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首粵語歌的國語版要重新填詞而不是用國語發音直接把原粵語詞唱出來?

時間 2021-05-05 23:26:07

1樓:skyming

詞彙是一方面,最主要的還是語法,我同你(我和你)直接唱出來不彆扭嘛,一些粵語裡常用的副詞,例如「可」(可以),需(需要),直接用國語唱出來拗口且不順耳。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的是押韻,歌詞講究押韻,粵語尤甚。然而國粵語發音不同,大部分韻腳對不上,聽起來也奇怪。

2樓:[已重置]

粵語歌詞與歷史,詞聲調製化與歌曲旋律變化基本相一致,粵語歌獨特之處是因為粵語歌詞創作時就要考慮的問題:協音。協音就是歌詞聲調製化,要和歌曲旋律變化基本相一致,否則將會很難聽。

這和古代詞曲創作中考慮平仄相似,但比平仄要求高。

漢唐時期,位於一隅的廣東一直極少戰亂,基本沒受到北方游牧少數民族的影響,所以一直保留著漢唐時期的語言、文化。因此大量的唐詩宋詞現在只有用粵語來讀,才能符合詩詞基本的「韻律美」了。

南宋日常景像

南宋之後的中原漢語,因為音調大為減少,為避免過多的同音字而嚴重影響到交流的弊端,其解決方案就是增加聲母,即在原來從沒有捲舌音的古漢語基礎上,通過把「z、c、s」三個聲母發捲舌音而新增加了「zh、ch、sh」這三個聲母。這就是現在的普通話有捲舌音的由來了。

粵語發音PRONUNCIATION

粵語一共有9個聲調,分別用數字表示:1陰平、2陰上、3陰去、4陽平、5陽上、6陽去、7陰入/上陰入、8中入/下陰入、9陽入。這樣多樣化的聲調,造成了說話時音調的抑揚頓挫。

粵語的歌詞在粵語有這樣好的聲調基礎上,可以進行創作發揮的方向更多,可以更好的讓詞曲契合。

另外,粵語有53個韻母,比起普通話的24個,在口型變化方面非常豐富。非粵語人士覺得粵語歌好聽可能有這個原因,同時也因此覺得很難學,因為有太多獨有的韻母。對於廣大非粵語區的歌迷來說,因為聽不懂,就像英語一樣。

由於你聽不懂,所以你潛意識裡會把曲不自覺的放大化,而因為你聽不懂粵語,那麼也就成了曲,自然會覺得粵語歌更好聽。而對於那些從小聽粵語歌長的歌迷來說,粵語對於他們有種母語的認同感,因此在情感上會更喜歡粵語歌。

粵語是種音階豐富的語言。它聲調繁多,調值的高低分配平均。塡詞時,字音的聲調高低,須與歌曲的音樂高低相協,此為之「協音」(或寫作「葉音」),亦稱「啱音」。

協音是粵歌歌詞的必要條件,不協音,不能稱作粵語歌詞。

粵語的九個聲調,在塡詞上可歸類作四級音高:「〇」代表陽平聲,「二」代表陽去、陽入聲,「四」代表陰去、陰入、陽上聲,「三」代表陰平、陰入、陰上聲。粵語相鄰字音的音程關係,

還沒寫完,先洗澡!~

3樓:姬蛋醬

首先是有的壓根就不押韻,例如林子祥「千支針千支針刺在心」,用普通話唱「心」和「針」就韻母發音就不一樣了,如果出國語版,我個人建議把「心」換成「腎」。

再者是粵語獨有詞彙你普通話怎麼讀,有一首粵語歌叫〈老豆公尺索茄〉,普通話強行讀出來,內地群眾聽著就一臉懵逼了,如果改成老爸別吸毒,大家就都懂了。

為什麼一首歌,粵語版比國語版更深入人心?

乙隻雞湯Syl 可能只是因為少有大師級的國語詞人 白話國語都可以很美,但是歌詞本身的水平不一樣,自然不能一起比較。比方說,絕大多數情況都是精彩的粵語歌會出國語版,卻少有精彩的國語歌會出粵語版。精彩的粵語歌歌詞一定精彩,改編而成的國語歌大多往往只是附庸。不是沒有詞作經典的國語歌,只是改編版的國語歌好像...

一首歌既有粵語版又國語版的話,你會更喜歡哪乙個,為什麼?是因為歌詞還是因為其他?

禿頭少女少熬夜 粵語版。因為聽不懂才會有更多的想象,粵語的很多歌詞很委婉,裡面的彎彎繞繞可以自己理解,這大概就是 猶抱琵琶半遮面 其次,粵語說出來的感覺很纏綿,怎麼說呢,像一團霧,或者說咬到口裡的棉花糖,尤其是加入氣聲的歌,聽起來更是有起雞皮疙瘩的感覺。當然,並不是所有歌都是這樣,有些歌國語的韻腳唱...

一首粵語歌的歌詞dreams come true,I always be with you,是什麼歌?

法網狙擊插曲 be true 作曲 徐繼宗填詞 夏至 演唱 容祖兒 動搖問我旁徨問我 戀愛若不妥患難一起過 苦惱共對快樂沉醉 找到了理想知已那根據 若然犯錯共同踏破 但逃避不過現實的奔波 未來讓我珍惜你重來過 不怕太少見又如何 看著前途就似跨幾個欄河 我亦從不太羅嗦暗中會陪你切磋 計畫未來尚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