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優秀的文學和影視作品大多以簡潔克制為美而要避免煽情?

時間 2021-05-06 14:19:25

1樓:少年遊桑

簡潔克制意味著情感還有上公升的空間,但過度煽情會讓情感飽和,飽和過後就是衰退和削弱。

在一種激情的整個過程裡,最不能顯示出情感的激烈的就是它的頂點。因為到了頂點就到了止境,對於這些形象,表情已經達到了看得見的極限,這就給想象劃了界限,它就不能向上超越了。

把極端的身體痛苦沖淡為一種較輕微的情感的方法在一些藝術作品裡很常見,比如拉奧孔雕像沒有表現最痛苦的那一刻而是刻畫了乙個閉著嘴沒有哀嚎沒有很痛苦的形象。溫克爾曼解釋的是,希臘人較為含蓄,古典主義追求「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

萊辛在《拉奧孔》第一章就講了「為什麼拉奧孔在雕刻裡不哀號,而在詩裡卻哀號?」他給了兩個解釋:第一他們在表現痛苦中避免醜。第二造形藝術家要避免描繪激情頂點的頃刻。

如果我們面前所看到的是煽情的頂點,就無法引起我們更加強烈的情感,但如果感情受到隱忍和壓制,我們的感受會更強烈,更能打動整個心靈了~

「在格鬥場上所不容許激發的東西正式悲劇劇場的唯一目的。所以就要求一種完全相反的儀表。悲劇的主角一定要顯示情感,表現他們的苦痛,讓自然本性在他身上發揮作用。

如果他們流露出經過訓練和勉強做作的痕跡,他們就不能打動我們的心。」

2樓:希一

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緒難以自控。

知乎除知識性問答需要長點外,其餘還是以最簡潔、最概括、最直擊重點的精彩回答為妙。大概就是這麼個感覺。

3樓:

個人覺得如果不簡潔克制就會有感覺作者或者導演在你旁邊說「這是淚點這是淚點,你快點哭啊」的感覺

ps 這個是最近的感覺。最近在看《亡者歸來》這部劇,第一集,男主【額,對乙個小男孩叫男主真奇怪】死後32歸來見到他父親就兩個反應,叫了爸爸,然後冒出一句話【可能是以前玩遊戲常用到的】。然後眼淚就止不住。

4樓:vacuumcat

文藝作品給人共鳴了才叫感人,要產生共鳴不需要太多的渲染鋪墊。

就像推倒乙個多公尺諾骨牌然後倒了一大片很爽,乙個乙個推倒就一點也不爽是乙個道理。如果簡單的乙個很樸實的畫面就能把人打動,那其他的都是多餘的。

5樓:

並不盡然,沒有大多這一說。

影視作品有高潮那是免不了的。觀眾很可能是沒摸到其情緒點,沒能感同深受,所以覺得沒高潮,不煽情。影視作品裡的煽情不是壞事,好的煽情往往服務於人物不可逆轉的改變,而那正是所謂「情節」的核心。

至於說文學作品,也是乙個道理。好的激情派文學作品很多,建議題主讀乙個最為經典的案例:約瑟夫.康德拉的《青春》,通篇滿是激情,驚心動魄,正兒八經的文學經典。

6樓:朱太帥

-因為需要煽的情,大多是扭捏造作,廉價之物。

而好的感情呢,無須太用力渲染,就已經住到人的心裡去了。

《山楂樹之戀》裡面有一場戲。

靜秋和老三坐在一面牆下,氣氛很溫柔,這時候二人對視。

氣氛慢慢地從溫柔變成了浪漫,觀眾有了心理預期。

兩個人的臉慢慢靠近。

越靠越近。

咔,我們跳出戲來研究一下。

這場戲,接下去要如何進行,如何處理?親了,就俗了。不親,觀眾又失望了。

於是,就在快要親到的時候,靜秋撲哧一聲笑出來了,老三也憨憨地跟著笑了。

極妙處理,感慨至今。-

有哪些優秀的文學或者影視作品是以建國到上世紀90年代為背景的?

迦納利 王小波的 地久天長 十七歲那年,我去了雲南。我去的那地方是乙個群山環繞的小平原,有翠綠的竹林和清澈的小河。旱季裡,天空湛藍湛藍的,真是美極了。我是兵團戰士,穿著洗白了的軍衣,自以為很神氣,胸前口袋裡裝著紅寶書,在地頭休息時給老鄉們念報紙。我從不和女同學談話,以免動搖自己的革命意志。除此之外,...

有哪些病嬌向的文學 影視作品?

最近這兩天追的一部日劇 L 禮香的真實 女主是非常典型的病嬌,整部劇不血腥不暴力,有點中二的一部劇。劇裡的主角們都顏值都很高。男主後期顏值崩的很厲害,要做好心理準備。要說是病嬌向我認為有點不正確,因為這部劇就是圍繞著病嬌女主的戀愛成長史演繹的,希望你會喜歡吧。 張三 國外電影盒裝美人 Boxing ...

怎樣看待文學或影視作品的過度解讀?

孫經理 按照題主的意思,我理解為對文藝作品的過度解讀應該沒問題吧。我對過度解讀這種行為本身不感冒,粗略看過一些,我對這些作者的看法有兩個方面。好的一面 1.作者大多數都認真的看完了作品,至少是認真看過 2.頗有耐心和激情的對作品細節內容進行反思和想象,毅力驚人,思維活躍 不好的一面 1.以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