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喜劇片而沒有悲劇片?

時間 2021-06-01 18:07:18

1樓:老墨講銷售

電影是藝術手段,也是商業手段。

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違揹人性的東西,即使有人喜愛,也滿足不了商業價值。

滿足不了商業價值,自然也無法長遠,還不如不要開始。

2樓:

缺乏市場。

拿我個人來說吧,我就屬於那種特別感性的人,有時候看乙個悲傷的故事就會情緒低落好幾天。

每天學習、工作、應付身邊的人、照顧他人的感受…就已經很辛苦了,我不希望自己僅有的時間還要用來看一些沉重傷心的電影或者電視劇集,所以我很喜歡一些輕鬆、愉快、搞笑、甚至甜甜的劇。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你作為觀眾審美不行!正是因為有你這樣的觀眾,電影和電視劇集行業才不會不會進步!

可是拜託,在成為觀眾之前,我首先要是乙個正常的人,我要先成全我自己的需要呀。

3樓:

很簡單啊,電影是什麼,在大眾層面,電影就是白日造夢的一種方式,讓你在乙個封閉的空間暫時逃離世俗的生活。要知道,生活裡,無聊無趣是常態,喜劇是稀缺,悲劇每個人又都唯恐躲避不及。所以,除了受虐狂和失戀的人,試問,誰還願意花錢去影院找不痛快呢,誰還會拍悲劇片給大家添堵呢。

4樓:

悲劇是生活的常態,喜劇是對悲劇的自嘲。

常態無需單獨歸類描述,只有偶然才被標註,我們會說追求幸福的生活,不會說追求生活,生就活著,戲就是悲。

我怕有人說我掉書袋,說的雲裡霧裡,解釋一下,劇作的第一課就會講電影故事的本質:乙個人是如何突破他遇到的特殊困境的。

這實際上是我們人生的乙個縮影,人生就是一次次追逐慾望或突破困境,收穫了達成或突破的短暫喜悅後再周而復始;電影故事或戲劇故事就是某一次的濃縮,看點在於戲劇衝突,衝突皆因困境,即生活裡廣義的悲劇,因此,籠統的說,每乙個故事都逃不出悲喜劇的範疇,之所以能成為故事不一定有喜,但一定有悲劇——有戲,值得拍成電影,說明就有悲。

因此,電影常常摒棄正劇、悲劇之分,統稱劇情片。

5樓:電影的一半

請多看幾遍卓別林或者周星馳的電影,到最後你會發現這兩個喜劇演員其實是把悲劇演成了喜劇。

再不濟就來點硬核的,推薦《伊甸湖》或者《趣味遊戲》,要不然《超脫》或者《海邊的曼徹斯特》也可以。

回答的片面了再補充一點

莎士比亞有四大喜劇,但也有四大悲劇,由此可見悲劇題材其實是存在的,但為何極為少見悲劇電影這一標籤呢,究其原因在於悲劇是一種極為複雜的故事形態,乙個人生下來就是殘疾,你可以說他天生悲劇,乙個人被車撞了失去雙腿,你可以說他後天悲劇,兩者都是悲劇,卻有所不同,乙個人踩到香蕉皮滑倒了,大家都在笑,因為這本身就很好笑,人笑起來的緣由可以既簡單又單純,但哭的原因卻是多種情緒的複雜表現,當我們談論悲劇的時候,我們會說起悲劇從何而來,悲劇將往何去?悲劇是否是一種永恆不變的故事形態,當我們深究其中的時候,悲劇便難以被簡單的定論,我們將其編入另一電影標籤—「劇情片」,拿《辛德勒的名單》來說明,電影裡猶太人是悲劇的承受者,德中國人是造成猶太人悲劇的源頭,死去的紅衣小女孩是悲劇的具體表現,電影至此為止都是一出悲劇,但悲劇將去往何處呢?電影裡出現了辛德勒這一角色,通過他的轉變,悲劇不再是悲劇,他憑一己之力拯救了大部分猶太人,此時電影裡悲劇的去向成了救贖與希望,這部電影不再被簡單定義為悲劇,我們便稱其為「劇情片」。

有沒有笑到炸裂的喜劇片?

ChosenChen 上帝也瘋狂 豆瓣8.7 喜劇片鼻祖,電影講述未受到外來文明影響的布須曼人,過著與世無爭的原生生活,然而一瓶外來的可樂瓶卻打亂了他們平靜的生活。電影笑點頗多,在笑後依舊能引人深思。哪啊哪啊神去村 豆瓣8.5 乙個高考落榜日本青年下鄉上山,接受伐木工就業培訓的歡脫故事。哪啊哪啊神去...

為什麼現在對喜劇片不喜呢

睿中信 不是喜劇片不喜,而是喜劇電影傳達的情感把喜蓋過去了 第二是觀眾對於笑點的理解變了 屎尿屁的笑話 扮醜惡搞 輕鬆的笑話 肢體動作等等所引發的笑,前者更容易笑得出來,而後者只能是理解,我知道這是乙個笑點,但沒有這麼好笑 舉 我不是藥神 的例子,反應社會現象總體上很壓抑,讓人笑不出來。但是其中有一...

為什麼我總能看喜劇片看到哭?

不悔小姐 大部分喜劇的核心其實就是悲劇 荒誕的劇情 誇張的表現手法 各種小人物的故事線穿插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很多的喜劇其實都帶著悲劇的底色。你去看周星馳的 喜劇之王 這一點應該最能感同身受。我不是藥神 無名之輩 裡的一眾小人物的奮鬥和無奈 你有著異於常人的超細膩的感知力 世界上總有那麼小部分人,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