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黑鏡 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

時間 2021-05-06 01:41:34

1樓:天行者

有一種虛偽叫做無限開放式結局,其本質就是編劇的無能,沒法做到邏輯的嚴謹;而有一種小聰明叫做過度解讀,這些解讀者以為他們自己闡述出了電影的新高度,殊不知卻掉到了編劇導演無知的陷阱。

2樓:

這種多支線多結局的框架很像小時候看過的《給你一身雞皮疙瘩》。類似的還有蝙蝠俠手遊,每次玩都戰戰兢兢。

我覺得這一季最恐怖的地方主要的是把觀眾也拉了進來,不再是旁觀者而是也變成了參與者。你有權力幫他做決定嗎?這麼做決定對他好嗎?這種決定對他好但是符合你的真實想法嗎?

3樓:

我就說為什麼這部片看的我一臉懵逼,總是莫名其妙的閃回,莫名其妙的重複,原來這是一部互動式的電影。

那麼影片高潮部分的主角說被人控制了就完全解釋的通了,控制他的就是拿遙控器的觀眾,也就是我們。

所以一款選擇分支的互動式電影盜版到國內就是已經選好路線的被控制觀感電影,怪不得看的人十分難受。

4樓:人皮面具

臥槽!查了一下,原來這電影真能做選擇啊,我看的5小時版本,我以為所謂的選擇就是跳著看,而且中間很多很多重複的片段,很累人。

看完只覺得人類的本質就是復讀機。。。

5樓:JSPIM

黑鏡整體下來還是很驚豔的,用了新的手法和方式向我們呈現出了之前別的電影用過的老元素。

但是,他有乙個致命傷。

每個結局,或者選完選項下一步的劇情之間,是有衝突的。

比如我們之前玩過的很多日本文字類遊戲,例如fatestaynight。

在你做出選擇時,劇情會根據你的選擇有不同的發展。

但每個結局之間是不矛盾的,當你選a時,劇情會介紹女a的故事,若選了b,劇情又會向女主b展開。

明白了麼,就是在你做出過一次選擇,再選另乙個的時候,你會有一種原來故事還可以這樣發展的感覺。

而黑鏡不是這樣的。

就如保險箱內的密碼,你輸入了pac,裡面會出現一沓檔案,輸入toy是乙個玩具。

如果換做是fate,裡面可能永遠都是兔子。選擇a,抱著兔子溫馨的睡覺,選擇b打爛兔子,兔子裡面有個磁帶,揭露了父親拿自己做實驗的事實。

你能看出二者直接的區別嗎,這次,磁帶本就在兔子裡,只是你之前沒有發現啊。

再舉個例子,男主選擇了兔子,和母親一起上車,回到過去殺死了自己。

男主選擇pac,發現母親也是實驗的一部分,當時的臥室都是臨時搭建出來的。

包括有一場心理醫生秒變武打女星,這都是人設突然的轉變,所以看的時候會覺得突兀。

但是,這也可能正是黑鏡的厲害之處,因為他想表達的意思或許正是,現實本取決於你是否觀測他。就好像光的波粒二象性。

你觀測他時他就是粒子,你不觀測他時,他就是光。

再補充一點邏輯有問題的地方,科林讓助手將磁帶交給斯迪凡,難道助手不是最後乙個見到科林的人麼。

大家都吵著要見斯迪凡,就因為他是最後乙個見到科林的人,什麼鬼邏輯。

6樓:趙向勇

古典概率論把隨機事件當作研究物件,然後努力地找出可能性更大的部分進行選擇。

帕斯卡和笛卡爾都曾經信誓旦旦的說哪種下注方式贏面更大。

現代概率論則完全不在意單個事物的隨機性,可能性變成了積分面積,只要區域概率能夠達到預期,就是贏了。

保險公司只要計算出賠率即可,至於賠給誰,那就看誰倒霉了。

自古以來,人們都覺得,選擇意味著得到。選擇了某個事物,通過得到的東西繼續選擇下乙個事物。

然而經濟學家看法不同,他們認為所謂的成本,其實是放棄的那部分帶來的可能性。

這很讓人惶恐。

也很詭異,把實在得到的和可能得到的進行對比,製造一種焦慮。

有點像以前的童話,乙個小姑娘提著一籃子雞蛋,幻想雞蛋變成小雞再長大,幾何級數般增長,最後暴富。

然而被石頭絆倒,可能性歸零。

物理學家會安慰說:不要緊,在平行宇宙裡,所有的可能性都是確定的。

有雞蛋沒有打碎的世界,也有打碎了一半的世界,有暴富也有奔小康,只要有選擇,就會有結果。

這更詭異,因為這些多重宇宙彼此不聯通,誰也無法確信,是不是真的都成為了現實。

回到《黑鏡》,這一集講述「選擇」,以及「什麼影響了選擇」。

《黑鏡》每一季都在反思科技帶來的影響,不一定都是批判,但會把不安的因素放大。

那麼科技中,最可怕的核心究竟是什麼?

是人工智慧的反抗與殺戮嗎?

