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傑克遜 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 滴色畫 ?

時間 2021-05-05 14:55:15

1樓:害羞地膩了

波洛克只是CIA為了彌補美國文化欠缺捧紅的人而已,它的滴水畫只是把顏料滴在畫布上而已,頂多就是滴的認真好看了點,分析的人都是你我之間在看著這副畫的人而已,說出的賞析只是沉浸在可有可無沒什麼意義的藝術氣息的話題裡而已

2樓:yao mao

其實這個問題真心不能從藝術史或藝術家心理分析或哲學或某乙個單一層面去回答。

啟發來自有一次聽了加州某藝術學院的一位美國博士聊到pollock和AI關聯的講座,內容本來就很有意義,不過讓我更注意到的是,講座後提問人來自金融行業,藝術行業,不同行業的人對同一件藝術作品的理解都不一樣。

這就像是這個裡面的數學領域的回答者用數學語言去欣賞他的滴色畫一樣。

如果我來分析和欣賞《秋韻》No.30,我會首先聯想到的是在畫作的畫布和滴色多層顏色的思考。首先,這幅畫和它的其它滴色畫對比,顏色偏近於秋天給人的整體色調,那就是所有鮮綠轉成落葉枯萎的黃,它的背景整片都是這種感覺。

但是白色與黑色的兩個色調的交織又給人一種蓬勃不沉悶的感覺。可以想象成乙個秋天的交響樂,指揮家指揮棒的揮舞,以及在這「亂序」當中的生命力。

當然,如果以藝術史的角度來說,這個是Pollock藝術生涯的中後期,也是被大部分人認知到他的藝術畫作的masterpiece之一,他的藝術繪畫代表了美國藝術的一種創新,受到了歐洲抽象主義以及極簡主義的影響但是又不全然是某一派的抽象或極簡,而是以他的經歷與思想匯聚起來的「Pollock"的滴色畫。

說白了就是前無古人,後來者也會把他的畫作一種參考或參照。

回到話題,如何欣賞,上面有闡述了兩種方式的欣賞。但是藝術作品並不是單一的一種語言,我所看到的作品的表述和乙個金融從業者或數學領域的看到的都不太一樣,更別說其它不同領域的人。

所以,欣賞他的作品最好的方式的卻是去看實物或者就去看他的作品,每個人的解答方式或者不同時候的感受都不一樣,不一定要侷限於某一類。

3樓:

看完會計刺客,靈感迸發我也隨手甩了一副。不知道怎麼欣賞,但我覺得畫畫的心情很好呢!

以前覺得畫這樣的畫,隨便來就好,很容易。其實畫的時候就發現很多東西看著隨意,其實還是有控制的,比如我就覺得白色用多了,線條還是甩得不夠長不夠婉轉……

對了,作品名叫《白日夢》

4樓:EEEE·司馬奔跑

小時候我尿尿的時候,經常這樣在地上掃來掃去的,畫各種圖案。哦,不好了,MY GOD,我居然玩的是「抽象表現主義式大地藝術」。

我怎麼這麼前衛呢?

5樓:園巴依

大概看了一下基本沒人回答到點子上。

想欣賞pollcok的畫我們得從Masson說起,這個人呢是個超現實主義畫家,然而呢,他不是我們熟知的達利那派的畫家。

達利的畫大家都應該很熟悉了

那masson的畫是什麼樣的呢?

嗯,大概是這樣的。

非常放蕩不羈的用筆呢!

超現實主義本身就和DADA一脈相承,DADA否定一切藝術,然而超現實主義不同。超現實主義的作家們呢,受到了Freud研究的啟發。想警告世人,我們潛意識的想法有多麼危險。

所以呢masson為了警示世人發明了一種畫法叫做 automatic drawing就是拿個筆各種亂畫,完全不用自己的意識去操縱畫筆而讓自己的id(潛意識)來領導自己的手進行創作。

等他畫完了各種線以後呢,大哥會看看這幅畫,嗯,這些線條我感覺是魚所以他就加了點細節,這幅 battle of fishes 就創作出來了。

可是為什麼masson要創作這麼一幅畫呢?

話說他創作這型別畫的時候,正值一戰結束,但是一戰產生的問題並沒有解決(最終導致二戰)

masson創作這幅畫的意義在於告訴我們我們潛意識有多麼的好鬥(魚的戰爭),對性的慾望(魚交配的場景)等等等等各種負面的東西。因此我們要控制自己的潛意識,人啊要向善!

後來二戰爆發了,masson 卷著鋪蓋和畫到了美國。結果呢pollock就正好看見這幅畫了,再加上他也看過莫奈最後幾年的睡蓮

莫奈晚期這種類抽象畫(因為晚年半瞎半聾)顏色的用法仔細觀察的話是一層顏色疊著另一層顏色那麼畫的。

細節圖睡蓮對pollock也有影響。因此呢就誕生了這種 abstract expressionism的這種技法。

把masson的automatic發展到極致連筆都乾脆不用了,直接潑,隨意潑,就是展現自己的unconscious mind可以創作出什麼樣的畫,所以欣賞pollock的畫,不要想畫裡是什麼,對不起畫裡完全沒有任何真正世界上的東西,你想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我們欣賞的是它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一種精神上的感受,甚至看畫之前畫名也不要看!

