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律師去小所還是大所?

時間 2021-05-07 13:31:47

1樓:墨寶兒

這問題是所有應屆畢業生常有的想法,關鍵是有幾個人在北京有那個分量自己挑律所,這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學生乙個個怎麼都這麼看得起自己,別說大所招人的門檻了,就是中型所都是挑來看去的,去看看每年畢業的有多少,4、5月份還在瘋狂投簡歷找不到律所的又有多少。律師門檻實在太低,北京紅本律師就小4萬,內裡一大把一大把沒房沒戶口漂在北京掙個餬口錢的,在北京沒人脈沒家底還想幹律師,那就只有和銷售一樣滿大街找案源了。

大所小所不重要,關鍵是實習律師的起點在哪,白手起家就拉倒吧,跟什麼律師在什麼律所都差不多,人家大律師難不成還會把自己的關係和客戶白白介紹給個小實習律師?所以沒資本就別那挑三揀四的,北京哪個律所肯要你就去哪個所吧,這年頭找工作和相親一樣一樣的,家庭、社會地位、收入、相貌各方面都讓你滿意的人肯定看不上你

2樓:

第乙個實習是廣州大成,第二個實習是廣州中倫。

強烈推薦,能進紅圈就進紅圈。

工作強度兩邊其實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中倫不管是實習生還是轉正之後的待遇都好太多。

拋開物質條件,中倫的整體素質也強很多。這意味著很好打交道,不需要在人情世故上費太多腦筋,乙個勁兒工作就行。大成的那位合夥人一言難盡。。。。

最怕的其實是進了很坑的團隊,這樣的團隊不管在大所還是小所都有。但是小所有坑的概率比大所大很多。

結論就是,在職業起步階段能進多好的律所就去多好的律所。公升合夥人階段主要考慮自由度和分成等問題,角度又不一樣,那個時候再去思考進入小所吧。

3樓:方逸敏

大所的優勢有很多,律師行業的知友們都回答得挺全的了,我補充幾點想法。

題主會問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就自己的學歷能力來說,進大所不容易。但又不甘心進小所。

在大所能見到更多優秀的前輩,遇到貴人帶領你快速入門的可能性更高。

在這一行,如果沒有家庭背景卻想要快速成功。除了情商和能力之外,要麼是幸運地遇到了貴人(前輩/朋友),要麼自己付出比別人百倍千倍的努力。

當然,那些頂尖律師,通常是集努力運氣於一身。

但在大所,競爭壓力也很大。如果自己本身不夠優秀,會發現大所也存在資源傾斜的問題。更優秀的前輩帶著更優秀的實習律師,而沒能盡快嶄露頭角的實習律師,容易坐冷板凳。

當然了,坐冷板凳的問題,在小所會更多。優秀的律師更少了,再加上得願意帶教的,如果在小所還能遇上,那真是幸運兒。

能去大所的盡量去大所,但並不是踏進大所之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問問自己,你已經準備好即將經歷的考驗和鍛鍊了麼?如果能進大所,應用真才實學以及付諸實踐的態度,爭取更多的機會與資源。

如果在小所實習,也不必太灰心。除了自己的指導律師,也可尋找和其他律師學習的機會。向所內、所外優秀的同行多交流,學習優秀律師的辦案風格,以及思考對自己律師職業的定位(不僅指主攻方向,更指生存方式),還有提高自學能力和效率。

沒有餡餅砸向你,就自己找乾糧。

不管題主現在去了大所還是小所,珍惜經手的每乙個案件,好好鍛鍊自己。

4樓:

問題真不在於大所還是小所,不過我以前找工作的時候,發現有的大所的律師態度很差,而且你去了他的團隊兩年內不給掛實習證,不知道這些團隊憑什麼把實習證看作寶貝?還要兩年通過團隊考核才給掛證?!不過我前律所是個小所也不讓我掛證,所以我離職了又在今年4月份重新找工作,7月份拿到實習證。

我當時去律協領取實習證的時候,真的隨意得不行,連身份證都不用出示,簽個名然後自己在一筐實習證裡面自己找。開始實習之後才發現生活還是一成不變,每天就是做完老闆交待的工作但是至少我入職乙個月的時候,我跟現在的老闆說我要掛證,他立刻就同意了。

