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俾斯麥級將其火炮彈重和裝藥增大(大概是黎姐主炮的那種威力),又將穹甲和炮座裝甲增厚,有多強?

時間 2021-06-02 02:35:34

1樓:CIA Agent

答案是她會變強,但是會變得一點都不現實。首先戰列艦的防護最主要的就是主裝甲帶和水平甲板裝甲,而不是穹甲。穹甲只是乙個救急。

當對面擊穿你的主裝後就算沒有擊穿穹甲都已經能造成很大損傷了。所以說最應該的是直接把炮彈擋在船外。在俾斯麥被圍攻的時候雖然能靠穹甲保護核心部位不沉,但是整條船基本就是乙個鐵棺材,320mm主裝被KGV一摸就穿,這樣的戰艦沉了和沒沉沒啥區別。

而且就是因為這個憨批穹甲,讓俾斯麥這條六萬噸左右的戰列艦只能有320mm主裝和120mm甲板裝甲,結果就是在20km內KGV打爛你主裝,20km外KGV吊穿你甲板。雖然不會發生彈藥庫被擊穿這樣的問題,但是這樣的裝甲讓你的艦員的生命時時刻刻處於危機之下(能不能以人為本啊)。如果還要加厚穹甲,那必然要加固一大堆的支援結構,導致你的整體應力水平極高,被攻擊時一部分的支援結構破損會產生一連串破損,如果被打久了怕是會裂開(狗頭)。

而且會導致你的排水量巨大,加上德國造船基本沒有考慮過造價(工藝不允許嘛),這個價效比怕是會超級低。加上你這樣一造刺激了英國,他們一口氣造四艘獅級給你看,就問你靠啥去打?就算你裝上八門黎塞留的主炮,能比得過一條獅級上面的九門16英吋MKIV主炮嗎?

最後還不是得變成原來的下場(被圍攻打爆)。

2樓:硬條

要只比較穹甲,大改長門都能吊打俾斯麥,因為俾斯麥就算炮直接頂長門腦門上也打不穿長門穹甲,但長門在7km內能打穿俾斯麥的穹甲。當然長門的動力艙是弱點,但死磕彈藥庫那無敵。

你能說長門能比一票新戰列艦都好麼?

俾斯麥的問題是這貨是個優秀的一戰戰列艦。

什麼意思?對主要交戰距離預設都是在2萬公尺內甚至1.5萬公尺內的。所以先考慮的是增加垂直裝甲防護,並採用全面防護設計。

穹甲和全面防護不是繫結關係,玩穹甲就不能玩傾斜垂直裝甲、就不能玩裝甲盒、就不能玩all or nothing的重點防護了?那為什麼穹甲和全面防護一起被其他所有國家拋棄了?

垂直防護最好的方案確實是穹甲層,本來麼,你炮彈好不容易打穿了垂直裝甲,然後後面還有一層大厚度的穹甲等著你。

但代價是什麼?垂直裝甲後面傾斜穹甲層就別想好好布置艙室了,地板都斜成那樣所有裝備和人都斜著辦公?為啥?

為了能接住垂直裝甲漏進來的炮彈,只能把穹甲那一層的水平裝甲降低,好讓穹甲部分能接到垂直裝甲下沿。

然後還不能太低,太低壓到水線以下,打穿垂直裝甲引起漏水,直接從上面進水一樣把你壓進海浬去,那你這一層擺的位置那叫乙個不舒服,搞的這上面艙室極難安排。

然後只是艙室的問題麼?

穹甲之上的水平裝甲厚度不夠,於是從上面打進來的炮彈,上面好不容易安排的艙室全防不住。全艦不是除了彈藥室其他都可以不要的,甲板下面幹活的地方多了去了。

別人家裝甲盒好歹沿著垂直裝甲上沿布置一層大厚度的主水平裝甲,形成乙個盒子,這盒子裡面空間大,想要安排艙室,尤其重要艙室,那寬敞的多了。

沒人指望你的核心艙室永遠不會被打穿,而是盡量的保持戰鬥力,在被打爛前輸出足夠多的火力先把別人打爛就好了。

貪圖完美的戰列艦,結果就是噸位太大,和其戰鬥力不符。

這還沒扛多大的炮呢,就這稀爛的防護,已經5.1萬噸了,你這又增強穹甲,又增強炮座裝甲,增加發射藥這不是搞更大的膛壓要搞的炮更重?打算6萬多噸扛8門15寸?

武藏試航也沒到7萬噸啊,到死也就6.9萬噸。現在你明白小鬍子這條船多大的罪過了吧?

