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乙個討厭學習的學生被剝奪一切娛樂活動後,他是否會去學習

時間 2021-06-02 07:17:46

1樓:清燈竹影

會更討厭,學習是自發的,你得給他乙個看的見摸的到的目標才會讓他去學,前提是他感興趣想達成那個目標。你強迫只會讓他反感,這麼做他可能會離家出走,人的服從性是有限度的,你做的太過了他壓根不會聽你的

2樓:心動時刻

不會,我認為這種教育方式不但起不了作用,反而會增加孩子逆反心理,即使去學習,也不會有好的效果。出現討厭學習這種情況,首先要了解討厭學習的真實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我總結有以下原因:

1.自暴自棄,即使知道學習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以目前自己的實際情況,無法有很大的提公升,心裡其實已經放棄了。這種情況就需要和孩子好好談談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適當多給孩子一些鼓勵,改變對學習的看法。

2.學習無用,當孩子認為學習無用的情況下,用什麼辦法控制孩子的時間將是徒勞,這種情況就要從孩子身邊人入手,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然後分析學習利弊,真正解決孩子認知的問題。

總之,學生討厭學習是常有的事,如果不加以干預,將會影響孩子的未來,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3樓:滿小姐和灣小妹

因為是「被剝奪」,所以注定不會去學習。

乙個討厭學習的學生去學習,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步是,學生為什麼討厭學習?每個人參與活動的心理動機有兩個:建立鏈結(關係),獲得成就感(認可)。

與此相對,乙個人排斥和討厭一項活動,則是因為孤獨感(被排斥)和挫敗感(被否定)。

以這個為基礎,學校裡的學生有如下四個典型型別:獨來獨往的學霸,關係不錯學習也不錯的活躍分子,學習差但群眾基礎很好的校園明星,學習中下游又孤僻的受氣包。

後面兩個分類學習成績都不如意,但他們的問題不一樣,校園明星類的,他們在關係中感受到的坑定和成就感,成為了在學習中感受到挫敗感的避風港,似乎看上去之後就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學習上成績就會很不錯,但他們已經習慣了在關係中的肯定,需要乙個很好的途徑尋找到學習中的成績感才能有改善,簡單粗暴的禁止娛樂活動是不會有效果的。

而另外乙個型別,他們學習不好的本質原因是有太多的能量被消耗在了人際關係中,在人群中的孤獨感,讓他們容易產生自卑,自我攻擊,缺少了很多能量和動力,學習自然也一般,他們很渴望在人群中獲得認可,如果學習資質好,會有機會成長為獨來獨往的學霸,如果在偶爾的活動中收到校園明星的認可,也會建立小團體,更進一步放棄學習。

以上,無論哪個型別,被剝奪娛樂都是乙個很糟糕的選項,被剝奪帶來的被攻擊和被控制的情緒,如何能直接轉化為被肯定和被認可?自然也沒機會直接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4樓:

《大學生的自我修養》

1.終於下課啦(=^▽^=)雖然有作業但是不太想寫啊,先玩會兒遊戲吧,聯機走起!

2.啊,網路真卡(╥_╥) 這破學校wifi不行啊,網遊是玩不成了,那就刷刷知乎吧。

4.呀,手機沒電了=( ) 等等,我充電線呢?!唉,等室友們回來吧,先看會兒意林。

5.意林看完了,室友們怎麼還沒回來。在寢室裡實在是無事可做啊~要不寫寫作業吧。

(兩分鐘後)

6.忽然發現我的左手小拇指指甲沒修好耶,先修修指甲!

7.終於開始寫作業,同時玩著手指、不時看看遠方。

8.寫了兩題。啊,有點困了,先睡會兒,作業不急的嘛。

zzZ~~

綜上,通過剝奪乙個人的娛樂活動無法使之認真學習。因為當你被迫學習的時候,周圍的一切都變得有趣起來,成為了娛樂活動。

那麼,如何才能讓這位大學生認真學習呢?

老師:明天就是作業的最後提交期限了,再不交就沒有平時分、要掛科了啊!

我:好嘞搞起來一晚上肝完整個學期的作業。

5樓:迎公升

不會。以我昨天和7歲兒子的對話為例。

我兒子一直不喜歡寫作業,原因歸結起來不外乎:想玩、休息、畏難。

跟小夥伴玩的時候很開心,是體力與腦力的雙重參與,這個時候放鬆了學校的束縛,但是也慢慢在積累玩的能量。就好比橡皮筋,一直學習和一直玩,都是拉伸的狀態,那玩得盡興之後,也自然有乙個休息,乙個能量回落的階段,這個時候寫作業,就會哈欠連天。

在狀態都OK的情況下寫作業,對於7歲小朋友來說,寫好乙個字都需要手腦眼三者協調,解一道題也是,這就是乙個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困難再正常不過,難了想要退縮偷懶也非常的正常。

