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邱迥炯的紀錄片《姑奶奶》以及樊其輝這個人?

時間 2021-05-06 09:22:48

1樓:穀雨

我是從幸潔的書《性別表演—後現代語境下的跨界理論與實踐》中,知道了紀錄片《姑奶奶》,及其主人公樊其輝(碧浪達)。

當時我在校圖書館書架上,看到這本書,書名特別有意思,我問,「什麼叫性別表演?」那我得看看。

紀錄片《姑奶奶》在本書的詳述,首現於288面——酒吧的集體表演。

「在這部紀錄片中,樊其輝是以'裁縫'的名字出現的,他還有乙個身份,就是以'碧浪達'為藝名,每週三在北京三里屯的法雨酒吧進行扮裝演出。影片就以裁縫的自述和他在酒吧中的表演片段穿插剪輯而成」。

這部紀錄片長達2個多小時,畫面除了黑白灰,就沒有其它顏色。我對這部紀錄片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她的台詞和他講的小故事。

我說,要不是第一句話的「李姐」有字幕,我可真是見著了碧浪達不曾卸下也不曾有過的對台下觀眾、生活中旁人的柔軟。

他還說:「我從小對未來的想象和現在對未來的想象沒任何改變,就是希望自己可以不勞而獲」。

「我被愛是因為我就是我,我』本』就是』可』愛的」。他唯一一次做0,就是為那位強壯結實的漢子,他以為他這個人就是對頭人了,他做0就隱喻著被給予,甚至在那時他就是被愛的。後來他因此染上梅毒。

2樓:喬安娜

觀後感:父母應該是孩子生命中遇到最早的患難之交,無論自己多苦,最好都給孩子那麼一絲絲甜。在紀錄片裡,我感覺他不喜歡自己,不接納自己,渴望感情。

而這份感情有時候真的不是用錢能夠衡量的。孩子別無選擇的跟著父母,ta要的並不多。另外,貧窮所帶來的心理陰影也許需要花一輩子來驅散,那樣的匱乏感帶來了極端地不安全感,這個感受其實是需要宣洩的。

3樓:清道夫冉老師

加繆說自殺是唯一嚴肅的哲學主題,真是一點不假。

說實話我覺得這部片壓根就應該讓樊其輝自己導。《姑奶奶》裡面的裁縫再健談剪輯出來也有點話沒說透的感覺。

4樓:

活到這個年紀,未來所有的希望和痛苦都可以一眼看到頭了,沒有任何驚喜。早上醒來不過是在重複昨天,把一生一天天的過完。還有什麼活頭呢?

5樓:沒有故事

不管別人怎麼看,我感到了一種……被理解。

自我意淫式的單方面感覺也罷,反正就覺得看完此片,我感到我被理解了。

機智、幽默、悲觀。他太迷人了……

他是替我們站在台上的,因為他理解了我們。

6樓:La Belle

我也是在這裡才對他有一些了解http://

7樓:遺我雙鯉魚

不怎麼喜歡姑奶奶,雖然他確實是個真實和有趣的人。但卻自己給自己劃地為牢——看得明白,想不明白;說得明白,活不明白。最後只能在勸說自己被動接受和揹負過往沉重中活著。

不幸之人,聰明反被聰明誤。姑奶奶像是他唱的晴雯——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每個人都有遺憾或者看透想散毒的時候,所以大家喜歡姑奶奶。

但這個世界上本來也就沒有什麼值得認真的,知道解脫不了,還不如糊塗和開心點。

8樓:Isakakotaro

怎麼說呢,看著他說著那些人生如何如何的話,笑得特別張狂。可斂下來的眉眼,藏不住啊。總覺得他還是為情所困,忘不了那個電烙鐵,忘不了北冰洋,忘不了自行車後座上和臭嘴繾綣的時刻。

唱著紅樓夢留下的「鱷魚淚」,應該是很好的說明了吧

9樓:徐泉霖

我覺得恰恰他太浪漫,才會選擇自殺,說不浪漫的人都不懂他的浪漫。他選擇這個妝,也是覺得淒美,我覺得他自殺可能也是覺得這麼死淒美吧,留下一部記錄他的影片,後人看到的時候他已經死了,給他的故事添一分淒美。我不覺得他是活不下去了,他是為美死的。

