,更是因為周圍的同事都是這樣,覺得自己也應該是這樣。

畢業前後,很明顯的乙個變化就是追求發生了變化。就拿旅遊這一項來說,畢業前大家說窮遊、住青旅,好像非常正常,也有很多同學都是這麼做的。

但畢業參加工作後,很少再聽到這個詞,每一次的旅遊都是精心安排,不僅要行程比較舒服,也更追求旅行的品質。

追求不一樣,消費的觀念和水平也就不一樣,肯定是品質越高,花費也越高。

畢業前和畢業後,這兩個時間如果差距比較大,比如大一和畢業,相差3-4年的時間,那就會存在乙個錢購買力的問題。

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因為通貨膨脹的存在,相比於現在,4年前10000的價值,肯定是更大的。也就是說現在的一萬元購買力會更低,即能買到的東西是更少的。

所以,如果是乙個大一的學生覺得現在一萬塊錢很多,4年之後畢業,覺得一萬塊錢沒有那麼多,也是再正常不過。

以上是可能存在的一些原因,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而糾結這個原因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最關鍵的還是要讓自己擁有多賺錢的能力。

2樓:

畢業前感覺月薪一萬好高,畢業後真的一萬了,反而感覺不高了。這是乙個正常的現象,這是很多大學生進入社會最深切的感受。因為的你的生活水平變了,消費水平變高了,自然而然的對收入的要求也變高了。

俗話說的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一.學生時代的你

以前上學生活費都是家裡給的,根本不會有經濟壓力,沒錢了,就能夠朝父母要。況且給到手的錢都是實實在在的零花錢。千把塊一共就這麼點還能花很長時間,所以畢業前感覺月薪一萬很高。

學生時代的時候住的是宿舍,吃的是食堂,沒有其他的大花銷。在上學的時候交學費有父母,也體會不到賺錢的辛苦。一般學校的宿舍住宿費都是一年一交,差不多都是1200左右一年,算下來只要100塊錢乙個月,更何況住宿費還是包含在學費裡面,根本不用另外交。

學校的食堂吃飯葷菜3塊-4塊左右乙個,蔬菜1塊錢乙個,一餐只要8塊錢左右就已經能夠滿足日常基本需求,一天基本算下來是早餐4元+中餐8元+晚餐8元,總共加起來20元就能活一天。特別是在學生時代買新衣服和鞋子父母還會另外給錢。乙個月除了吃飯日常花銷600元,剩下的錢就能夠出去改善伙食或者玩。

這種時候要是給你一萬塊錢,那肯定是很高,想買啥就買啥,想吃啥就吃啥,你當然會覺得月薪一萬塊好高。

二.畢業以後的你

1.固定開支大

每個月都會有固定的開支,房租,水電費,一日三餐,交通費,這些幾乎都是固定開支。這些錢都是要靠你自己的工資去支付。在社會上已經沒有學校那麼廉價的宿舍了,在外租房每個月都需要支出1500元以上,已經抵得上在學生時代乙個月的生活費。

還有出社會以後也沒有了那麼便宜的食堂,一日三餐,最少花費早餐5元+午餐外賣15元+晚餐15元,乙個月光吃飯最省都要1050元。還有每日上班的交通費最少10元。乙個月下來就最日常的食住行就要花費3000元左右。

2.社交開支少不了

3.日常生活水平也提高

工作以後日常生活水平肯定也是提高的。逛街買衣服,衣服也越來越注重品牌,以前你可能一身衣服幾百塊,現在一身動不動就上千塊。

4.人情世故少不了

這樣一對比下來一萬塊錢的工資還不如在學生時代的1000塊錢經花。因為生活質量提高了,錢花的也就快了,所以你感覺一萬塊幾乎不夠你用的了,就會覺得一萬的工資也不高。因此要想能夠省下來錢,一種是降低你生活水平,減少日常花銷。

另外一種是提公升自己的綜合實力賺更多的錢。

3樓:劉寶安

同感,畢業前覺得1萬真的很多了。

因為在校的時候研究生乙個月補貼才幾百塊,本科生沒有獎學金的話還要交學費。

但是畢業後的現實是你需要買房,買車,結婚,生小孩,每一件都是碎鈔機。

一萬乙個月,吃住都在公司,乙個月攢9000,在老家二線城市買個房首付至少30萬,得幹3年。

不說這些,就說日常消費,買個iphone好幾千,遊戲機好幾千,旅個遊好幾千。。。

4樓:果不其然

因為畢業前學校有宿舍,食堂吃飯好便宜!!畢業後如果在魔都,工資五分之一得貢獻給房東,吃飯,交通,買衣服包包...都得自掏腰包,this is life,哈哈

5樓:

是因為月薪一萬真的不高。

估計你也是家境普通且在一線工作那種,不然家裡有錢,自己月光應該不會覺得少。

我畢業月薪算上年終平均有三萬+,然而還是一窮二白。

為什麼呢?因為北京寸土寸金,買房爸媽根本支援不了首付。

年薪三五十萬一年二十萬都存不下,所以真的感覺不高。

而且工資越高,各種扣的越多,甚至我現在覺得月薪五萬都不高。

月薪十萬可能剛剛好,到手6萬多,花一萬,三年勉強存個首付。

6樓:Chris 老王

接觸到的人也變了。在校接觸到的工資資料都是即將畢業的學長學姐拿到的offer的數字。上班以後聽到的就是公司前輩的數字了。

7樓:屁股決定腦思路

因為人民幣貶值了,還有地方不一樣了。

比如2023年的時候我剛畢業,畢業前我一直覺得我只能找到兩千多的工資,因為我在地級市上學,小城市本來就工資房價低,五六千就有點高了,因為房價就四千。

然後畢業了來到上海,乙個月三千多,聽同事說,努力幹個兩三年然後跳槽,要個十萬年薪日子就舒服了。因為那會房價一萬,吃個蓋澆飯十二塊,十幾萬年薪已經是精英工資了,經理都只有二十多萬。

而如今,剛畢業到上海都五六千了,幹個三年年薪都快二十萬了,房價都五六萬了,蓋澆飯都二十了,感覺兩萬工資都不多了,所以當然覺得一萬沒多少了。人民幣貶值了。

然後地方不一樣了,比如我上學的城市現在工資還是幾千,一萬依舊是很少的高工資,即便南京杭州這樣的二線強市,一萬工資也算高了,中國不是知乎,人人百萬。然後你到了北上廣,一萬月薪只是平均水準,當然不高了。小城市一萬工資的比例應該是北上廣三萬多的吧,城市不一樣,購買力不一樣。

8樓:傲慢的上校

因為你畢業之前不知道一萬月薪是什麼概念。

畢業之前,無非是吃喝玩樂,加上學習的費用,雜七雜八加起來也沒有多少畢業之後,不僅要解決房子、車子,還得存錢

一萬塊錢,真的不夠。

9樓:無名

其實主要是因為自己的要求變了吧,才畢業時候你的基礎收入是零,對於一萬來說你可以買很多東西。但是當你拿到一萬後,你的消費水平,和對自己的期望也越來越高,而且物價逐年增加,而且和同齡人比較也是比較平庸的收入

你畢業多久後月薪達到了一萬?

羅密歐與豬過夜 新一線城市,14年專科畢業,兩年左右到一萬多剛畢業的時候也就兩三千,可能你覺得我擱炫耀個什麼勁其實我是在講述自己的悲哀 貼一下之前的回答吧 那時候工資兩三千 高新區房價是我工資的三倍左右 此時對未來有著美好憧憬 因為心裡有火,眼裡有光 想著努力工作,辛苦兩年,爭取月薪過萬 再存款幾年...

專科生如何在一畢業拿到月薪一萬?

長夏姐 很棒的想法。我的看法就是 在畢業前將值1萬以上的的技能裝備上。首先你在大學時要找準你畢業後的目標,從事什麼行業做什麼工作。那你就能大概的清楚你需要具備什麼技能。比如很多厲害的IT從業者畢業就能拿到很高的薪水,那是因為他們具備很強的專業技能了,新入職也能很快上手。甚至他們可能在大學時候就有靠自...

畢業一年半,怎麼可以月薪一萬?

本科畢業,畢業快一年,工地上班,加獎金績效平均乙個月下來已經上萬了,隨著年限以後還會漲,吃住全包,幾乎沒有假期,沒時間出去花錢,想快速搞錢,又克制自己花錢的,我覺得很適合來工地,但是除了錢,沒啥生活。 無夜衍 首先選擇行業,最快能拿到一萬的且比較穩妥的我想了想大概只有IT了,你比較好的一點是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