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既然是有智慧型的人,那麼佛經為什麼讓人看不懂?

時間 2021-06-02 15:42:44

1樓:完美世界

我只說我的理解,

其一,佛教是建立在奧義書等理論基礎上的,提出反對,修證的法。所以有些基礎的東西是共識。

其二,佛法注重體證,就是說,所有佛陀修行方法都是體證過的。

其三,語言並不能完整描述修行的大部分東西,如果你學過游泳等等運動,就會明白,聽明白了,不代表會游了。如果老師想多掙點學費,又或者老師不太會教,你就學的很慢。如果一生不下水,一生不會遊,一生在聽課。

其四,綜上,原本來就是注重實修的方法,自然不用出書。但口口相傳的謬誤可想而知,所以各種解釋接踵而來,越描越多。後期為了與其他教派競爭,必須要有說辭吧,理論上,說的越多,錯的越多。

而且印度靈修文化太發達,加上佛教後繼無人,因此在本土衰落。佛經最輝煌時期是阿育王時代。

2樓:韻靈

謝瑤。你要知道佛的時代,那是3千年前,中國的周王朝,那時文字是怎麼記載的?最早的佛經是寫在樹葉上的,記載的多困難,當然要簡練,就好像中國的古文一樣。

然後佛經又是翻譯過來的,這就和翻譯者有關了,有的文字很難懂,有的就比較好懂,但總還是文言文。如果是現在翻譯,當然會比較好懂,但是因為時代環境不同,有些專有名詞不好理解(這個也是沒辦法的,任何一門學問都會有專有名詞的,你不能因為這個而去責備學問家吧),如果理解了,那麼佛經就比較好懂了,比如空,理解了這個字,心經就很好理解。

3樓:zkl

問得好!唯一的解釋是:天機不可洩露。

一旦洩露,佛的預言將會失效。只有少數能看懂的人擔負起維護佛的預言(因此也維護了佛的智慧型)的職責。如果真想看懂,多看看佛的敵人的文章,他們對佛的研究比那些捧臭腳的人深多了。

4樓:張大歡喜

你看不懂的佛經,基本上都是後世作假的,不信可以去讀一讀巴利語翻譯的《大念住經》,指導實際修行,簡單明瞭。那些偽經害了一代又一代不知道多少修行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在偽經裡打轉,但這也是他們的宿命,命該如此。

5樓:

給乙個三歲的孩子講高等數學、量子物理,老師水平再高,孩子也是聽不懂的。怎麼辦呢?只能先從認字、識數、加減乘除教起,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學。

等到了大學水平,再講高等數學量子物理,孩子就能聽懂能學會了。中間的學習記憶理解的過程不能跳過,跳過了就看不懂了。

佛經也是如此。佛法講究次第,先從和我們俗人的生活經驗、愛恨情仇、財色名利直接相關,而且有交集的部分開始講起,一步步修行,一步步深入,就容易理解了。

6樓:張鴻漸

一種看不懂是書寫形式上的看不懂,一種是表述的內容看不懂。

因為佛經大部分都是唐宋時期翻譯過來的,翻譯成當時比較流行的文字形式,所以現代人閱讀起來需要有些古文基礎。喬達摩本人大概率不會直接以中國古文的形式傳授佛法。

推薦題主可以看看《慈經》,現代漢語直譯的,通俗易懂。

如果是表述內容上的看不懂,別著急,孰能生巧吧。就好像我們學英語,也得從認字母,背單詞,到會句型,才能逐漸通讀整篇文章是不?

7樓:lbdv001

1.佛經從梵文(巴利文)翻譯成中文,由於翻譯的水平,當時的歷史條件,社會環境,習慣用語等原因,造成理解困難。

2.佛經種有很多專門的術語,而且很多時候,這樣的術語採用了音譯,概念搞不明白,自然看不懂。

3.看懂佛經需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不然,法,非法,非非法之類的會繞死你。

另,推薦《漢譯巴利三藏經藏長部》段晴等譯,完全現代漢語重新翻譯,簡明易懂。

8樓:茗醪

佛渡有緣人。有的人早已陷入泥澤般的塵世之中,失去了本源中的真,即為無緣之人;而有的人正如倉夫嘉措所言,未讓自已的」神」蒙塵,即無緣之人。由此看來,佛經只會洗滌那些如玉般潤澤的」真人」了。

9樓:

同樣一瓢水,澆在玉公尺地里長玉公尺,澆在麥子地里長麥子,不是水有區別,是品種有區別,同樣一本經,人家懂你不懂,不是經不讓人懂,是人自己的問題。

10樓:綿綿若存諾諾久長

話說能讓你看懂的那是佛經嗎?都讓你們看懂了,佛經怎麼去忽悠人?怎麼顯得自己高深???