10樓:三有大兄弟

許多人在感嘆他的灑脫和真實。我印象深刻的卻是他對父母的感官和評價那段,也許是跟他境遇相似,覺得他說父母以及父母對他的意義那段特別有共鳴,就是你想要的一切他們都沒有給你,卻給了乙個你根本無法拒絕的生命。他們生了你,卻不養你,讓你這個被生下的人自己去倒過來做自己的父母,自己養自己。

可能麼?大部分人都在半路自我放飛了,而部分有著高度忍耐力的人,會明白父母啥也給不了,啥也別指望,只有自己能滿足自己。在自己拼了命滿足了溫飽之後,再來放飛自己。

所以白天工作的裁縫是他,夜裡的碧浪達也是他,白天帶著面具工作是為了成全夜裡放肆的自己,夜裡悠蕩吟唱是為了白天的皮囊鼓氣。可是,不要光看他狂妄的無所謂,他的內心依舊是悲傷,膽小,孤單的,他在影片中稱同性戀是一種病,這說明他的內心某些程度上是偽同性戀,他對父母的不屑裡帶著怨念,怨念其實就是心底的渴求。對於姑奶奶,不是不想要,更多的是求不得,無奈只能做自己能求得的事情滿足自己,求得了以後又渴望是不是能更簡單點,是不是能有人代替我做這些事情,而我,只需要不勞而獲,重新的好好的幸福的有大人牽引著的過一下我的童年。

想想這些,再想下她白天的生活,其實對他來說,那也許並不是我們理解的壓抑,其實這才是他想要的平淡的正常的生活。他喜歡強力的男人,說明他內心希望被馴服,被人管,被人慣,被人關心。他以誇大的不馴服,來尋找那麼乙個人,能夠看穿他,圈養他,而現實是他得到了一身梅毒。

童年的缺失告訴我們,沒有地基,忽而拔高所構築的靈魂和人格是脆弱而畸形的,他佯裝大人,成熟,內心卻依舊是在路邊無所事事以自己玩兒自己為悲,為樂的孩子。周邊的人都在正向成長,他卻在擰巴著拒絕長大,幻想填充自己的靈魂。於是有一天,當他覺得不要再自己欺騙自己的時候,那就是結束,一場華麗演出的落幕。

我們每個人心底都有一點一絲和他類似的情緒,但不想他那般放任生長,恣意蔓延。我覺得我特別能理解他,但是我在打字發表這些話的時候還在想要不要匿名。所以說,他替我們站在台上了,他被人罵,也在罵我們。

現在他走了,我就不匿名,這麼光著腚發吧。

如何評價紀錄片《我們的浪潮》?

Mr.wrong 我覺得很一般啊 Vice之前也拍過一大堆類似題材的,論新穎我覺得這部也只能算個合集吧並沒有多新。整個紀錄片就散發出一種濃濃的裝逼的味道,有些真的是為了藝術而藝術,國外的潮人放個屁都是香的。不過有些鏡頭還是拍的不錯的,第二集的車展那幾分鐘還是挺吸引我的,總得來說只能算一般,並且我覺得...

如何評價了不起的匠人紀錄片?

懸光 嗯。個人覺得涉及面還是很廣,很多很多經典的老手藝,匠人的心意也有所體會。但不知道為什麼,總給人一種淺薄感。就像乙個經歷了諸多滄桑的人,有一腔熱情想要表達,卻無奈因為太久沒有物件,不會表達了 開頭廣告真的很出戲。或許是因為跟綜藝節目一樣的開頭所以被分到綜藝欄?好吧,當看到馬自達的贊助時我就該知道...

如何評價紀錄片《迴圈的7月》?

貓幻 可能是最近情緒的不對,看完覺得實在是太本質,太痛苦了。是真的只有成員自己才能拍出來的東西。沒有專業導演編劇提供的劇本,只有成員才有那種深入骨髓的體會,也非常感謝丹三老師能用35分鐘的時間展現給大家。由於實在沒有勇氣去看第二遍,所有的內容就很印象流,涉及大量劇透。開篇就是最本質也最難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