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不斷提公升自己的認知,後來發現世界很奇妙很微妙。慢慢的,感覺自己的無能,太多太多的不知道。求解?

時間 2021-05-06 06:15:40

1樓:雷語恆言

恭喜!你已達到蘇格拉底認知層次。任何事物發展,都是循序漸進的。人生發展,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到位。重要的不是你現在所處的位置,而是你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唐雷恆

蘇格拉底:知道自己無知的人是最智慧型的! 「跟別人比起來,我一樣很草包,一樣很無知,不過沒關係,我跟他們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知道自己很無知,而他們不知道自己很不知,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才是最智慧型的,所以神覺得我是最智慧型的。

」——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說了一句最偉大的話:認識你自己。怎樣才能認識自己?

蘇格拉底經過不斷的思考,認識到:乙個人要認識自己,首先就得承認自己的無知。 "自知無知",於蘇格拉底是這樣理解的:

"知識"是區別於"智慧型"的。 "智慧型"是指全知全能、無所不知,只有神才能達到智慧型的程度;"知識"介於"無知"和"智慧型"之間,是對"智慧型"的追求,是人所應該去追求的。人之能有知識,在於神對人的特別關愛而賦於人以神性的一部分,即居住於人的身體裡的那個"奴斯"(心靈或理性),但人的那部分理性與神的理性是根本無法比擬的,所以人應當"自知自己無知"。

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昇華人生的真理。

2樓:

「,是在人類世代的無窮的---至少對於我們,實際上是無窮的---連續系列之中,是在無窮的前進運動之中解決的。」

1.舉個簡單例子,小時候,喜歡往田野裡跑,但是你知道,踩了別人的麥苗你會挨罵,這就是乙個建立認知的過程,你知道了踩壞麥苗是錯事,你也會建立踩麥苗會挨罵(打)的認知,雖然這種認知可能是不對的。你可能會因為責罵而哭泣,一直處在消極情緒裡面,這是因為你父母或許沒有告知你為什麼這樣是不對的,生活中這種例子比比皆是,你建立了「踩壞物品是犯錯」的認知

2.那麼這就是一件負面消極的事情嗎,那麼事情到這就停止了嗎?沒有。

你踩了麥苗(水稻),你會挨罵,因為你做錯了事情,而這種錯,是損害了別人的利益,你後來知道了這是損害了別人的利益,所以你以後不會損害別人的利益,那麼你建立的如此的認知。

3.父母領著你登門道歉,那麼道歉這件事情就到此結束了嗎?沒有,因為別人可能會不接受道歉,而要求財務或者同等的麥苗補償,你建立了「損害別人的利益需要補償」的認知。

4.那麼補償了他的利益之後這件事情就到此結束了嗎?這就是乙個犯錯然後補救的例子嗎?

沒有。因為對方可能會覺得你,你家很有家教,可以接觸,可能介紹他家的孩子和你們一塊玩,或許你們雙方父母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你建立了「做正確的事情會受到別人的認同」這樣的認知。

5.假如2.3.

4都不存在,你會一直保有,做錯事會挨罵的認知,你可能任何事情都不敢去做,一直只敢在別人的帶領下去做事,這樣的例子不是沒有的。直到有一天,你做了某件好的事情,獲得別人的鼓勵誇獎,你獲得了「做正確的事情會獲得鼓勵「的認知,你就勇敢的去嘗試了,直到2.3.

4的事情一點點發生,你建立了」哦,原來做事情是這樣的"的認知。

6.你把5的假設完成之後,用這種認知學習過程去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應用到自我認知時,你建立了「認知可以重建」這樣的認知。假設你把此認知過程應用到家庭教育,你會了解到,錯誤與正確都是通過認知獲得的,那麼你的父母,只是侷限到某種認知之外,或許他有」好的認知「,但是沒有教給你,你或許就會理解了父母,也知道」認知是有侷限性,需要引導「,你獲得了這樣的認知。

那麼人類的偉大的」認知延續過程「從你這就開始了,你會用好的」認知「去教育你的子女。

那麼這件事情到此結束了嗎?沒有,因為後面還會有各種發展,都具有可能性,但是不具有講述的意義了。對應於任何人,可以將此種想法用於各種「認知,教訓,責備,鼓勵」等情緒的疏導。