5樓:陸所-ls

真正到了求職的時候,你會發現,有時候你的選擇沒那麼多,而且,很多事情都沒有想象的那麼絕對。

進入這行以來,我有幾個很深的感悟

沒有什麼好壞與對錯,有時候主動一點永遠比原地踏步強。

大所也好,小所也罷,跟的老師是普通律師也好,是主任又或合夥人也好,每個人先是不同的個體,然後才是評價的物件,沒有大所一定好,小所一定不行的絕對情形。

多看,少說,勤快點永遠沒錯。因為你是要學東西的,不要和同期小夥伴過多的作比較,環境不一樣,所遇到的事情也不一樣,你的每一次經歷都算數,暫時的慢不等於永遠慢人一步。

多和比你早四五年的律師聊聊,會有很大收穫。

每一步都算數,你所經歷的每件事,以後都會用得上。

多看案例。

6樓:潘律師lawyer

建議去有靠譜熟人推薦的所,如果沒有熟人推薦,那自己多跑幾家問問,跟帶隊師傅交流熟悉一下,其實律所不怎麼重要,重要的是帶你的師傅,一來他自己能力要有,二來願意帶你,就這兩個標準。此外,建議去那種十多個律師的精品所,規模不大不小,又能專一於某一方面的最好

7樓:牧之

小所大所都是表象,對實習律師不重要。相比較於所的規模,做實習律師最重要的,是找個好老師,進入好團隊。

一、好老師的標準:

1.業務能力強,願意帶教;

2.保證青年律師的基本生活水平,並且願意分享團隊發展成果。

二、選擇好老師的參照標準:

1.好老師團隊成員穩定,人員梯隊合理;

2.團隊業務量大;

3.團隊成員關係融洽。以上。

8樓:巧克力味的可愛多

如果可以,選師傅。師傅的業務能力、專業功底這些可以提前打聽。

如果不可以,大所選那些有定期培訓的大所,管理比較規範的,然後不懂的至少有人可以問。如果在小所,那就主動積極一點,裡面還是會有很多律師願意教的。

9樓:

面試過好幾個所,也聽別人說過。在校生去所裡基本都是打雜,可沒人帶你。也沒人願意帶你,你說你可能就在這實習兩三個月,畢業後還可能去別的城市,我是教你呢還是不教你呢?

反正這就是我們學校的同學去實習的現狀。

10樓:嚼大麥

真正的選擇不是小所還是大所,而是如何自我提公升,因而如何選所?分析如下:

對於個體來說,在律師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即使個人能夠在律師行業持續發展上公升的關鍵因素——法律服務能力。對於顧客而言,關心的只是結果——你能提供怎樣的法律服務?

努力是重要的,但正確的選擇能讓奮鬥事半功倍。如何根據自身的條件做出最有利於自己法律服務能力提公升的選擇,對於剛入行並開始進行漫長的能力積累的吾輩而言是很重要的。律師並不是乙個比誰的實習期更悽慘、誰受過的痛苦更慘烈的職業。

在市場中的企業,要麼提供產品,要麼進行營銷,要麼兼而有之。很顯然,諸律師在市場競爭中是乙個既提供產品(法律服務),又進行自我營銷的微型企業。就如同開飯店一樣,不僅要把飯做好,還要把市場開啟。

我們的法律服務能力的長遠規劃方向必然著眼在兩個基本軸上,一為職業能力,二為市場占有。選擇的困難性在於,我們如何兼顧職業能力和市場占有,使其能夠相互促進、長遠發展?

1、職業能力

唯有崇尚更好的學習可能性能讓選擇簡單化!去尋找能夠讓你學習的地方。去尋找能夠讓你建立競爭優勢的業務領域,去讓自己具有別人無法具有的門檻。

11樓:常青藤的輝煌

其實在實習期間去大所還是小所,差別並沒你想象的那麼大,主要是看你個人的發展規劃,如果你已經確定自己執業方向,比如是智財權、刑事、房地產領域,那麼這時一家小而精的律所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沒有確定執業方向,那麼建議還是去大所。

12樓:醉清秋

大所小所不是關鍵因素,主要是帶教老師如何,我目前的狀況是,洗衣做飯開車打掃,沒工資。開自己的車,自己加油,自己出停車費。房貸、車貸、油費、車險、車位費、社保、生活費。

已經靠家裡和朋友救濟度日了。

13樓:言之之之

在大所和小所實習,都存在帶教律師好壞的問題。如果你能在實習前明確乙個你認為優秀的律師,且其願意帶你,無論他在大所小所,就跟著他。但你不能,或無所謂帶教律師好壞,個人建議選擇大所。

大所學習資源豐富,技能獲取途徑多樣,且大所律師多,可知曉多樣的執業狀態,有助於你對自己未來執業進行思考。

選擇的前提,希望你對自己在實習期間想要獲取的物件是明確,同時,亦希望你能如願,收穫你想要的。

14樓:

這個問題基本等同於,嫁給演員王凱還是隔壁老王。

能去大所,誰會去小所?