按照你這方案再填點重量人家日本人扛著18寸炮的武藏都能給你造出來了,不打的你加強版俾斯麥叫爸爸?

而且你說的這些修改,也沒改變首相堪稱新銳之恥的炮塔防護啊。該是天窗一點沒漏啊。

至於增大彈重增大發射藥……親直接再上乙個口徑,美國的16寸mk6不香麼?比首相還輕的多,3.7萬噸標排,打到戰後退役加裝了那麼多防空最後噸位也上不了5萬噸。

3樓:Tgh928

沒意義,原本打的過的還是打的過,原本打不過的照樣打不過…俾斯麥的側舷防護如若不考慮那個天窗在二戰是過剩的,除了獨一檔的460沒有一門炮能在20km的距離上撬開俾斯麥的側舷裝甲帶,406/mk7都不行,而很顯然題主給出的有限加強完全改變不了俾斯麥在460面前近乎裸奔的事實…

俾斯麥的大劣是在水平,火炮威力在大西洋也不算差,所以加強俾斯麥的最好方法還是…

搞個副舵吧

4樓:貓爪鋒利

不會有本質性提高。

黎塞留的M1935是一款嗑藥炮,跟俾斯麥的skc34 380基本上是乙個路子,強垂直穿深,弱水平穿深,經驗式二者差不多,M1935擬合值比skc34炮表略高。俾斯麥的核心問題是skc34 380水平穿深過弱,遠距離交戰吃虧,近距離除非是遇到大和這種,其餘新銳都不虛,換成類似於M1935這種穿深的炮/炮彈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想提高水平穿深得用低速重彈,高速彈水平穿深都不怎麼強。

加彈重減發射藥才行。

穹甲增厚意義也不大,防禦端俾斯麥的問題是水平裝甲不夠,不是舷側防護不足,炮彈命中水平裝甲的投影概率遠大於舷側,俾斯麥憑藉68°/22°布置的穹甲舷側可以說防禦過剩,50+80的水平明顯脆弱。加厚穹甲依舊改變不了俾斯麥面對北卡甚至喬五這種新銳遠距離劣勢的局面。

加厚炮座裝甲依舊沒有加到點子上,俾斯麥炮塔防護的弱點在於180的腦門,雖然別的地方也不是很厚,但這個地方明顯最薄,美日老14寸都頂不住,不加厚它等於沒有意義。

綜上,這麼改將俾斯麥這種擅長近戰的船改成極端擅長近戰的船,實戰碰到北卡,喬五,長門這種遠距離擋不住的船依舊劣勢,打維內托,黎塞留這種就好很多了,使用範圍依舊狹窄,可能還要承受加裝甲帶來航速下降的事實,綜合實力可能更弱

5樓:Tan郎

這麼一改,不就成維內托了嗎?(bushi)

言歸正傳

增厚到什麼地步啊,加厚10mm也可以叫增厚,加厚100mm也可以叫增厚。

俾斯麥級與同時代的KGV級(英王喬治五世級)相比,誰更勝一籌?

Moxos Yuri KGV,因為KGV太便宜了,兩條當一條。而且KGV的裝甲再怎麼說也是按防15寸設計,厚度是給足了的。只要英中國人保持在不被穿主裝的距離上,兩條船20門炮總能壓制住俾斯麥。 哥不用紅包點外賣 先說結論。在踢出pow這艘只有2門356主炮的kgv之恥後,俾斯麥略佔優勢,但有不小概率...

為什麼沙恩霍斯特級和俾斯麥級沒有裝備88公釐高射炮?

AngusC 題主是在講哪一款的88高射炮 求型號。首先,88公釐高射炮具有多個版本,而且海軍和陸軍的其實是兩款不同的高射炮,海軍的88公釐高射炮編號為8.8 cm SK C 30 31 32或者SK L 45而空軍 雖然後來被陸軍偷去反坦克了 的88公釐高射炮編號則是8.8 cm FlaK 18 ...

大和號戰列艦如果遇上俾斯麥號戰列艦,誰能更勝一籌?

自信自知常自在 從單艦效能來說。大和無疑是戰列艦的頂峰之作。衣阿華則更強調多用途,需要伴隨航母機動。而俾斯麥則應該被稱為大型襲擊艦 破交艦 不同的使命使得以上三型戰列艦的特點明顯。 大大燕子 傳統主力艦決戰能力沒法比,俾斯麥公海上遭遇大和,能把船開回去就是給國家做貢獻了,硬剛不現實。歷史上戰績肯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