尤其對於成長期的青年人,尤其是學生,處理與同學,朋友,老師,家人,自己的關係時候,懂得認知的侷限性,和可擴充套件性。

3樓:破折號周

不是「乙個乙個來,一步一步提公升」,也不是直接上去「全盤操作」,不要只去學習,要去做事,在做事中學習。有「太多太多的不知道」是客觀現實,人的精力有限,此事無解,可解的是我們盡力去知道我們能知道的就夠了。

王陽明的《傳習錄》裡有這麼個記錄:

問:「知至然後可以言誠意。今天理人欲知之未盡,如何用得克己功夫?」

先生曰:「人若真實切己用功不已,則於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見一日,私慾之細微,亦日見一日。若不用克己功夫,終日只是說話而已,天理終不自見,私慾亦終不自見。

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認得一段,走到歧路時,有疑便問,問了又走,方漸能到得欲到之處。今人於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欲不肯去,且只管愁不能盡知,只管閒講,何益之有?」

有人問:「《大學》中認為,認識到了極點後才能講誠意。如今天理和人欲還未徹底認識,如何能做克己(去掉私心雜念)功夫?」

王陽明先生說:「人若真真切切地用功不已,對於人心本質的精妙處,就能一天天地認識,對於私慾的細微處,也能一天天地認識。如果不用克己功夫,整天只是聊些閒話而已,天理不會自己顯現出來,私慾也不會自己浮現出來讓你去掉。

如同乙個人走路,走過一段才認識一段,走到岔路時,不知走哪條路就要問,問好路了又走,方能慢慢到達要到的地方。如今人們對已知的天理不肯存養,對已知的私慾不肯去掉,卻只管發愁不能全部認識到。這樣只管空談,一點益處都沒有。

」學以致用,知行並進。走一段路,學一段知識。滿腹經綸,無用武之地,也會空虛。

4樓:阿令

我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可能這麼想時,我們都站在上帝視角去看了,所以告訴自己不是上帝,處理不了那麼多事,也沒有那麼多朋友,看不了很多風景…世界很大,能把自己的世界過好就很厲害了。當然,肯定是要持續學習的,一步一步來吧,我聽好多前輩說的就是不要著急…應該是這樣8

5樓:舒願世家

遇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一想就通,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高度不一樣胸懷格局不一樣,人若沒有高度看見的就都是問題,人若沒有格局心中便都是雞毛蒜皮。

( _)加油

6樓:梅丹鳳

學無止境,但大道至簡。乙個人不是萬能,只要有自己的人生方向,在自己所定的目標,想成為的那個人的範圍裡不斷提公升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假以時日就會讓自己變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7樓:逍遙猴哥

感覺自己的「無能」、「無知」大概就是自我認知提公升的結果之一吧。人作為滄海一粟,個體的能力和認知本來就是有限的。可能需要乙個哀悼的過程來逐步接受這個事實。

8樓:陳小西瓜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呀,世界上我們不懂的東西都會有很多,首先我們要擺正心態,正確認識自己,不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嘛,不知道是因為學習還是工作或其他事情讓你有了現在這種想法,可以嘗試換一種環境,讓自己不要總去想不高興的事,越想越會煩呢,所以想開點,誰沒有人生最低谷最頹廢的時候呢~

9樓:墨墨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科技發展也日新月異,知識是學不盡的,老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誰是啥啥啥都知道啊,我們都是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更新陳舊的知識,輸入新知識,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自己去悟!且還年輕著呢,慢慢悟著吧!

10樓:lxiu

人法道,道法自然;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在不知到全知過程中才有意思;不知沒意思,全知也沒意思。

你正是起步,正是人生精彩的時候,美麗正在像你靠近,有何無能只說?

11樓:德勝

最最重要的,是你自己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剛開始學習時,最容易亂花漸欲迷人眼!可以學習的東西太多,自己要學的太多,但,這些都是你需要的嗎?

關於認知,現在的定義比較亂,好像什麼都可以往認知裡套!比如時間管理、精力管理、認知科學、動機心理學、行動心理學、情緒心理學等等,太多了!

