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趙紀彬《論語新探》

時間 2021-06-01 10:17:15

1樓:

此書最早出版是在2023年,名曰《中國古代哲學批判》,主要是為了銷量。後面一直再版,直到2023年最後一版。另有,書中言論,哪怕是在五六十年代的學界,也是少數,也是新生的,這一點書中亦有提到。

尊孔學是一直以來的傳統,這一點在前三十年也有延續,唯一的不同,是這次終於有了成體系的反駁的聲音。

諂媚之言,可以休矣。你諂的到底是誰呢?如果真的在諂,那為什麼不繼續諂呢?這些回答,連成書日期都搞不清楚。到底是誰在諂呢?

2樓:

《孟子萬章上》:「《泰誓》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此之謂也。」

如果「民」在孔孟的時代是奴隸的意思,那麼地位卑賤的奴隸反而成了老天爺的耳目,這不是笑話麼?

為了政治目的而歪曲出的影射史學,用馬督公的話來說,」看都不看「。

3樓:「已登出」

可能很多人看到以階級觀念來看論語,就直接合上了書本,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本諂媚之作。

但是,拋開這個偏見,作者說的有沒有道理呢?比如作者說論語裡的「人」和「民」是對立的兩個階級,是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

從春秋來看,孔子確實是乙個用字十分嚴謹的人,春秋大義以微小的乙個字的差別來表明自己的觀點。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就是因為孔子並沒有真正客觀的記錄歷史,而是用褒義詞貶義詞或者一些「身份錯位的詞」來形容不同的史實,在字裡行間影響讀者的喜惡和三觀,行「不言之教」。冒犯一點的話,用現代用語,簡單的說就是「帶節奏」。

從孔學來看,孔子從來沒搞過人人平等的把戲,等級社會才是孔子認為合理的社會秩序。孔子連吃飯都講究要合禮法,怎麼會沒有等級觀念。獨尊儒術之後,中國社會從來都是等級社會。

從社會發展來看,詞語的原意在歷史長河中發生顛倒性的改變也是有的。比如就是在孔子的年代時,「百姓」還代表大人物、貴族等,平民黔首是沒有「姓」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姓成為了天下平民的代稱。

想象一下,如果有個人在春秋時寫書說「君王應該善待百姓」,然後在幾百年後看,讀者若不多加思考,是否會得到完全自作多情的解釋?

回到原文,「民」字可以確定,就是平民百姓的意思,是被統治階級。問題在於「人」字是否專指統治階級?孔子是否將「人」和「民」的待遇刻意區分開來?

書中也提到了,又有個真實的障礙在這裡,李世民的名字取得不巧,很有可能從唐朝開始論語就因為避諱被修改過,將「民」改為「人」。這一點需要從出土的論語中尋找真相了。

4樓:夏三月

《釋「人」「民」》一文證據太過薄弱,已被楊逢彬駁倒。不過,楊逢彬也承認過,「『民』指被統治者」(《論語新注新譯》,頁438)。因此可以說,「人」、「民」之分仍然存在,但目前的證據無法僵化地將其解釋為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的區分。

5樓:

倒是看出一點東西,但是自身的馬克思教條主義過於濃厚,而看不出別的一些其他東西,如「人」「民」之分倒是存在,將其直接歸於貴族與奴隸的對立是有很大的西方封建主義色彩的理論造成的結果。何況人有「野人」「君子「之分(參《論語先進》),民也有中人和下智之分,而且"人」"民」之分雖是明顯,但《論語》用詞過於口語化,有時候會混同,並不能完全分開。

論語「民」「人」的實際所指與詞義特點

6樓:艾習角

沒有讀過,無法評價。但這是一本六十年代的書,裡面自然沒有參考新出土儒家文獻。

竊以為,論語研究必須結合新出的郭店楚簡、上博楚簡的儒家材料,尤其是定州漢簡論語。目前,學界一直沒有一本論語多本對勘的書,拋開文字分析的論語研究多是自說自話,不能說沒有扒馬褂的嫌疑。

我曾有心多本對勘下論語,奈何論語字數太多,有心無力,耿耿。

如何評價崔秀彬?

HOOYAKimino 看臉垂直入坑,我承認我膚淺 了解後,好的我花錢買專去了 私心txt的隊長真的不好當,各方面因素,比如成員構成就很獨特,還有各方壓力等等,對團的,對他自己的,但確實是他是五個人裡最適合的 飯韓圈第12年,腥風血雨都見過,有一點我體會很深,幾乎沒人願意自己的擔是隊長,因為 吃力不...

如何評價玄彬的演技?

CatwitchAbsurd 如靜水流深。隨著年齡和閱歷增長,越發注重在細微處的自然流露,不見張揚,融會貫通。是真的不會讓你覺得他用力在演什麼,而是這個角色已經被他吃掉,消化,然後舉手投足之間就這麼散發出來了。這一點我覺得有點像孫藝珍,沒有覺得他們在 演 什麼,而是很自然地通過他們的肢體語言讓觀者被...

如何評價金韓彬B I

路小雨 說實話是個不好評價的人。換句話來說是個非常悲慘的可憐人 至少目前 早期生存戰,包括出道的時候,都讓人感覺是個很受重視的小孩。應該被很多前輩誇獎,所以有點戾氣太重。當然作為隊長,必須強迫自己變的強悍。好不容易以怪物新人出道。被流放之後,可能成績不好,自己也漸漸被摧毀吧,發現歌謠祭不是自己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