好了,這是孩子的學習狀態。再說說孩子的心理活動。

雖然兒子才7歲,但是已經具備了解決問題的協調能力,那不寫作業作為現象,就表示協調不了解決不了問題了。

他的腦子裡有3個小人兒,並且有2個小人兒在打架。

第乙個小人兒叫「不想寫」。不想寫有很多的憤怒。對老師對家長多作業,不想寫雙手抱胸,就是不想寫。

第二個小人兒叫「應該」。「應該」是被內化的外界聲音。這個聲音特別喜歡打壓「不想寫」,他們兩個吵的很兇,以至於根本不會聚焦到事情本身,吵架才是重頭戲。

第三個小人兒叫「想寫」。相對於前面兩個小人兒熱鬧的吵架場面,「想寫」就顯得很安靜,幾乎聽不到。但是聲音小不代表不存在,「想寫」說其實做作業就像衝關打怪獸,做對乙個打倒乙個小boss,還挺好玩的。

那麼大人往往扮演的是「應該」的聲音,而孩子自然而然就選擇了「不想寫」。

可能你會說,拉倒吧,孩子根本就不想寫,他心裡才沒有「應該」。

在最早的時候,「應該」的確沒有在孩子心裡,但是隨著外界的約束,孩子內心也會認同和內化「應該」。

當我把「想寫」和「不想寫」擺在兒子面前的時候,問兒子,你有沒有什麼話想對他倆說,兒子張口就衝「不想寫」大喊:「不行,必須寫,必須完成。」這個時候「應該」小人兒登場。

說完,連我兒子自己都有些驚詫了,怎麼自己也會對這個「不想寫」說和「應該」、和媽媽一樣的話呢?

所以,孩子的內心是有這些聲音的,而且他們在吵架,吵架中的人做出的選擇不會是最好的選擇。

這個最好選擇是什麼?其實是爸爸媽媽不希望孩子吃的虧,綜合起來的最優選擇,這個選擇可能也確實是最優,但是孩子卻未必會選。

當兒子聽到三個小人兒說的話之後,他做出的選擇是根據時間和實際情況分配玩耍和做作業的時間。當然,這中間其實有很多的細節和情緒上的跟隨處理。

好了,現在回到題主的問題。

當你把孩子的一切娛樂活動剝奪了之後,孩子會去選擇「學習」嗎?

不,孩子會選擇和「不能娛樂」這股勢力對抗。這個對抗關係中,學習的地位可能還不如從前呢。

6樓:泡麵沒有調料包

小時候有用尺子發射過橡皮嗎,好玩嗎?不好玩,但上課玩好玩還有足球籃球算娛樂活動嗎,算的話體育課怎麼辦,中小學生的話中考怎麼辦(中考體育50分誒

另外畫畫什麼的算娛樂活動嗎,怎麼制止?我們這邊成績A一下好像不能上省重點誒

還有真的不想學/學不進去的話可能還會去混社會.......怎麼會有家長有這種想法

7樓:老頑童

更不會去學習了吧。

本來就不愛學習,靠娛樂活動賴以生存。把娛樂活動再給停下,生無可戀了。

不然,就找他願意做的事情去做,再慢慢往學習上引導。可是學校課程時不我待啊!

8樓:好媽OK

當乙個討厭學習的學生被剝奪一切娛樂活動後,他是否會去學習?

不會,當孩子的一切娛樂活動被剝奪後,他要麼會成為書呆子,要麼會更加厭學。

學習和娛樂是相輔相成的。

如果只會學不會玩,孩子可能進入自我封閉模式,時間長了會導致孩子的性格缺陷。

如果孩子孩子只會玩不會學,時間長了,就會玩物喪志。

有教育專家曾做過一項跟蹤調查研究,他們發現:那些會玩的孩子學習成績往往也特別突出,這部分孩子人際關係更好,在走上工作崗位後能力會更強。

而那些不會玩的孩子,即使考題海戰術和死記硬背暫時取得了優秀的成績。這類孩子往往缺乏溝通能力,走上社會後會有格格不入的現象。

學習的本質是讓孩子過更好的生活,如果孩子不快樂,性格有缺陷,成績再好又有何意義。

有沒有乙個可以解構一切的理論?

豆豆家的水水 我提供乙個可以解釋很多事情的理論。趨利避害。對,就這四個字。人的一切行為與思想都會遵循趨利避害。注意,這裡的 利害 是同時包括物質與精神的。因此所謂 精神的昇華 也逃不開趨利避害。我試過,絕大多數行為都可以用它來解釋。比如知乎上很久遠的 轉基因 論戰,其核心就是,不同人對轉基因的利和轉...

當乙個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每天處於乙個惡性迴圈中,即學不會,不會做,不想學,那麼他該如何自救?

一貧 知道自己處於惡性迴圈中,還來提問,那麼你肯定是有一顆渴望變優秀的心。知道自己的不足,就從不足開始補。你提到的學不會,不會做,不想學。主要還是因為差的太多,存在畏難情緒,而且長時間的不自律,導致自己的學習習慣差等主觀原因造成的。我的建議是從生活學習習慣開始做出改變。哪怕每天只進步一點點,你也會慢...

乙個總是將就你的一切的人和乙個你願意為他改變自己的人,你會選擇誰?

一葉知多少 都不選。這是兩個極端。能隱忍你任何事,總有忍不了的一天。那就是大事,這樣的人,可怕。你願意為他改變,就會失去自我,失去了自我,就會失去更多,最終也可能會失去他。所以這兩種都不可取。做你自己,保持神秘,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愛自己的一切。小的無關緊要的改變可以,比如,你習慣早晨吃麵包,他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