如果你沒有目的,隨便乙個個去學,很容易把自己學懵了。

建議你先找到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根據問題去找相關的書學習。這樣才有頭緒,也不會被知識牽著走。

這個方法,是從國學大師梁漱溟身上學來的!他是自學成為大師,他學習非常有方法。

他先是自己反思出問題,然後再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後,再去找跟這個結論有關的書來看。這個過程不斷迴圈,他的學問也越來越廣。

比如他早年信仰佛教,是他自己對於人生有了思考,最後得出乙個結論:人生是苦!後來發現佛家的觀點跟自己相近,然後就找來佛經看,最後信仰佛教。

所以,學貴自知。

12樓:涼碗兒

很多東西是靠耐心去完成的,我們大部分的努力可能只得到百分之二十的成果 ,剩下的靠的是運氣,和某一刻的頓悟。但是沒有那份努力,運氣和頓悟的可能性為無。很多人一做事就想看到結果,心情太浮躁或者太貪多了我們精力有限要抓住我們擅長的,並重複的去做它,才有可能成功。

13樓:路巨集恩

做人嘛,沒必要要全部都明白,只要專精乙個領域好。

其實,不是不想全都精通,而是沒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與實踐。從而達到全都知道的地步。

所以,我認為要在乙個領域出類拔萃,並廣泛接觸與之相關的有聯絡的知識領域。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能力,都有每個人的職務,都有自己的工作。不用感覺自己是多麼的無能,把你自己感興趣的,喜歡的東西,學好,學透,在這個領域出類拔萃。不後悔,不遺憾就好。

然後,再去做適合自己的工作,去過屬於自己的生活。

14樓:落木蕭蕭

在知識的海洋裡探索的區域越廣,會發現未知的區域越多,就像井底之蛙認識到的只有井口那麼大,如果跳出井口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

15樓:竹子

事實上知道的越多,就會有更多的未知湧現出來,太多的未知會激發出你的求知慾,但是當你要學習他們的時候發現這些巨量的知識讓你無從下手。

面對這種情況會讓你感到一種無力感,我也會遇到過。我對知識的貪婪讓我陷入乙個絕境,只有放下這個貪婪,才能走出絕境。

16樓:沐山海

這是正常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多多少少也會接觸到自己的內心,可是慢慢的又很快迷失在這清晰的世界中,不能說我們一無是處,但是是真的什麼都不能做,只可以安安靜靜的做好自己該做的。

所以可以得到自己認知以外的東西,並不是我們所可能長存的,有可能就是那麼一瞬間就又會讓我們一無所有。

17樓:無言

我參加工作四五年後,也有這種困擾,當時我都是專案經理了,心裡特別虛。後來我問了我的前輩,總公司的審計老總。他打了乙個比喻,我記憶猶新,他說:

認知面是個圓的話,每增加一點點半徑,就會多出很大的面積。所以不要怕,慢慢積累,努力學習,這樣你的知識面就會越來越大,眼界也會隨之開闊。

怎麼提公升自己的認知,增加自己的閱歷

陳裕皓 以我有限的認知水平,總結為以下三點 與人交流 親自經歷 不同凡想 如果把人的大腦看作一台計算機,沒有輸入輸出它是不可能產生新的東西出來的。而 認知 這個東西,可以看成是輸入的資訊足夠多後,總結出的規律 思想。是高度總結 高度抽象後的產物。那麼自然,你獲得認知最快的途徑之一,就是和別人交換認知...

在挫折中不斷改變自己,提公升自己的能力,為什麼取得一定成效後,又會回到原點?

姚青青 從你的描述中,其實並沒有很好的說明你人際關係不好的具體原因是什麼?或者說你到底是如何為人處事的導致每個公司的同事都找你麻煩 排擠你,描述的不夠清晰。不過,我還是看到了一些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痕跡。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關注點更多的是在外界 在過去,都是同事找我麻煩 都是過去我沒做該做的事 我清高消...

有誰的字剛開始很難看,後來通過練習,字寫得很好看了?

倚天照海 我小學字寫得很端正,但過於死板,寫字用力很大,宛如刻字一般。到了初中高中,不得不寫快了,字越寫越難看,鬼畫桃符一般,高中大學一陣苦練,練得絕望自閉,終歸有一點點進步,雖然也不算好,但也勉強能看。獻醜了,希望給想練字的朋友一點經驗和信心。下面是我練字的故事。果不其然,上了初中以後,作業量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