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生物期刊的IF都特別高?

時間 2021-05-31 22:50:46

1樓:

if影響因子唄,引用的多就高。比如綜述這種型別的文獻。

生物的好多是實驗文章,然後他們實驗寫文章,前面都差不多,各種引用。整個實驗就是部分方法不同,最重要的就是最後一章總結與展望。最後一章之前的都差不多,很多引用的部分。

這和一般理工科的文章套路不同。所以if因子就高了

2樓:

因為找不到工作所以大家都去讀PhD,然後研究程度太淺,所以高影響因子的期刊就容易發

比如同樣是搬磚學科,化學比生物好點,所以本行業內同等級別的成果,生物能發個Nature,化學那邊對應的一般也就是發到JACS/Angew之類的一區了

3樓:小勃勃

研究同行多的領域if都很高,也要看這個話題熱不熱。

特別是和醫療相關的,能夠影響人的健康。

但有些領域引用就是很少,也不影響成為大牛,拿到幾十萬獎金,去美國深造,回國做cto,迎娶白富美,吊打小屌絲,走向成功的道路;引用少也不能說明就是研究的內容沒人看,不重要。只是圈子小而已。

4樓:

作為乙隻曾經的生物狗嘗試回答一下。

一、什麼是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縮寫IF),

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時間段內(一般是兩年內)【被引用的頻率】,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的乙個重要指標。

二、影響因子的計算

由其定義,可知其計算方法:特定時間段內,【文章的被引用次數】/該期刊的文章總數(同樣特定時間內)。

三、為什麼生物類的文章影響因子高?

從其計算方式可以看出,由於一段時間段內某項期刊總的文章數一般變化不大,IF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被引用的次數】。

所以,生物類文章的IF高就是因為其被引用的次數多。

四、為什麼生物類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數多?

(1)生物在當前屬於研究性學科,且研究空間很大,是蓬勃發展的學科,處於【探索階段】。【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此言並不虛。個人認為,至少在21世紀前半葉,生物學在研究上都會飛速進展。

至於何時應用,未知。一旦某個方向有了些許突破,就會被後續研究者大量參考。而其他學科,要麼不需要特別高深的研究,要麼其研究相對生物學較為成熟,很難有重大突破。

一句話總結:【生物學研究比較容易搞個大新聞】,該新聞又比較容易引出新的大新聞。

(2)還是研究性學科,生物人不好找應用方面的工作,搞好研究是乙個【看起來】「唯一」比較好的出路。評職稱,拉專案,安家立命,全靠文章。於是大家卯足了勁搞研究,多發【高水平】文章。

而理工科同志,不用發文章也能過得不錯,很少人想搞【苦逼的科研】。

總之,現實的講,【學科性質決定了發展路線】【研究性學科就是搞研究發文章的,應用學科就是做專案來掙錢的】。

問:「為什麼生物類的文章影響因子那麼高?」

答:「人家追求的就是這個」

問:「為什麼計算機類的薪水那麼高?」

答:「人家追求的就是這個」

粗淺理解,請各位多多指教

5樓:大腦艾瑞克

這是乙個悲傷的故事

因為學生物的找不到工作,只好本科讀完了讀碩士,碩士讀完了讀博士後,博士讀完了繼續做博士後。

這些,都需要寫文章發文章才行。

寫文章需要引用別人的文章,引用次數多了,影響因子自然就高了。

為什麼客家文化裡舅舅的地位特別高?

帕斯卡的葦草 怎麼說呢 其實,舅舅的地位高不單是在客家地區!具體到客家,客家地區有句俗話叫 天上雷公,地上舅公 這裡面的 舅公 泛指奶奶的兄弟和母親的舅舅 兄弟 娘舅 另,我們一般不叫 舅舅 而是叫 舅爺 我們對自己父親的兄弟 爺爺的兄弟稱呼都不帶 爺 爺爺輩帶 公 這個 爺 也是舅舅地位的體現。可...

為什麼現在的家長對孩子要求特別高

我特別想讓我小時候的我爸我媽問問我,你快樂嗎?有沒有被欺負?而不是在我抑鬱症發作的時候大年三十的晚上指著我說,你不能使我快樂你都不如個臭要飯的。 含羞草 其實這個問題不對,不是家長對孩子要求特別高,而是現在社會對孩子的要求變高了!我們那會大學畢業,有個本科學歷,就能找個還不錯的工作,現在呢,研究生不...

作為一對身高都特別高的情侶是什麼體驗?

阿曛 終於可以來答這個題了 我淨高178 男朋友187 姐弟戀 雖然差了不到乙個月 高中三年同班同學居然沒說過一句話畢業開始熟悉大二在一起開學就是異地戀了 其實在一起不是很久啦所以並沒有很多合照 不過!我會更新的也當個記錄貼啦 第一張合影好像暴露座標了 因為身高原因從來不敢扎雙馬尾出門不過和他一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