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的故事算不算矯情?

時間 2021-05-14 12:50:40

1樓:蒲朗克

這電影看的我一臉懵逼????

安生:雖然我抽菸喝酒泡吧偷東西做小三做二奶劈腿勾搭閨蜜男朋友,但我是乙個好女孩

七月:很不容易,在每乙個人生的十字路口,都做了最智障的選擇。建議學習一下博弈論。

2樓:汪耍耍

快進著看完的覺得故事狗血其他不說就一點:閨蜜的男朋友發現兩人之間不對後決定離開這我是支援的可是既然這樣就不要接受人家那麼重要的信物啊!還隨身帶著在內心珍藏這份感情請問這是哪門子的要讓別人好好在一起啊!

就算是一般的好朋友也應該跟人家的男朋友保持界限的啊何況她們還是這樣深愛的朋友安生的這種行為真真是lcb啊總之故事很難讓我接受周的演技也讓我有種很難入戲的感覺

3樓:

雖然說我從來真正沒看過安妮寶貝的書,而且特別不喜歡她的名字,因為跟我選的完全重複。我所有對她的印象就是莫名其妙吧。可是看到很多七月與安生很好的評價,就終於搜來看了一看。

整天看美中國人,再看國內的電影就寬容很多。

節奏真的很慢。也真可以說是矯情。沒什麼情節。

就算有的情節,也是幾乎白描,和我當年的生活沒什麼相關。可是每到她們倆單獨相處,就觸景生情,想起來那麼多年,我希望她們跟我永遠在一起的時候。總在尋找讓她們到我家過夜的機會。

用各種方式證明我們的感情獨一無二。然後她們都戀愛了。這是我第一次慢一拍。

我無法理解怎麼可以有人比我還親近。

大學開始,我的人生就在偏離預設軌道與堅持扳回之間掙扎。最後,我終於發現國內的道路被我走盡了,只有海外的那麼乙份希望,讓我不至於完全放棄。於是又回到了當年那個留學的理想。

那時候她們很傷感。我卻已經擔心走不掉,被困住,抑鬱無處的沒有什麼感情了。

所以,這麼多年來覺得自己沒有感情,沒有心,過去是模糊的窗花,卻在這個矯情的故事中,心疼不已。

4樓:

太矯情了!

可我的十七歲偏偏經歷過。

我就是那個七月,循規蹈矩的好學生。她就是

那個安生,性格外向活潑,總是有各種法子惹人注意。

我告訴安生,我喜歡那個我心中的家明。然而她在有男朋友的情況下和我喜歡的家明在一起,並且甩了自己的男朋友。

十七歲的時候也真是單純,以為喜歡乙個人,想要忘記他要用盡一輩子。

後來的故事更矯情,安生和家明在一起乙個月就分手了。

安生找我哭訴,可是我卻再也無法如從前那樣看待她。

那時候的我恨她,知道這樣的訊息甚至有一絲快感。

只是,在我的故事裡,我們已經回不到過去。即使是過去了十年的光陰,我也再也無法毫無保留的對她傾訴,每每看到她,仍然有些許芥蒂。

電影的故事情節是很矯情,只是她們最後回歸了彼此,而現實終究是現實。

5樓:劉雪霏

過年前後我跟倆理工科的朋友去看《羅曼蒂克消亡史》。我覺得好看到不行,倆朋友幾乎要睡著了,大呼不懂章子怡為什麼要接這種片,之後我也不太好意思說覺得好看了。

對我而言,這兩部電影吸引之處都在於裡面那種我描述不清楚的精神,羅曼蒂克是一種精神,七月安生的安穩與流浪也是一種精神。從轟轟烈烈的多談戀愛,到找個合適的人過日子是一種羅曼蒂克的消亡;在北上廣咬著牙往前拼和回老家安穩過日子,也是流浪與安穩的選擇。七月與安生把青春時期經歷過的許多事情具化,加上很細膩的演技,帶動情緒很到位,整個後半段都在默默流淚,看完覺得很輕鬆。

中間我也會覺得這根本不符合邏輯,但是周冬雨和馬思純的表演太到位了,讓我強行說服自己,這世界上有很多種不同的人生。

我估計我那倆學理的朋友應該也不會太喜歡《七月與安生》,她倆都不是很感性的人,更喜歡大成本跟超棒的特效。

我不愛看3D電影,她們不喜歡文藝片,沒毛病,也沒誰覺得自己品味更高。

6樓:

不評價電影,但說七月自私是什麼鬼?她家人的愛,朋友的愛,男朋友的愛,獲得不是理所當然的嗎?她同樣也對家明付出了100%的愛呀!她對安生難道不夠好嗎?愛情本身就不能分享啊

7樓:洛旭

對於我而言挺矯情的,我不能理解看得淚流滿面的人,就像我一點也不懂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看得淚流滿面還看哭了的人。不過這部還是比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好看。

8樓:往往

安生:我抽菸,我喝酒我,我不讀書但我知道自己是個好女孩。七月:我好清純好可愛和外面的那些妖豔賤貨不一樣。

還有不覺得是個男版的白蓮花嗎?

