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的博士學位,在高校找教職時,不重要到什麼程度?

時間 2021-05-07 17:17:45

1樓:資料科學那些事

我2018博士畢業,不是啥名校,但好歹也是個世界百強,到2020,三年中,一開始一篇10分的文章,後來兩篇,後來我有了不只兩篇,然而我還是沒找到……,我感覺這個就像是相親,不是有房有車長得過得去的都能脫單,血淚史總結……

2樓:

作為陝西人。

一直不太瞧得起西北大學。

因為高考分數超過西北大學很多。

讀博以前覺得自己也不會去西北大學就職,

覺得自己最差也能在自己的本科院校某末流985就職。

今天看了眼西大生科院的師資力量。

有好幾個北大本碩博。

驚了。高考考那麼高,進了北大,學了生物,最後這個下場。。。。為啥不學計算機呢。。

3樓:科研狂人

博士學位是找教職的最基本門檻。

你說它重要也重要,畢竟你連門檻都夠不到的話還要啥自行車;

你說它不重要也的確是不怎麼重要,所有申請者都有博士學位,難道你還拿來當亮點?

至於是不是名校,本來就不是決定性因素。

對比的就是成果,但那是因為成果本來就涵蓋了很多東西。

所以根本不用看別的,用人單位只要看成果,挑成果最好的那個,基本上就能說明其能力背景資源人脈綜合是最厲害的了。

4樓:

現在知乎已經脫離實際了嗎?竟然還有這樣無知的問題。高校找教職看中學校和成果還有關係,不要覺得有的人名校博士畢業找不到教職,就以為名校博士學位不重要,找不到教職的,要不是成果不好,要不是沒關係,尤其是關係,你即使手握幾篇jacs,沒有關係一樣給你刷掉,連面試通知都不會告訴你。

5樓:曼漢教育

什麼時候,名校、學歷都是一張「紙」,但又不僅是一張紙,名校的抬頭,意味著它下面聚集的是一群頂尖的人,以及頂尖的資源,你在名校裡能接觸到的同僚的水準,和在非名校裡接觸到的同僚的水準,能是一樣嗎?這意味著搭建的人脈圈層次的差距。

頂尖院校在科研上的資源分配,和普通院校在科研上的資源分配,哪乙個更能澆灌出有成果的博士生呢?

就算拿到特定問題下面來,找教職時,名校博士學位有多不重要,那麼各高校的招聘簡章上也會明確告訴你,

他們要招的是海內外名校博士畢業生。

首先你得達到這個起點,你才能來說:

名校博士學位不重要,其實他們看中的不是我的院校,是我手上有十來篇SCI(慈祥臉)

所以說,名校的博士學位在找高校時多不重要?

那誇張點,大概就是,你本科學歷,在找工作時有多不重要吧。

6樓:

看到這題目讓我想起前幾年找教職的奇葩事情。。。

我自己是c9博士畢業,在海外博后多年。開始找工作第一次去了某c9的青年論壇,好吃好喝好招待,來回路費全報銷。該校某所的主任對我很剛興趣,以前在會議上見過多次,甚至直接問過我是否願意過去,至少是副教授起,具體可以再談,但我還是有點猶豫。

猶豫的原因是之一,是我愛人在另乙個城市的某老牌985高校工作。如果我去前文提的c9高校的話,她基本不太可能在那裡找到工作。

所以,我們夫妻兩人一合計,我愛人就要去我去她所在的老牌985高校找教職。我想著c9都可以去了,差一點的學校應該可以試試。補充一點,當時我也聯絡了另一所老牌985高校跟我愛人所在的學校不相上下,當時那邊給的待遇就是教授,然後給當地的人才計畫,這也讓我比較有信心。

但結果奇葩來了。。。

投簡歷後等了很長時間,該985高校某學院的行政助理給我來信,說領導要三封推薦信。我當時覺得挺有戲的。按照慣例,我找這樣的職位,推薦信是一般不能隨便要的。

預設的規則就是,你基本確定要我,我也基本確定要過去,然後我再找領域內的大佬來給寫推薦信。因為領域內大佬都很忙,不可能是我投一次簡歷就發一次推薦信(這點跟剛博士畢業幾年去找教職不太一樣,比如,前面提的c9高校那邊,只要我們沒談妥,我就不用讓大佬給他們發推薦信。)

WTF!我知道那裡有我們方向,裡面的老師我還認得,如果你不想要就直接回覆我不想收,這樣我可以理解。你明明不想要,你還非要我推薦信幹嘛?

大佬推薦信是隨便要的嗎?耍我是吧?當時我氣不過,把這事在圈子裡傳播了一下,大家聽得後都瘋了,WTF,耍人也不是這麼耍著玩的吧。

基本上,同齡的相近的領域的人都知道了。所以,那一年,至少我認識的人裡面沒有乙個去投那所985高校的,甚至有人寧可去投比這學校稍微差一點的985。

這幾年看著這所老牌985的各種排名在不停的下降,我現在非常感激這位領導。因為如果他當時願意讓我去的話,為了愛人,我可能連個特任啥都願意幹了。也就不會有後來拿到帽子的事情了。

7樓:

c9院校,上學時候的乙個師兄,文章和科研水平很差,材料學科畢業只發兩篇水刊。畢業時候甚至沒找到什麼工作,但是我老闆力排眾議留他,4年了也沒申請下青基。老闆給他搞了幾個軍工專案,結果現在變成有編制的副教授了。