手機不好打字回來再更細緻的更吧

6樓:武星燁

個人主觀感受—彭湧而出的生命感,他的原作就在我們學校後門的古根漢姆博物館裡,非常震撼,不同於古典大師,那一代的藝術家注意的不再是所謂形體,看到的是更深一層的東西—精神,我們看到噴撒的黑色筆觸其實是畫家思想極度提純後的產物。所以當代繪畫很自我,自己想表達的情感非常隱晦,換而言之你需要找到畫作和你的情感共鳴,你從畫家的精純思想提純物中看到了什麼,當然也可能你看到的和畫家的想法完全不同,但是這才是魅力所在。

7樓:四月

欣賞這畫說白點就是用最純粹的"點線面"視覺去感受。

有部分人確實很喜歡在畫裡尋找"意義"。然而有些作品真的不用這麼複雜。

8樓:one

在欣賞美術作品的時候,觀眾希望一幅作品包涵整個世界的的資訊是不現實的。現代藝術往往是乙個非常細微的片段。波洛克也許是覺得這樣挺好玩。

但是他本人也是大歷史中的乙個小小的點。如同他全部的作品相對於整個美術史。所以他以這種方法去畫畫是成立的。

再說他的畫本身。如果有人覺得就是塗鴉瞎畫,不妨自己可以嘗試一下。

9樓:路上見

其實只要是能夠帶來美感能表達一些東西或者引起共鳴的創造都可以稱為藝術。我不懂畫,但我說下我的意見。這副畫美感我不敢說很足,但卻實有,之前看過一副彩色的滴色畫,那一副確實很美,可能和個人審美有關吧。

這種畫沒有畫出什麼具體的東西,更像是作者內心感受的直接表達,這時的畫就更注重寫意,而不在於寫實。這副畫的題目是秋韻,以深黃色為主,還有什麼黑色白色,大概還是能讓人想到秋天的。我覺得作者自己也沒有清楚的明白自己的感受,只是忽然一陣感動襲來,不明不白,便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出來。

含糊不清,倒是卻可以深究。

10樓:車路

需要理解,藝術的表現形式本身是有意義的。

不想說高深的理論,說乙個經歷的趣事。很多年前給乙個幼兒園客戶做畫冊設計,發現這個幼兒園的繪畫教育體系比較有趣;

小一班開始學習波洛克,小班學習畢卡索,中班學習印象派,大班才進入傳統一點的繪畫訓練。

很小的小朋友知道了一些手法上的區別,一下子跳出了傳統美術教育的定式思維,把畫面當成了自我表達的工具。同樣的滴色手法,每個人想說的故事卻是完全不同的,形成了非常有趣的群像。

這些孩子並沒有美術史的積澱,卻玩得挺開心的。

11樓:小寶愛搖滾

作為乙個非美術專業的愛好者,說說自己的體會

我覺得,藝術家的作品,和作者本身的性格、經歷,包括整個時代的大環境,包括作畫當下的心態,情緒是密不可分的。

特別是Pollock這類作品,如果單純的僅僅是看一副畫作,還是在螢幕前看,而不是在博物館看真品,真的沒有任何的意義。

個人的建議,多多的做些功課,了解畫家,了解畫家的生平和性格,以及更多的資訊,了解當時的大環境,資訊的綜合,再來看這幅畫,看真跡,我相信會有更多見解和想法。

最後說個段子: 之前去看達利&畢卡索聯展,一男青年:「外來的和尚好念經,瞎畫畫的而已」

不要讓無知蒙蔽了雙眼,當然也拒絕人云亦云,我們可以很主觀的說:「這畫我不喜歡」,但說「這畫就是瞎畫的」前,最好能夠三思

12樓:

並不容易,他的東西一開始的爭議就很大。所以還是坦誠點不能欣賞就是不能欣賞吧。他的東西不能欣賞不丟人還能惺惺相惜呢。(你看不懂?好巧我也看不懂)

作為乙個藝術生,我至今看他的東西都是從用色跟線條相互交錯產生的意象的角度來看的。其實就是對繪畫法則的靈活運用

13樓:David

先講一講Pollock畫作名字的趣事。「秋韻」是後來者加上去的,事實上波洛克只給自己的作品編號。也就是這部作品叫No.30。

這其實表明一點最重要的東西:我的畫就是我的畫,你不要去說我的畫是什麼,它就是我的畫。我也不希望你因為題目而把我畫什麼,限定在乙個範圍內。

一般我們解讀作品,都有美學層面+含義層面的解讀,那麼這裡的含義層面就沒有任何標準了,這也是藝術率先開創了後現代主義。

說一些歷史背景,波洛克處在人們剛剛被工業文明和都市文化侵襲的時期,因此一般認為他們的畫作反映的是對這個時代的不安和對物質的反思。

另外補充一下,大家都提到美國的abstract expressionism 以及後來的Rauschenberg 。其實歐洲也有人值得注意,比如德國的Dynamism派,以Piet Mondrian為首:

14樓:

從畢卡索開始,很多人逐漸意識到「畫的像」不應該是未來繪畫的乙個目的,不然隨著攝影術的發展,畫家就可以等著失業了。而從另乙個方面來說,繪畫可以做到攝影做不到的東西:畫這個世界的實質而不是表象,這也是後來的野獸派,超現實主義,未來主義,抽象派等等流派所追求的。

Jackson Pollock的畫經常與佛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學聯絡在一起看,我們首先來說一下他為什麼選擇「滴畫法(drip-painting)」。早期的pollock和人們眼中典型的藝術家差不多,鬱鬱不得志,借酒澆愁,一味的模仿著前人的作品,比如畢卡索。我們來對比以下兩幅作品就可以感受到,pollock對「符號學」「象徵學」這一類的運用還是很感興趣的,並且一度企圖從神話故事中發現靈感。

但是他自己也知道模仿沒有好結果,所以他很沮喪。

這幅作品打破了當時的繪畫侷限,整面牆大約有15平公尺,大概就是你的書房地板被畫滿了的感覺吧。pollock把「繪畫」和「壁畫」的形式結合了起來,再用抽象的內容表達了出來,要知道在一整個牆上畫非具象的東西可不容易。

但是此時的Pollock仍然是在傳統的「架上作畫」,也就是繪畫還是垂直於地面放置然後畫家在畫布上作畫,佛洛依德曾經分析過這種作畫形式說人們懂得把畫「掛」在牆上,讓視線向上或者平行於自己來欣賞,是一種文明進化的表現。而pollock的「滴畫法」獨特的地方在於,作畫的時候畫布是平放在地上的。這樣就擺脫了重力的影響,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實際上這個畫是沒有上下之分的,並且pollock故意在畫布的邊緣上都留下了顏料的痕跡,讓人感覺畫布是無限延展而非侷限於這塊畫布。

同時理解pollock的畫,了解他作畫的過程也是很重要的一步,Hans Namuth有幸在2023年的時候拍了一部關於pollock的記錄短片就叫「pollock 51」,記錄了他作畫的過程,同時還有非常珍貴的一部分pollock對於自己作品自述的過程,

這裡還是回到原題,「如何欣賞」。最好的欣賞方式是去博物館看原品,這一類的藝術家還有馬克羅斯科,羅伯特勞森伯格,德庫寧… 這些人的共同特點都是畫幅較大,而又是用抽象的手法在畫布上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通過螢幕無法直接感受到巨型畫幅帶來的震撼性和感官的互動和體驗。尤其是當同乙個藝術家的巨幅作品和小幅作品同時在乙個展館出現的時候,你會感受到巨幅作品的震撼效果。

同時「去形象化」能夠帶給人更多思考的空間,例如勞森伯格的「white painting」或者是john cage的「4『33』『」其實都是乙個效果,脫離具象的東西讓人意識到自己在看一幅畫,但是又從畫中看到別的東西。

當然我還推薦另外一種欣賞方式:

如何評價「禪師」菲爾傑克遜?

了解菲爾傑克遜就必須了解三角進攻 Smooth0908 三角進攻 我是科比的球迷,覺得這麼說也算比較客觀。菲爾傑克遜的成功肯定是受到了巨星的幫助。但是單獨看他的執教能力,也屬於頂級水平。 抓齊 說禪師不得不提三角進攻,他所提倡的三角進攻,給他帶來了無數榮譽,有一定的巨星加成但菲爾對於這種體系的利用算...

書迷同樣很多,為什麼波西傑克遜系列電影沒有像哈利波特一樣火遍全球?

這個系列我唯讀了神火之盜的開始前幾章後就放棄了,而且之後我有些看不起這個系列的作者雷克 萊爾頓。只能說他本人的水平就不怎麼樣,這個系列在我看來完全只有網文水準而已,聽說他只是為激勵患有讀寫障礙和多動症的兒子才創作出這些作品的。當然網文改編的劇作也有非常成功的例子,比如說 甄嬛傳 只是原著作者沒有這樣...

禪師 菲爾 傑克遜的執教水平如何?

顧敏華 1 從內而外領導 反對追波逐流,做好自己 2 自我設限 盡可能把權力分出去,只專注最重要的事,和必須管的事 3 幫球員發現使命 鼓勵球員自己思考,讓球員明確自己擔當的角色,然後消失逼迫球員自己思考。5 把平凡變成神聖 構建運動的意義,創造儀式感,每次訓練開營時說上帝指派我來執教你們 6 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