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為什麼沒有無因法,無因法就是指的是沒有以前,沒有以後,只有當下的那種法?

時間 2021-06-01 07:34:52

1樓:王五

無因法,就是自己沒有因,不因任何「因」而誕生,也就是「常」、「自有永有」

典型的例子就是第一因,它沒有自己的因,同時是其他萬事萬物的因,形象點就是一神教的造物主、上帝。

所以佛教在反對這種東西。

為什麼否定很簡單啊,因為佛教的緣起法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因。

2樓:獅子遊戲

萬法都是緣起生。佛說沒有無因無緣就出現的法。

無因生是順世外道的見解。在印度九十六種外道中,順世外道是最為低劣的宗派,其見解最低,智慧型最劣,對社會倫理道德的影響最壞。順世外道的思潮現在席捲了整個世界,多數現代人都持這種觀點。

凡夫看到世界上的萬法,千形萬類,錯綜複雜,以有限的智慧型無法窺測因因果果內在的關聯,於是武斷地下結論說,萬法的出現是無因無緣的。這裡的重點是,缺乏智慧型看不清因果關係,就斷定萬法無因生,又叫作自然生,即萬法都是自然而然出現的。

矛盾的是,順世外道他們平時做事卻又遵循著因果法則,比如他們要考大學的話,也會積極複習備考,這說明他們知道複習是取得好成績的正因。又比如他們在調查案子的時候,也會從現場尋找蛛絲馬跡,以追溯這起案件的源頭,這是他們在運用「以果待因」的邏輯。

然而在一些他們的智力無法企及的領域,他們武斷地下結論,沒有阿羅漢,沒有前後世,沒有因果法則。所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應當及時享樂,因為人只活這一輩子,等到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或者他們稱,殺人放火,只要沒有被抓起來坐牢,就不存在其他後果。以及殺害動物、惡口誹謗,只要法律不作制裁的這些惡行,就不會有不好的後果。佛教中說的,過去世的惡業的果報會成熟在今生,他們更不會相信。

總之,看不見,就是沒有,這就是他們的邏輯。

3樓:護法居士

佛爾時頌曰

欲慕學佛慧一切學中尊

不受於諸法亦復無所舍

法者無所得亦不越成就

諸法無所有愚者欲令有

欲為除此行故為眾說法

反志樂所生不信無所起

若能棄魔事佛道尊無上

若以生愚冥故不了此義

以興若干種愚者見各異

其生無若干一切為一相

佛者世明慧為凡夫說之

用計吾我故不能奉修道

念言當久如滅盡於貪淫

遠離嗔愚冥念吾無塵勞

無有而想有斷滅於滅度

開化貪欲恚故說寂然空

冥盡無所生故歎於泥洹

方便贊滅盡離佛法甚遠

想施奉禁戒若希望樂道

是不修佛教為慕學思想

愚者或虛妄不解虛無法

諸法一等想及懷若干念

若曉了此法諸法自然想

如人觀五指得道然不難

道不離人遠亦復不在近

精勤求妄相以故離人遠

愚者行各異展轉相求短

是人奉禁戒此者凶犯惡

善施行正法有為悉虛無

不復受神識如幻無所見

無有奉戒相亦復無犯惡

諸法因緣合彼亦無吾我

若於億千劫布施無等雙

將養上禁戒導師不受決

若以去思想所施無所望

棄捐諸希求然後見授別

說布施得福持戒生天上

其無所逮得此乃無上道

愚者猗顛倒妄想有所求

吾當致法忍無起無為業

無所從生法心不念所生

逮法忍不難不更億千劫

假宣有法名諸法無所作

無本無所住想皆如虛空

無數億諸佛頒宣上妙法

令除淫怒疑諸法亦無盡

諸法假使實則當歸盡賜

以無所有故是以不可得

淫怒痴無量計之無崖底

設無有崖底彼則無根本

所種無有芽何因生華實

設不得葉者何緣當有花

無所從生法則無有人種

眾生無眾生不生亦不滅

猶如淫女人彼則無有子

以無有子者則無有子憂

明智觀如是諸法無所生

彼便無恐懼周旋生死苦

愚為虛偽惑不解法如幻

受取虛空擔患厭聖善教

若分別此教無量無邊際

無數不可限爾乃不患厭

如佛說本際宣暢無崖底

當來際亦然中際為一相

無際想有際無底際虛無

吾已了此義則解無二分

本際虛空相人際不可議

其際譬如影斯慧不可了

因以行妄想由是退轉心

當盡斯羅網何緣當成佛

正覺無所想彼則無所成

諸法無所生愚者欲令成

虛空不可捉及宿諸處所

虛空無所住無為無形像

如諮嗟虛空解道亦當然

如分別了道曉眾生亦如

眾生界悉等平等虛空界

其能了此等成佛道不難

不精進求度不思念隨順

不求願諸法成佛道無難

道離諸所願一切斷要誓

心不抱求願諸佛道最上

布施心自念所施用得道

道者無所得上道無所獲

志常懷禁戒想精進有實

彼不承佛教欲求望報故

諸法無勤修而反現精進

其無所行者此上度精進

其發如是想斯法無諸漏

斯法為有漏彼心不隨順

所講無唸法讚之如虛空

不縛亦無脫是慧為無上

其希望奉戒亦想犯禁者

此二俱犯禁無二為上禁

諸法無有異無想無殊特

若解達無見此乃奉佛教

其心無所生譬之如虛空

等受如是決乃為真寂志

其無所想者一切無所念

無心無所生佛道不難得

其不受貪欲不為欲所使

貪則無所生佛道不難得

若不厭劫數不畏億本際

不懼生死難佛道不難得

債法 無因管理與好意施惠有什麼區別?

Wei Jia 無因管理屬於民事法律事實當中的事實行為,好意施惠屬於民事法律事實以外的行為。法律認為好意施惠不應當或者不值得進行法律上的評價,而對無因管理有法律上的規定。有一條司考題的選項 甲在自家門口掃雪,順便將鄰居乙的小轎車上的積雪清掃乾淨 根據答案可知出題人認為這種情況不屬於無因管理。我想原因...

人到底有沒有靈魂,若有,佛說諸法無我,諸法無常,既是無。若無,誰在輪迴,誰受因果?請諸位高僧大德開示。

珞迦悲華 不是什麼高僧大德,乙個俗人來答一下這種簡單的問題 諸法無我,說的是眾生輪迴夢中以為有的一切法其實都是沒有的 不存在的,眾生迷糊想象的那種靈魂當然也是不存在的。迷糊的心,所感的都是虛妄相,這狀況叫輪迴,並非眾生想象的有個靈魂在時間空間的世界中鑽來鑽去叫做輪迴,那樣的輪迴也是不存在的。因為時間...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應該如何理解?

阿咪馱佛 等同於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 這樣理解 宇宙時空都是幻境,世界萬物不過幻象。都是人為的定義和概念而已,並非實際存在。所以要放下 自我 的概念 他人 的概念 一切萬物 的名相概念以及 生死 的概念。用這樣的心態去生活,就是真正的修行 牧童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就是對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