話說也有幾種可能:

1,壓根就是扯淡的多。

2,本來就不是給普通人看的。

3,現在的人沒文化。

11樓:原來如此

如果你沒有吃過水果,我向你描述蘋果的味道,你會覺得難懂,也不可能僅通過描述就真的完全明白蘋果的味道。

佛經裡說:我法妙難思,我法妙難議。也就是說這個法是超越語言文字或概念範疇的。以至於釋迦摩尼證悟後覺得別人理解不了,幾乎要放棄說法。

所以不是佛經難懂,是法本身無法言說強行言說,說出來的也不是那個東西本身而是到達那個東西的路徑。佛經是指月的手指,而不是月亮本身。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不是說著一樣的事?

真理無法言說,無法思考。一說就錯,一思考就誤會。

12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不是佛經讓人看不懂。

是你看不懂。

如若不信,翻看歷史書,看看歷史上有多少高僧大德,多少聖賢之人,甚至是文學大家,都是看懂佛經之人。例如,文學大家,蘇東坡,白居易,如若不信,找他們的兩首詩詞隨意剖析看一看,是不是懂佛法之人。

就是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就有很多通透佛經,甚至著書解釋佛經的人。

例如,號稱華夏古佛的六祖惠能大師。著書《六祖法寶壇經》就是解釋大乘佛法的經典書籍,通俗易懂。只不過,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

隨機應教。每個人根器不同,適合的法門不同。六祖大師屬於禪宗法門。

提倡頓悟,當頭棒喝,直指人心。

就是頓悟,實質上也是從漸悟中來,很多人總是問什麼是「因果」,生為華夏人最應該明白的就是因果規律。不信,親自看六祖能禪師的開示。開卷有益,找一本《六祖法寶壇經》自己親自翻開看一看。

願所有人,多讀書,讀好書,一生必讀一部《經》。經,是根本,是實質,是智慧型,是這個世界的實際真相。

看書多那不叫本事,只能說你好勝心強,看書時又哭又笑,真叫乙個熱鬧,那叫你對某種型別的書,有興趣愛好,檢驗乙個人是不是知識淵博,博古通今,讀書到家了,就是自己隨意拿起一本佛經看一看,如提問者所言,能否看懂。如果是青蛙跳井,建議還是從今天起,洗心革面,重新把書讀起。也不要說自己是讀書人。

三人行,必有我師。華夏民族,最不缺的就是「書籍」。從古至今,浩如煙海。

願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所有有緣人以及讀書人共勉!

13樓:微妙香潔蓮

心空則靈。心有幾分空,就能看懂幾分,若是空得究竟圓滿,你和佛沒有兩樣,一清二楚呀!至於心怎麼空?

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痴。貪瞋痴越來越少,心就越來越空,佛經你就越來越看得懂了。

14樓:「已登出」

一塊百分百的純金要把自己解釋給很多摻了銅摻了鐵的金子很難,他說我感受到了百分之百的純金屬性,那感覺殊勝無比。

於是他給人講了又講,但是很少有人聽懂,為什麼?因為即使他頭腦知道了,但是沒有那個感受!一塊有太多雜質的金屬能明白純金的感受?不能!

感受這玩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於是他改變了方向,我不告訴你們感受了,我告訴你們如何才能變得和我一樣,擁有和我一樣的感受,於是純金說怎麼煉金,怎麼燒火,怎麼煉金,怎麼提煉百分百的純金。

有的金屬把自己提煉到百分之百了「哇,你所言不虛,這感覺殊勝無比!」

一塊純金在眾多含有雜質的金屬中看見了另外一塊和自己一樣的金屬,喜極而泣「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而另一塊金屬按照他的方法練成純金之後,看著教他的那塊純金也喜極而泣。「信你的,能和你一樣步入殊勝的天堂,此言不虛!」

看不懂,那就多看文言文,從自身實修,當你真有成就,只是關照自身,所有經典,觸類旁通。因為經典從來沒有講其他的,只是在講你自身,你自身的性!

