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 寫歌的人假正經,聽歌的人最無情 ?

時間 2021-05-14 12:23:06

1樓:

聽歌是一種消費行為。情感消耗殆盡,所以是最無情。

寫歌是乙個代入過程。感情不可重現,所以要假正經。

情愛是因緣和合的產物,而不是能夠追求的主體。大夢初醒,眼前只有人生的錯位。

「黃粱一夢二十年,依舊是不懂愛也不懂情。

2樓:張三

寫歌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寫進去,而且寫到某個傷感的句子可能想(哎喲臥槽這句好絕對能讓人感動)並不是自己身上發生的。但這個事情可能在聽歌的人的身上發生過既然是過去了那多多少少有點無情準備當回憶了。

3樓:「已登出」

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喋喋不休,時不時予我的哀愁。

像情愛的挑逗,命運的左右。不自量力的還手,直到至死方休。

這幾天一直在迴圈金玟岐翻唱李宗盛的山丘。這個山丘,可以代表很多東西。愛,人生,又或者別的東西。對每個人都不一樣,可他對我卻是特殊而難以啟齒的一件事物。

人的感情哪有無休止的那麼多,只是沾染了些許。歌詞啊,寫著寫著,就把感情寫淡了。慾望和感情沒有什麼區別,發洩出來,就沒了。心就空了,安靜而空澄。

年少時,為賦新詞強說愁,可能也有天生多愁善感,完美繼承了祖上文人的調調。風花雪月,舞文弄墨的。談幾場小孩子家家的戀愛就覺得被傷到了。

矯情勁加上還能寫點東西,整個人憂鬱文青。現在想起來,真的要笑死了。

大概,最深的就是高中時期,暗戀乙個人,交往另乙個人。一暗戀就是三年,一交往就是三年暗戀的近在眼前,交往的相隔千里。在學校和女生玩著曖昧的小把戲。

心照不宣的度日,直到後來。步入社會了,以前的故事,都已經沒了訊息。

再後來,就沒有感情這個東西了。但是往往習慣於每天聽歌,每當被周圍影響,產生一點情緒,就隨著歌聲消失不見。不得不說,歌這個東西,很有魔力呀。

凡塵之種種,哪怕在有價值的東西,也經不起時間的流逝,我們所有人,在時間面前,和螞蟻並無區別。只是相對大一點的螞蟻罷了。就好像有人說過,人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閒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祝大家生活開心。餘生之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如果這個世界有奇蹟,一定是笑容這個東西引發的。再加上詩與歌的協奏。幸福就在平淡的生活在綻放出來。

4樓:令狐星塵

寫歌的人假正經,

聽歌的人最無情。

在我看來,

其實說的是我們都是人,都是人而已啊。

管它多情深,都抵不過天性——遺忘和猜忌。

哪怕我用盡虔誠,寫歌給你聽。

哪怕我感同身受,那也並非我的人生。

所以,聽聽就好了,當時而已。

5樓:張綠溼

其實這都是站在對立面看的:聽歌的人覺得寫歌的人假正經。覺得對方無病呻吟,不理解寫歌的人的內心世界。

寫歌的人覺得聽歌的人最無情。覺得對方不理解這份或悲傷或愛情或感慨,反而還被覺得做作,有什麼比你情緒化時別人的冷眼旁觀更令人覺得無情的呢。

6樓:

私以為,戲謔

誰說的呢?寫歌人說的。

說自己假正經的人,代表著曾經用過真心。而這樣說,就是在戲謔

不僅戲謔他人,更是在戲謔自己

7樓:

這句歌詞本身就是在假正經甚至在裝逼,故意說些難懂(其實寫的時候很可能本身就沒有任何邏輯依據)的話譁眾取寵。

聽歌的人最無情?那也就是說有情的人一定不聽歌的,因為聽了就變成了無情,還是最無情!這什麼邏輯?!

幾句真幾句朦朧再幾句扯淡,結果聽者就在那幾句扯淡的句子上絞盡腦汁想它背後一定有什麼我沒解讀的含義!想不出來(本來就沒有),於是感嘆這首歌還真深奧有格調……

碰上我現在心情不好時回覆,語氣也是有些收不住,匿了

8樓:張帝星

一、特指。「寫歌的人」是我,「聽歌的人」指「她」。替換一下就是:我假正經,她最無情。什麼意思?某樓李賦說的對:乙個打死不說,乙個裝作不懂。

二、省略了。寫歌的人寫盡真心話,聽歌的人卻不接受,寫歌的人很受傷,於是互相指責。

補全了應該是這樣:

聽歌的人:寫歌的人假正經

寫歌的人:聽歌的人最無情

通俗點就是:

聽歌的人:裝模作樣,假作正經。

寫歌的人:麻木不仁,你不懂我。

三、諷刺。寫歌的人,寫完就算;聽歌的人,聽完就忘。情愛只作一時,多不可靠。

四、幻滅。歌裡的書裡的,都是假的。聽完看完,感動了動心了,又如何?「十動然拒」罷了。作者再用心,你說的終究是夢話,完了我還得繼續真實的生活。因此,我也只是聽聽。

五、自嘲與怨念。寫歌的人其實很正經,只是聽歌的人無動於衷,於是自嘲自己只是「假正經」,是反話;自己這麼用情對方卻始終不回應,所以說對方「最無情」,充滿怨念。這是單戀,是「一廂情願」的註解。

哎,我想起了徐志摩之於林徽因。

六、無奈。寫歌的人「扮上了」,在「戲台」上演繹自己的人生,聽歌的人卻不以為真,純當戲看了。

七、道不盡,意難明。人世間某些真情真事,寫歌的人本身就理解不真切,只是假模假式的演繹一番,聽歌的人再從中體會又能獲得多少原人原事的真感情真感受呢?歌詞中敘及《女駙馬》《牡丹亭》事,擷取了其中女主思念情郎畫面。

這句歌詞就是表現其時女主心情的,意思是女主思念之熾,不是我們寫歌的和聽歌的可以完全意會的。

八、性格。陳昇平時言行不「正經」,寫歌的時卻突然「正經」,是為「假正經」;而聽歌的人很少理解他的這份「正經」,所以「最無情」。其實完整的一句是「黃粱一夢二十年,依舊是不懂愛也不懂情。

寫歌的人假正經,聽歌的人最無情。」翻譯過來就是:二十年一夢而醒,依舊不懂情和愛,寫情描愛不過是勉強,聽歌的人對此竟也稀里糊塗,不辨真假。

九、罵人。寫歌的人你既然這麼愛,為什麼不去愛,卻在這寫什麼!聽歌的人你既然這麼感動,為什麼不去愛,卻在這瞎流淚!

十、不懂愛。二十年如夢似幻,依舊不懂情和愛,我寫歌不過是矯情,而你聽歌的人沒聽出來,其實跟我一樣,也不懂情愛。

背景:《牡丹亭外》源於陳昇出道二十年的紀念EP《我的1988》中的《黃梁一夢二十年》。

補充:「寫歌的人假正經,聽歌的人最無情」這一句之後,還有一句「寫歌的人斷了魂啊,聽歌的人最無情」,應結合理解。

9樓:

比起詩詞中的 「舉杯邀月,獨訴衷腸」,現實往往更慘,另乙個人已經「全都知道,全不在乎」。

愛意是根本藏不住的,只有段子裡才有木訥到渾然不覺。只是你顫抖著一次次伸出去的手,對方都假裝沒看見。

乙個打死不說,乙個裝傻到底。

對的時間錯的人,牡丹亭外一場夢。

10樓:悟烏無

因為世上都是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站在舞台上,而人們在為歌曲哭泣感動的同時,在生活中又是如此冷漠無情。

表面上重感情的是你們,現實中最冷漠的也是你們。

11樓:

因為寫歌唱歌的人是自戀,而聽歌的人是戀ta,投射的物件不同。寫歌的人需要「正能量」而聽歌的人接受了「正能量」影響之後變了。反過來分析寫歌的人。。。實際上是變了乙個人

12樓:Jason Kwok

今天剛好聽了這首歌,我想講兩句。「寫歌的人假正經,聽歌的人最無情」,這句話要怎樣理解呢?其實按邏輯和事理來說,我個人覺得是這樣的。

無論是「假正經」還是「無情」,都絕不是乙個客觀上的評價,而恰恰是對方的主觀感受罷了——聽歌的人覺得寫歌的人假正經,因此寫歌的人覺得聽歌的人無情。在這裡「寫歌」和「聽歌」並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它們用來代指人與人之間的一切情感的抒發接收——愛情也好,不滿也罷,都是溝通理解的層面。而這個過程分為兩個方面(角色)和三個心理發展階段:

個方面是情感資訊的表達者,從作者的角度來講,他所表達的情感以及表達情感的方式本身是真實和真摯的

個方面則是情感資訊的接收者絕大部分情感資訊的接收者都會用自己的方式和經驗去理解和處理他們所接收到的情感資訊,而這些方式和經驗大多是世俗化的,於是就帶來了許多消極的反饋(你這個人怎麼這麼矯情啊...要拿得起放得下啊...多大點事啊...