9樓:從前有個人

矯情。安妮寶貝的書只看了一本《眠空》,其他的都沒興趣。《七月與安生》是朋友強烈推薦我去看的,他說覺得我以後會成為安生。

可是看完電影我一點感覺也沒有,角色的設定是挺好的,七月與安生不僅是在說女生吧,用在男的身上也適合。七月是大多數人安穩的人生,安生則是大多數人不敢實現的夢。但是表達得真的很矯情,我看完不覺得感動不覺得有共鳴,只覺得矯情。

最討厭看的電影型別就是中國目前的青春電影,除了矯情沒有別的了。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不服來戰,但我不一定理你。(微笑)

10樓:「已登出」

所謂「矯情」,就是你不能理解的感情……

原諒我說話有些不友善了,

人的感情是多層次多種類的,有的人就是感情豐富有的人就是木訥一些,並無優劣之分

奇怪的習慣都能被尊重,細膩的感情,如果難以理解,也請將它就放在一邊,不要輕易去貶損

11樓:

算特別矯情

閨蜜情深很正常為個男人撕逼就太不值得了

到了最後還要真相大白類似於我早就知道你們倆但是知道你不會真的對我男朋友下手云云

人和人之間哪有那麼複雜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吵架分開唄裝什麼逼啊

12樓:久而久之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脆弱的,出現第三個人後總會有裂痕。會有些矯情,但也屬於情理之中,重感情的人這樣的事也不在少數,只是拍成電影後可能略有些誇張。

13樓:Abby Deng

其實不算矯情。

簡單地分析下七月與安生「心理的羈絆」。

作為乙個歐美狗被乙個彼此默契到覺得是另乙個自己的妹子拉去看了「七月與安生」。

中間開始哭,然後發現她也在旁邊抽泣,就直接遞了一張紙巾過去。

北京的雨夜。

經歷了跟我媽吵架 > 我媽說了一句話以後我徹底放下了覺得吵得都沒意義 > 哭了 > 開始思考。

我覺得我媽和我的關係是我一輩子無法逃脫的「心靈上的羈絆」也就是「心理的羈絆」。

這種「心靈上的羈絆」/「心理的羈絆」也許才是超脫於理性之外我們這輩子也許都難以逃脫的。

也就是七月與安生不管怎麼撕還都離不開對方的原因:她們彼此已經有了「心靈上的羈絆」。

這種「心靈上的羈絆」就是:

我們渴望被愛、渴望被關愛、渴望溫暖、想要被陪伴、想要被理解。

我們其實對愛的要求都很高,希望有乙份愛是完全屬於自己的、100% 完美的。

安生是渺小的。

她看似灑脫的表象背後永遠渴望有個家。

所以小時候第一次在七月家吃飯為了晚上能留在七月家跟七月爸爸說:

「我爸早死了,我媽長年出差不在家」。

安生對愛的要求也很高,但她會妥協:

在出租屋裡聽說七月有了喜歡的男生後落寞和難以接受的表情(周冬雨此次演技好評)。

因為七月,她會選擇自己退出,離開鎮江。

她還是想要抓住一線家明的愛的希望的,所以才會每張明信片後面都寫「問候家明」吧。

發現吉他手出軌,一氣之下砸了人電結他。

在路上車壞了自己修車攝影師都不來搭把手的時候覺得「所有的這些男人都不完美」,一氣之下把車開走了。

她每次都想抓住哪怕是一點點或一絲屬於她自己的愛,來自七月的、來自家明的、來自吉他手的、來自攝影師的;

試想如果她對家明給她的愛不報任何希望的話又怎麼會給七月的每張明信片後面都寫上「問候家明」呢?

但安生卻又一次又一次地需要接受這個事實:那些愛她不能獨佔、她不能擁有或並不完美。

所以她又必須妥協。

乙個渴望愛卻又始終無法得到「完全屬於她的」「完美的」愛的人啊。

七月是自私的。

從小就擁有安生所不擁有的愛的她,希望別人的愛 100% 都是屬於她的。

她擁有老師的愛和父母的愛,乙個已經擁有愛的人總希望要全部。

所以其實她接受不了安生和家明的「背叛」

直到拍了婚紗照、做了愛、結婚的前一天,她還是接受不了家明沒有把 100% 的愛都給他。

安生總是想要抓住 1% 的希望,而七月總是想要 100%。

這不就是我們這些女孩子麼?Isn't this what makes us girls?