是精神脫離肉體後永生的折磨嗎?

是虛擬世界營造的完美人生,最後卻無趣無聊到渴望死亡嗎?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今天的科技產品,就會驚奇地發現,古人最無法捕捉的東西,在現代實現了。

那就是儲存時間。

時間是選擇的座標,但卻是流逝的。

在沒有辦法儲存時間的情況下,人們很快會忽略和遺忘選擇的另一種可能,也無法預知另一種可能究竟發展到哪個階段。

比如圍棋,九段高手最多能夠把三四步內的可能性遍歷,作出決定,而AI沒有這種困難,所有的可能性,都只不過是一種宇宙而已。

它可以實現多重宇宙。

人們發明了各種儲存方式,就會越來越確信,選擇的可能性會在沒有選擇的那一部分實現地更好。

換句話說,遺憾和美好之間的界限,猶如鏡子般透徹。

甚至可以推演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在虛擬空間。

這種看似美好的理論,最終會被浪潮洶湧的資料淹沒,所有的可能性都能實現的話,我們的選擇還重要嗎?

選擇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選擇。

既然宇宙遍歷了可能性,我們的自由意志不過是無數個魚缸裡的金魚,每人承擔一秒。資料堆積就是宇宙。

這會讓人產生不安,自由意志被瓦解,人們還剩下什麼?

很快人們就發現,所有的選擇都是被某種意義上的目的誘導的。

所以才有了電影發瘋的一幕。

所以人們面對這種鏈條式的選擇,特別恐慌,總在小心翼翼猜測可能性。

多重宇宙儘管給了人們安慰,卻無法真的體現被放棄了的可能性實現後的美好。

遺憾是另乙個宇宙的完美。

一點也不像物理學,倒像是玄學。

那麼人們到底怎麼樣選擇,才能夠小心翼翼避開遺憾?

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

這肯定沒有答案的。

7樓:Hymo

只把它當做劇情片,會覺得有點玄乎,很假大空,也不科幻,似乎在利用巢狀層級的精緻包裝來討好觀眾,外加懸疑的風格和一點點血腥,還強調了一下drug的作用(類似赫胥黎的《眾妙之門》的描述)。

因為人根本沒有「我」的概念,何來自我意志,何來自由意志?不僅人沒有,萬物都沒有,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神識就像一片海洋,今生的我是乙個浪花,前世的我是乙個浪花,浪花彼此有相融的部分,是難分你我的。

更重要的是,這些浪花也並不是我,「我」只是乙個為了此時此刻,當下這個瞬間方便理解世界而產生的概念。神識是一團氣霧,萬物都可以揉捻在其中,你又怎麼能說我是乙個人,不是乙隻狗?你只能說,今生的我的肉體是乙個人。

軀殼,神識,一定要區分開來。

夢境影響人在現實的選擇,這一點很有意思,因為這卻是存在。但是夢境不一定假,現實也不一定真,這裡需要套用一下唯識宗裡「依他起性」和「遍計所執性」這兩個概念了。別忘了,眾生是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狀態,你很真實嗎?

說到「選擇」,我很喜歡《黑客帝國》裡的一句話:「因為你不是來做選擇的,你已經選擇了。你來是為了了解,你為何做這樣的選擇。

」我們沒有選擇,所以梅羅文加對尼奧說:「你看到了選擇,而我只看到了代價。」

其實《黑鏡:潘達斯奈基》和黑客帝國動畫版裡的《少年的故事》有一點點相似,當人像鳥兒一樣從高處躍下,這勢必是一種超越界限的感覺。

如何評價吳龍和烏利塞斯,以及西蒙潘達,哪個更強?

sky 古典健美跟健體沒得比,說實話,細節緯度烏利塞斯跟熊貓真的強,什麼胸下垂,那是胸肌形狀撐爆了不是下垂,真要比,台上一站一目了然,美型美型胸腹背手臂的比例配合,烏利塞斯真的是沒話說,而且醫療團隊虎誰呢,請得起?有必要請? 口冢 吳龍在國內這個相關行業已經是第一人了.雖然現在放在國際上還不夠看,但...

如何評價《奈克瑟斯奧特曼》?

恍恍惚惚 個人感覺很像斷臂的維納斯 無數的優點,環環相扣的劇情,窮但是很精巧的製作,深邃的世界觀,奧特曼作為光之紐帶的設定,主角作為乙個普通人見證數代英雄的榮光最終成為有史以來最強的光。這些加起來足以促使他成為奧特曼系列的天花板。明顯的缺點,後期劇情走崩,人物形象缺失,窮逼領域造成的審美疲勞,定位混...

如何評價英劇《黑鏡》?

elw 很遺憾這麼晚才注意到如此優秀的劇作。這樣說吧,劇情上固然存在許多bug但是作者並不刻意隱藏劇情設定上的不當。作者意在進行強烈的意義表達,雖然表達方式卻較為隱晦。但是表達過程十分出彩 剪輯 配樂 場景 燈光等等。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季的第二集,雖然敘事背景模糊但是以男主視角進行敘事使觀眾代入感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