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的政治節目比綜藝節目更好看?

時間 2021-05-30 15:34:47

1樓:機靈大王小邋遢

Great Island, Great People, MTGA.

因為兩岸都喜歡嘲諷對方。對面說我們強國,玻璃心。我們說對面沒骨氣,精日,做美中國人看門狗。而灣灣的政論節目是很好的切入口。

2樓:

我發現:小地寡民之處,人要輕鬆活躍些。以英美為例。

英國的議會裡吵吵嚷嚷的,辯論起來狡詰妙諷不絕於耳,歡聲笑語時有所起,以致我們很多人都看不下去,覺得過於兒戲。而美中國人雖然也輕鬆,多少莊重些,畢竟廣地大國,可能心性不一樣。

這一經驗不知是否可靠。

我們看慣了天下尊者穆情端坐,橫平豎直的各種大會,覺得這是大國氣象,理應如此。我們電視上看到的所有節目,其實都多少發端於央視的新聞聯播,雖脫之已久,但餘溫尚在。所以我們的政論節目,多是幾人莊肅衣袂,作君子狀,縱橫捭闔,闊論天下,頗有古時孟子高談之遺風。

這也是不得已之事。儒本就是政教合一的,政兼教化之責,謂之為禮。既是行禮,自然就要端肅些。

哪怕是我們的綜藝節目,也多少受此影響,雖作歡聲肆意狀,骨子裡還是有新聞聯播的影子,欲恣卻拘,欲笑還矜,很造作,不自然。

台灣可能地窄人少,如菴裡素尼孤燈冷坐,不免過於清靜。所以,他們的節目有乙個特點:就是要熱鬧。

放眼看來,主持一,嘉賓六七,路人甲,兵丁乙都在臺面上,衣色各種,神情雀躍,調高語快,直震樓宇,極似相聲,一兩人如千軍萬馬,煙塵滿天。

論天下者必有軒昂之象,論鄉里者當有士紳之狀。其論似鄉間好言者於月色中榕樹下圍聚,各人神情飛揚,語調不拘,左言右突,湎於其中,忘乎所以。聽者如蹲踞於樹影裡的小孩兒,雙手撐臉,凝神摒息,轉折處驚嘆不已,空閒處獨插一語,高妙處會心一笑,不覺中已至結尾,轟然而散。

菸屁股未滅聲未消,餘音縈繞不去,似不過癮。

所以呢,說台灣的政論節目,不如說他們是在閒話。鄉里長村里短的,別有一番樂趣。其所論,似乎是聲散即消,未嘗欲在歷史中留下痕跡,當警世恒理。

所以多有恣意縱才處。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長的短的,各個口齒了得!譏之諷之,笑之罵之,褒之貶之,呼之籲之,觀點端極,析之條縷,才思敏捷,風格張揚,真真是一出好戲!

我們看來時時替他們擔心,總怕他們忘意處踏破禁忌,被拉出去砍了頭。

台灣的年輕人也是了得,很多年紀輕輕為社會服務的,極善言語,極善經營。看乙個節目覺得高應止於此,看另乙個節目又覺山外還有山。在吾群中少見如此之人。

當然,我們可能會說,大者持中和,小才小情我們看不上。

3樓:ssnau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本身邏輯有問題,「 光談政治的就有六七個節目」僅僅是因為「政治節目」的製作成本足夠低,幾張臭嘴(絕大多數說的都說的很沒水平)在電視機前胡侃幾句便湊夠了乙個小時的節目。

4樓:

綜藝節目在大陸也能看到,審美疲勞了。而政論節目大陸看不到,加上那些所謂的名嘴確實能侃,有些節目還有辯論的形式,再加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你自然覺得政論節目好看了。

為什麼綜藝節目都有黑幕?

black0419 綜藝和比賽本來就是兩個東西。比賽要的是最終的成績,本身就有乙個能被絕大多數人承認的評判體系,在這個體系內大部分東西本身就是透明的,而且只要在體系內,得到最終結果就是勝利。綜藝要的是過程精彩,本身並沒有乙個能被絕大多數人承認的評判體系,也沒有建立這種體系的基礎。所以感覺綜藝都有黑幕...

為什麼綜藝節目電視節目裡不能出現紋身?

可能是Government 對資本主義消費陷阱和所謂西方 自由人權 的一種抵抗。比較無力且會造成反作用 不光是紋身,耳釘 染髮 hiphop的任何元素,都是這類 自由主義 的代名詞。這些元素沒有對錯之分,錯的是利用這些元素的人 現代人利用這些所謂 叛逆 的元素來彰顯自己的價值觀,來宣揚 人人生而平等...

為什麼現在綜藝節目這麼火?

Sherry 娛樂化精神的井噴吧 其實不只綜藝 感覺網劇什麼的也變多了 眾口難調豐富的形式是文化發展的表象 自認為綜藝它其實就是創造一種真實的感受拉進距離俗話說就是想接地氣把娛樂明星暴露在公眾視野 也確實會有走下神壇的錯覺 不過嘛明星總歸是明星 賣人設抄話題我們bb幾句反對意見其實也沒有多大用處我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