在高校什麼都不重要,有人罩著才最重要

8樓:chenma

重要,同等水平下名校博士當然重要;但不同等水平,那就是有刷子的重要了。老闆說,找海外博來的,就是為了拉海外的圈子的。如果是海外圈子沒混好回來,還沒有好成果,自然想的是多年賣苦力的了(要不然,以後就沒人給賣苦力了)

9樓:畢業之家查重網

我還在以前許多回應裡邊早已表明過,如果是走學術研究線路,成效和師承關聯是第一位的。大學畢業學校僅僅在評人才計畫的情況下會出現一定的功效(但必要性仍然小於國外歷經),例如排行這種。可是合格過去了初篩之後,基礎還是拼成效和師承關聯,學院排名的實際意義並並不是非常大。

10樓:之乎者也

某985某院,招聘簡章上並未寫招什麼檔次高校的人,也沒說要什麼成果,只說優秀博士。最後公示名單,進了三個,乙個北大博士,乙個清華博士,乙個海外博后。

11樓:

名校不名校其實沒啥,關鍵還是看自身成果硬不硬,學校的事兒除了上課,其他的我不怎麼參與,我最常做的就是在國際學術會議上拍桌子:「首先,我不是針對誰,在坐的有乙個算乙個,都是,,,」

12樓:

實際上是很重要,會在判定結果時起到作用,但這個作用不體現在招聘廣告上,不體現在崗位待遇上,只在高校決定是否要你的時候起作用,所以有的人以為不重要,假如成果條件相當,清北出身比二本出身的求職容易太多了

13樓:絕不發言

不看學校是在搞笑的。

就我們這小破學校而言,本校或者清華畢業的,不一定願意要,MIT畢業的,跟在屁股後面搶著要。名校本身的光環背後,是扎扎實實的高標準和嚴要求。

當然,除非你的代表作真的驚豔到圈內有很大影響力。不過那也就不會來提問這個問題了吧。

14樓:

學術圈的整套執行體系從本質上來講是源於中世紀歐洲的手工業行會及神學院,所以特別重視傳承,也就是封建味兒特別濃,因此博士重導師而不重學校就是這個道理;當然,個人以為,目前的學術體系無法很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遲早要徹底崩塌~

15樓:Sorata

這是硬條件。。。。你說重要它可以說最重要,因為它是敲門磚。有的學校招聘要求:

本碩博985畢業,海外留學經歷不低於一年,有的是兩年。你乙個普通學校甚至211的博士畢業,有些學校的教職沒戲。

你說它不重要,過了學歷這個門檻,它確實又基本算是最不重要,因為在這個時候被聘用就是拼成果質量、數量和人脈關係了,進入教職之後,名校博士頭銜可以說就沒用了,有用的只有這個學歷和學位,更重要的還是成果和人脈關係。

16樓:AntonioYu1990

這種問題好業餘... 我已經無心回答這些問題了。

我在之前很多回答裡面已經說明過,如果是走學術路線,成果和師承關係是第一位的。畢業院校只是在評人才計畫的時候會有一定的作用(但重要性依然低於海外經歷),比如排名這些。但是達標過了初篩以後,基本還是拼成果和師承關係,院校排名的意義並不是很大。

其次就是派系的問題,比如學院的院長畢業於某個院校,你恰好是這個院校畢業的,一般比較容易受重視。

除此之外,用處沒那麼大。

17樓:孟琪

名校還是相對有一些作用的吧。可惜現在985一般都希望有海外經歷,但是如果都沒有的話,清華、北大、浙大、哈工大這些牌子學校還是比較認可的。當然,名校畢業的學生是不是也應該有一些顯著性的成果和名校的牌子相對應呢?

18樓:Dhealth

讀完題目第一感覺怎麼會這麼問?博士學位不重要嗎?現在很多學校招聘不都明確說了什麼什麼海內外名校了嗎?

有留學經驗嗎?或者全球多少名以內高校畢業嗎?為什麼不重要?

好平台好氛圍你的科研素養就是不一樣的!!!雖說成果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現在進高校多方面決定。不過明確說博士學位非常重要!

學位到底有多重要,碩士學位與博士學位的差距有多大?

當時明月在 2019年10月20日 沒讀過碩士。現在博士第一年,還沒畢業。所以不知道有啥差距,要說有差距的話,可能是乙個雙人間,乙個單人間吧。其他的等我畢業了再來補充。利益不相關。不匿。 北海 作為博士 年齡比碩士大 膽子比碩士小 知識比碩士多 頭髮比碩士少 幹活比碩士多 睡得比碩士少 補助比碩士多...

勉強畢業的博士能找到高校教職嗎?

Dr.密度泛困 建議先確定要去的課題組,找認識的人把你的簡歷直接推到想去的課題組,如果課題組老師願意要你,他們幫你去學校爭取會比較靠譜。自己從學校招聘通道投簡歷很容易石沉大海,除非簡歷很好看。 胖胖 理解你的意思,你是想去乙個能夠發揮博士學歷優勢的地方。然後你再考量一下你的現在學歷和成果去高校卷教職...

丹麥技術大學的博士學位含金量大嗎?

言無 不知道您去沒,感受如何呢?我也是c9和DTU之間重點申了DTU,看了下給我offer的實驗室的往年文章,每年都有中科院一區,而且沒有什麼灌水痕跡 起碼從標題摘要看,沒有跟風,你們懂的 那邊的博士給我說他們有休息日,晚上六點就下班,從來不發中科院老牌二區以下的文章,這還不夠嗎親愛的,我申的食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