誰在青春期沒曾和其他女生因為自己喜歡的男生明著或者暗著爭風吃醋甚至撕過逼呢?

我也曾因為女生好朋友和自己喜歡的男生相互愛戀而退居一旁,把自己喜歡的男生當哥們兒吶。

我也曾看見自己關係好的哥們兒給我炫耀女生好朋友送給他、他一直掛在脖子上的玉墜吶。

我也曾不離不棄就算他們早已分手早已斷了聯絡還是守候男生好多年一直保持聯絡吶 23333

我也想要乙個像自己喜歡的男生一樣耀眼的男朋友呀,我也想要乙個像自己的哥們兒一樣能聊得來的男朋友呀…可錯過也就錯過了呢。

我們這一代人青春期的時候,誰沒看過郭敬明或者安妮寶貝的作品呢?

不是那時候我們傻或是矯情,可能就是他們戳中了我們萌芽出「心靈上的羈絆」時的敏感吧:

渴望被愛、渴望被關愛、渴望溫暖、想要被陪伴、想要被理解。

物質、金錢、名譽之下

我們一生的羈絆,可能還是「心靈上的羈絆」吧。

兜兜轉轉,走遍天涯海角,安生還是回到了七月的家門口,因為七月是她的羈絆。

「女孩可以走的路很多。過的折騰一點,未必不幸福,只是很辛苦!」

我們這麼折騰,我們為了「七月與安生」流淚,不就是因為我們也在——

找尋被愛、找尋被關愛、找尋溫暖、找尋被陪伴、找尋被理解嗎。

14樓:DorisDaily

看了兩遍七月與安生。第從20分鐘開始哭全程,哭到抽搐。第二次真正代入角色那種心痛的感覺又一陣襲來,最後完全沒繃住。

七月與安生的矛盾,親密,那些小心思都是我曾或正在經歷或將要經歷的,如此真實細膩的描寫,多了些浪漫主義,但又不失真實。想到過去錯過的失去的矛盾的不解的又釋然的,只能止不住地淚流。

15樓:阿亮

我不喜矯情,

原著沒有看過,不評價!

電影,負責任說,一點也不矯情,認真的看是能體會到電影的酸甜苦辣。

另外,這部電影真的很好,非常好,比同型別青春愛情片好太多。這才是電影,負責任的電影!

16樓:魚慄團砸

我們可能沒有安生到處飄搖的勇氣不過生活你我的生活中肯定都有個做過自己影子的人。或者那個人是不是也變成了安生口中那個「不會離不開的人」。

沒看電影前以為喜歡這句話

【曾經以為我們長大了就好了,

可是現在我們都長大了,卻沒有變好。】

最後記憶只剩下七月把水灑到安生頭上

安生說【我們怎麼會變成這樣】

七月最後抱著安生的小腿哭

畢竟我們從來沒有問一句【我們怎麼會變成這樣】每次都在失望傷心的時候

就想這麼多年變成這樣是的了就是命運了

或者更狠的可能是我當時眼瞎

相信了很多不穩定因素就是沒有相信好朋友

有點偏題就是想說,不算矯情,有點戳心。

七月與安生電影裡安生給七月的信為何要寫問候家明?

劉嘉晨 今晚重溫了一遍,發現了兩個之前沒注意的小細節 安生在火車站的那場戲,有乙個特別特別短的鏡頭,安生在火車上被七月拉出來一點點。所以看到佛像吊墜是七月計畫好的,目的就是讓安生的走成為定局。而且安生在被拉出去的一瞬間有點懵 第二個細節,七月說安生笨不知道偽裝,所以電影的開頭有一段安生偽裝不認識家明...

如何評價電影《七月與安生》裡的安生?

Altox 安妮寶貝表現的女性間的情感充滿古老,腐朽,糜爛的氣息,七月和安生始終圍著那個黃疸面孔的男人低下的折騰,因為觀念劣質兩個女人無論如何也無法和諧,最終男人的離去和七月女兒的誕生才使得女性本體價值得以勉強證實,而七月的去世則又讓異性戀女人的犧牲特質無忌爆發,女人之間的一切都成了空。 王安安 很...

大家看完《七月與安生》是什麼感受?

Syy獨家 第一遍刷玩的時候就感覺自己變成了活著的七月,很冷漠 二刷的時候沒有那種冷漠感了,但是我一直記得那感覺,說不好的一種冷漠感,沒有希望的感覺,或者說是壓抑,二刷的時候是一種無奈吧,無奈感 cai cai 昨晚看了 七月與安生 很感觸,哭了好幾次。那種情感的掙扎與隱忍,那似緊張的弦,讓人淚流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