至於嗎...別假正經了啊...)

這兩個方面的差異碰撞,便產生了下面的三個心理發展階段

1.情感資訊的表達者創作、表達或展示情感資訊,本意是試圖引起他人的理解和共鳴,以求安慰或幫助

2.大部分情感資訊的接收者以世俗化的方式和經驗來理解和處理他們所接收到的資訊,並進行反饋:(寫歌的人假正經

3.情感資訊的表達者接收到了反饋,感受到了世俗和消極情緒的衝擊,並根據大部分接收者的反饋,產生負反饋聽歌的人最無情

經歷了這三個心理發展階段後,便產生了這樣的結果:世俗觀念令情感資訊接收者表達者產生了一定誤解或是輕慢,而在所有的接收者中,那一小部分認真感受並正確處理這段感情資訊的人,也因表達者的一概而論、以偏概全(聽歌的都是無情的,無人懂我),在憤憤不平的負反饋中被無意藏匿,至此,誤解由單向的轉變成了相互的世俗觀念淹沒了所有人。

這句話給我的啟示是:孽緣常遇,損友易交,真情罕有,知音難尋

13樓:範宇

寫歌的人好比有心事的人,有心事卻不直接講出來,所以假正經。有心事不話給心上人知,聽歌的人當然不知道他的心意,所以才顯得最無情。建立於 2014-05-21

14樓:Virva Jarvi

寫歌的人不論多麼用心,聽者都無法感同身受作者的感情,而聽者的「動情」只是自己的結合自身經歷和和對作者的想象罷了。就像你不論多愛乙個人,對方領悟的都是經過其拼湊的斷片而已。和這深情相比,被愛者或者說聽者怕是「無情」了。

15樓:風澤

我感覺這兩句是自嘲。

寫歌的人有感而發,但是別人看來確實矯揉造作,假正經;

聽歌的人引起共鳴,但是世俗認為本應一笑而過,最無情。

16樓:

自我體會,僅供參考。

大二的時候給一首歌填過詞,現在看起來當然是很好笑也顯得很幼稚,但是那是說水平。個中的情懷大概還是沒變的。

當我們在寫歌,我們在想什麼?我想的是自己的過往,寫的是別人的故事,抒的是自己的情感。一筆一劃假裝乙個毫不相關的人,饒了個大圈子還是脫不開自己,實在是假的不能再假。

當我認真的把這首詞放進曲子裡,小心翼翼的唱給***(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不予顯示)聽,誰會在乎你費盡心機埋在歌裡的那些小心思。

也許現在理解還太淺薄,畢竟還是圖樣≥﹏≤

17樓:墨淺

題主說得正是整首歌精魂所在,點題之句。這要前後聽完才能懂。

開始寫歌的人心裡情有筆下卻不敢表露,聽歌的人耳中聽了心裡卻無半分情分。

而到了最後:「寫歌的人斷了魂,聽歌的人最無情。」

聽得黯然神傷,心酸魂斷

如何理解陳昇《牡丹亭外》 寫歌的人假正經,聽歌的人最無情 ?

brendaguai 歌中最質樸的語句已經能明確表達寫歌人的感情然而寫歌的人卻借用古典黃梅戲中語句 有隱藏自己的感情也有假正經的嫌疑 聽歌的人只是聽別人的故事 不能夠理解歌曲想表達的深意 和自己的情感不吻合 當聽歌的人帶入自己的故事進入歌曲的時候 他會產生共鳴想要唱出來 唱歌的人比聽歌的人更加有情 ...

為什麼成績好的人總愛演戲,一本正經說自己沒複習 結果考出來名列前茅

你把太多浪費在這種無意義的問題了,你怎麼知道人家在演戲?就算演戲,與你有什麼關係呢?也許人家贏就贏在不在這種無謂的事情上浪費時間。 這是一篇沒有卵用的回答,覺得時間沒地花的少年可尋找其他答案or瞅一眼下文 emmmmmm不是演戲 反正我不是每次考試都沒複習.很懶.就呆在宿舍畫畫,偷偷玩手機什麼的 e...

為什麼那些表面很正經的人,其實往往背後更加不正經,這是一種偽裝還是習慣?

不念詩 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不想被別人知道的事情。正經是應付,不正經是需求。在延遲滿足的條件下,一些不能在日常環境裡表現出來的需求一次性釋放自然會比較刺激。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是被塑造成在某一集體中生活的樣子的,但生活環境又有規範人行為的要求,所以人的表現就需要因地制宜地做出調整。這就是個技術問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