大所完善的新人培養體系,更高的薪酬(月薪2萬+),更好的福利待遇(六險一金+工作一定年限購免息提供購房資金+國內外五星級酒店的豪華度假旅),更寬闊的視野、更優質的客戶、更優秀的同事,這些那點是小所可以比的。。。

難道真的有人不想去拿著兩萬月薪,跟著優秀的師傅,做著複雜的案子,做乙個相對比較精英的律師?

難道有人能放著大所不去,去乙個沒準那天就黃了,律師還得天天去法院門口發傳單的小所?

問這種問題的提問者,到底是一種什麼心理?我超級好奇

15樓:初級法師雅兒

各有利弊:

小所律師比較少,能多接觸到核心業務,但是侷限在於小所案件多雜,不利於乙個方向的培養。

大所律師多,專業性更強,剛進去多以打雜為主,有可能不受重視,必須找乙個好點的師傅帶,不然學不到東西

16樓:

去能讓你實實在在學到本事的所。

我正在大所實習,非常後悔掛證前沒做好盡調。

因為團隊人多,沒有律師教都是靠自己厚著臉皮一點點問;因為流程化,我實習9個月了都沒有完整跟過乙個案子,基本上都是在處理律師的雜事,做一些無關痛癢的PPT,寫一些跟專業無關的文章之類的。學到的專業技能真的少的可憐,全靠自己摸索。

也跟其他同學交流過,發現其實跟大所小所無關,還是要看帶你的這個人怎麼樣,你去的這個團隊怎麼樣。

血淚教訓!掛證前一定要做好盡調!!!

17樓:韓冰律師

我勸告題主一句。

無論這個問題其他答主如何告訴你「大所和小所各有各的好」,你都不要太在意。

你要做的是,在能進大所的時候,無腦選大所。

別管什麼培訓制度、品牌文化、自我認同之類的,即使沒有這些,還是無腦選大所。

為什麼?

不是因為大所就一定好,而是大所人多,你能見到的律師行業生態就多。

一年實習期,換句話說就是讓剛畢業的年輕人/剛入行的朋友漲見識的。既然是漲見識,那肯定是見的越多越好,越雜越好。

能去一線不去二線,能去省會不去地級市,能進大所不進中所,能進中所不進小所。

怎麼分大小,還是我那個粗暴的標準,執業律師人數超過100人的,算大所;60-100人的,算中大所;30-60的,算中小所;30以下的,算小所。

(以上劃分純屬作者胡言亂語,望各位同行莫要在意)

大所所內合作的機會相對來說肯定是更多的,等級制也更明顯,律師助理的福利可能相對也會好一點(只是「可能」、「相對」,防槓)。

最重要一點,在大所幹的不如意,隨時可以轉去小所;在小所幹的不開心,就不一定能隨時轉到大所了。

最起碼,不是所有人都有在大小所隨意切換的能力

大所呆過了,不開心,再轉到小所,最起碼你會覺得:「害,大所也就那麼回事。」

小所呆久了,不開心,可能你就會覺得:「唉,如果當時我能進某某大所就好了,可能現在就不一樣了。」

好了,胡言亂語到此結束,我的話各位聽聽就好,千萬別無腦相信。

律師小所實習老闆很看重我有必要去大所嗎?

李毅 提出這個問題,說明內心還是對大所有期盼。建議在小所實習的時候多關注下大所的動態,與同行多交流,再判斷到底是大所適合,還是當下熟悉的小所適合自己。 老譚律師 你這不是要找問題的答案,而是想要被人在後面推你一把,給你乙個鼓勵的眼神而已。你寫的很清楚了,內心中已經有想要進一步發展的想法了,只是還沒有...

新人律師,去大律所還是小律所有利成長

法律公開課 對於新人律師,大所小所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乙個能教你帶你的前輩律師!自身經驗,僅代表個人觀點!進大所小所的選擇,和跳槽去大公司小公司一樣,可以參照借鑑! Spenser 做為新人,需要的第一是找到自己想要從事的方向,第二是打好基本功,這兩樣東西都是大律所可以給你的。大律所一般會有輪崗...

實習律師如何選擇律所

海撈星 實習律師最關注的還是能不能盡快拿到執業證書。所以,找律所要看律所是否能積極支援你的取證申請。畢竟,對於律所來說,帶新人並走流程還是挺費時間和精力的,因此不少律所會比較拖延,特別是等實習律師有一定的辦事能力後,延續廉價勞力時間。第二,要盡可能學到東西,缺少安源或這案源單一的律所對實習律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