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想信佛,但怎樣才算信佛呢?

時間 2021-06-03 05:26:50

1樓:李淵回

這些問題都要先搞清楚的

古文那種感覺,白話代替不了。下面看宗鏡錄原文:

信有二種。一若正信堅固。諦了無疑。理觀分明。乘戒兼急,如此則一生可辦,誰論退耶。(下面看第二種信)

二若依通之信,觀力粗浮,習重境強,遇緣即退。

2樓:

只信佛沒用的,佛法僧是一體的,要信就全信,而且要發誓信一輩子(盡壽);

雜阿含927經

時,有釋種名摩訶男,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為優婆塞?」

佛告摩訶男:

「在家清白,修習淨住,男相成就,作是說言:『我今盡壽歸佛、歸法、歸比丘僧,為優婆塞,證知我!』是名優婆塞。」

另外涉及「信具足」的問題,信具足的關鍵是「堅定不移、不受干擾」,如果外力干擾一下你就有所懷疑,就是沒有信具足;

雜阿含927經

摩訶男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為優婆塞信具足?」

佛告摩訶男:

「優婆塞者,於如來所,正信為本,堅固難動,諸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余世間所不能壞,摩訶男!是名優婆塞信具足。」

在信這個方面,對在家人和出家人的要求沒有區別。

最後就是及格還是優秀的問題,基礎的具足四支(信戒聞舍),高階一點的具足八支,再進步一下具足十六支,詳見雜阿含929經;

3樓:忘言

只要你是乙個善良的、正直的、品格高尚的、心態健康的人,其實你的思想和行為已經在某種程度暗合了佛理,所以,不一定要講究那種形式上的「信佛」。

4樓:Stefan

「一直都想信佛,但怎樣才算信?」 這句話能夠理解成,其實已經很「信」了嗎? 如果能夠這樣理解,那這種「信」,其實離佛教導的「正信」就稍稍遠了一些,但慕道之心則近了一些。

如果遠離正信,而又信得「執著」,那就成「迷之信」了。

最基本的「信佛」,就要像佛教導的那樣去做,因為這樣做了之後,就會結善緣、種善因,自然就會,離正信越來越近。

見道位之前,不可謂真「信」,法嘉同修說的是正解。因為這之前,就是沒到「信不退」的階段,信心會因為境遇和修行的偏差而退轉。

都是妄言,說的不一定對,你辯證的參考吧。

5樓:「已登出」

對大多數人來說,不知道佛是什麼,該信什麼是最苦惱的。還好佛指了條路:四聖諦,苦集滅道。

這就好比得了一張去北京的車票。或者直通北京的高速路。而且是很權威的。

只要相信這個,總有一天會到達目的地。

6樓:接近無線透明的灰

佛說的最基本的一條原則是:世間的實相是無常的、是苦的

世間的東西有生就有滅,都無法常現。而我們凡夫偏要在這無常的條件下追求永恆不變的東西,例如至死不渝的愛情、永遠不死的身體等等。

關於苦,人道充滿的種種苦簡直多的不用說了。詳細可以了解佛經和佛學知識。

信佛所言真實不虛,然後深入經典,選擇自己合適的法門,受持修行,一心精進。

信佛不是燒燒香拜拜佛相信佛的存在就叫信佛了,那是表面現象的信佛,如果像這樣只做做表面功夫,那充其量只能種種善根和佛結緣,種下日後得度的因。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7樓:行者低調

佛在心中不在外身

就算你住在佛前,睡在佛前吃在佛前都不算做你信佛而是你和佛像很近

只有心中有佛無時不刻的發善心善念引人向善這才是信佛將佛理領悟到

信可以千萬不能迷信著迷了就無知了

8樓:佛弟子

覺得佛說的都是對的,而自己想的做的說的,與佛不一樣(佔絕大多數)的地方,都是錯的。覺得佛能夠給予自己的是慈悲是寬容是愛護是解脫痛苦是幸福,自己給予自己的,多數是錯誤是痛苦。總之,覺得事事佛對己錯,就算信佛了吧。

燒香拜佛,算尊敬佛,還不能說是信佛。

許願還願,算信契約,不能算是信佛。

只有願意相信佛說的自己沒有做到是自己錯了,才算信佛。

一直都想不明白,結婚就為了生孩子嗎?

支下不知 我和我先生都是結了婚,但不是為了生孩子而結婚的人。我先生明確表態,他極其討厭小孩子,所以他一直很積極做好他的避孕措施。我目前也不想要乙個屬於自己的孩子。我的原因很簡單,自私。我現在的想法就是,我只想把心思花在我們倆夫妻身上。不想把愛分給孩子。有很多人對婚姻的看法就是為了給他們的孩子乙個家,...

本人女生,但一直都喜歡gay不喜歡直男怎麼辦?

阿尼IRIS 相同困擾。也不是只是看顏值,就是gay,一般都比直男生活的精緻,我很容易被細節打動,直男都做不到這樣的。gay蜜也很多,我性格就是喜歡照顧人的那種,性格在女生裡可能偏T,但是並不喜歡女生,也有試過掰直gay,就是對方可能生理上和我們是不一樣的,也很困擾了 自從發現這個問題以後,也不禍害...

沒能出國留學,一直都想不開,跨不過去這個坎。?

梁睿 出國留學的壓力遠比想象中要大。真正好好學習的留學生的日常絕不是旅遊和拍照,美食和party。大部分人除了週末和放假的時候,平時也是兩點一線,學習強度很大,workload也很重。如果說了解了這樣的情況後,題主仍然有留學深造的志向,是值得鼓勵的。一來可以和父母商量,二來可以了解本校有沒有海外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