就像乙個常年種田的人,他也沒學很多知識,他只是播種,培育,等待,在長久的勞作中懂得了如何種植。

當有一天來了乙個專家(經典書籍)說了很多道理,告訴他怎麼怎麼種,怎麼培育,但那個有經驗的農夫馬上知道,他說的無非是自己長年累月所做的事,雖然文辭不同,方法不同,但目的都是乙個。

經典亦如是。

修道有八萬四千法門,但目的只有乙個,既「不二法門。」悟不二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條條道路通羅馬。不悟不二法門,可能就有八萬四千個坑。

但佛所說的這些修行法門,即使你沒有悟到不二法門,只要好好做,都有所成,而福慧多者,亦能登堂入室,成佛慧命。

悟不二法門猶如知道從西安到北京,只要一直朝著北京的方向就可以了,無論是坐火車坐汽車,或者是走著去(八萬四千法門),他有乙個清晰的目標。而不悟不二法門的,就是毫無目的行走,八萬四千條路,會有可能會走到反方向。

所以看不懂,多看,多請教那些高僧,但是首先你得分辨高僧,如何分辨?這都在戒律之中,(以戒為師)即使高僧未有真道,若有戒行,亦不至於落入歧途。

15樓:DDDd

如果是聲聞或唯識方面的經典看不懂說明沒有學習佛教基礎概念,這些經典比世俗間的理科知識要簡單(僅理解字面意思而言)

如果是中觀特別是禪宗的經典及公案,要得就是你不懂,繞過去繞過來都是套路把你繞暈。因為目的是讓你開悟,如果說明白了會影響開悟,而開悟了自然就明白了。因此蓮池大師於《竹窗隨筆》說,「任從滄海變,終不為君通」「我若與汝說,汝日後將罵我在」。

16樓:亦果

1.根性再好的人也需要明師指點的,六祖慧能也是聽五祖弘忍講經才讀懂《金剛經》的。學佛從來不存在自學成才這個說法,這個和世間法不一樣,只有闢支佛才能無師自通。

2.信是入門的關鍵,比如佛說「五蘊皆空」,可是如果不信這四個字,般若經就不可能讀得懂。

建議多聽善知識講經說法。

17樓:

智慧型談不上吧……

佛祖還是吃了有毒的蘑菇死的

只能說死前心態比較好

看不懂正常,佛教屬於翻譯文,中國文字解說又參的辦白半文言……還有一些名詞拗口

18樓:liuxinto

佛經不好懂,有幾層意思。首先是文字障,佛經大部分都是翻譯於唐、宋以及更早,使用的文言文跟現代語言差異還是很大,所以從文字層面不容易懂。其次,佛法的義涵既有淺顯的部分,譬如人天善法和因果事項等,也有解脫道以及佛菩提道的甚深義理,尤其是方廣唯識,確實難懂。

第三,如果要懂得一門智慧型,不但需要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也需要學人自身的智慧型與悟性,並非只有教者單方面因素決定。另外,佛法屬於真實義理,立足實證,並非是學問或者形上學,因此真正的懂,需要的前提條件其實很多,並非只了解道理就可以叫作懂。最後,末法時期的娑婆世界南閻浮提,眾生多與佛法不相應,懂的人本來就是非常少,這是常態。

既然是錯的人,為什麼要遇見。?

持頓念佛 若不相欠,不會相見,遇到的人,大體分四種,報恩來的,對你特別好,抱怨來的,就是看不上你,總找你事,還債的,讓你掙他錢,討債的,想法設法騙你,你還能接受,後來才知道,找不到人了,平時廣結善緣,不與大眾為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 Actor 遇見的都是天意 人生就是一列火車,遇見的人就像...

社會既然是物質的,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堅信精神上的信念?

zkw 因為人類通過改造物質或重組社會關係改變社會。而信念引導人類合作,令其以巨大的力量改造物質或重組社會關係,從而精神上的信念反映到物質世界,最終決定了合作的智人們會把社會改造成何種樣貌。 幹佳卉 題主很有趣,為什麼會覺得 社會 是純 物質的 呢?社會也有重要的價值觀 道德觀 文化 規範秩序 等,...

合同既然是當事人共同達成的意志 為什麼法律行為當事人之間的關係是對立關係 求知識淵博的人解答?

nnnnnic 回民事法律行為按照參與主體之間的關係可以分為三類,即單方法律行為 雙方法律行為 多方法律行為 雙方法律行為和多方法律行為 其實稱為共同法律行為更為妥當 有乙個共同點,即需要合同主體間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但雙方法律行為與多方法律行為的 一致 有區別,雙方法律行為需要對應的一致 異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