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說《三體》文筆不好,人物塑造不行?

時間 2021-05-12 12:37:39

1樓:老吳愛說話

有的人拿《三體》和《海伯利安》、《基地》系列作比較。

那我可以這麼說:

《三體》被整部讀完的時候,我因驚訝而張開的嘴巴還沒合攏;

看《海伯利安》就撐不住了,心裡給自己打氣:不看完就不能在知乎吹逼了;

至於《基地》系列,元老院會議什麼的寫的什麼狗屁東西,老子最厭煩什麼元老設定。

從精巧上來說,可能海伯利安還好一些。但是那又如何,反正我是不喜歡。

而且很多人不是為了吹捧《三體》,大概一輩子都不會知道有《海伯利安》這麼一本書。《基地》的知名度倒是大多了。

2樓:飛翔的彈珠

傳統文學的文筆就像玩手辦的人,玩單個手辦,注重做工,細節。可能連手辦的小褲褲細節都很逼真。

三體的文筆就像戰艦交戰的場景模型,場面巨集達,戰艦細節考究,戰場氛圍濃厚。最後有玩人物手辦的過來說你這人物的細節不行,做工非常一般。

3樓:小鹿

劉的文筆堅毅冷峻,既現實又浪漫。故事構架節奏鋪墊無一不是上品,金句頻出,唯一欠缺是部分人物刻畫有些面目模糊。而三體之所以出眾,天馬行空的想象只是一方面,更因它是社會寓言、政治隱喻,它的深度遠超國內同類作品。

4樓:路路路Cc

大劉的文筆兩個字就能體現

爸爸當冷靜理智到強大的章北海在茫然時心裡默念「爸爸」,不是父親,而是爸爸,這個小孩子才會叫的稱呼,是強大與脆弱的極致對比,讓我眼淚都出來了,

這難道不是對人物的塑造?這難道不是文筆好?

大劉的文風給人的感覺因人而異,有些人欣賞不來,有些人喜歡的不得了,我就對這樣看似冷酷理智的文風著迷。

5樓:toney lee

因為這是文科生最後的遮羞布了。

為什麼理科生會鄙視文科生?因為文科生看的東西,理科生也看得懂,實際只要認字,大概都看得懂。要命的是,理科生看的東西,文科生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回事,那一堆公式是什麼意思?

他們大概連符號都認不得吧。

科幻文學之所以自成一派,就是因為,總要有人,給這幫麻瓜說說科學的世界·······

6樓:暮色染華

我覺得非常好啊,大劉乙個理科生文筆到這種程度。

比如第二部開頭吧,以螞蟻的微觀角度下筆,見證葉文潔掃墓的過程非常有意思。

有空再補。

7樓:

楊冬那樣的人我身邊就有一位。醉心於科研,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曾經有一位男朋友(追了她很久,勉強同意了)。現在在加拿大做動物冬眠機理方面的研究,我把她勸出去讀博的(她因為英語的關係,一直不相信可以出國。

但是國內的環境,從來都不是為她這樣的人準備的。引用大劉的那句」超脫飛揚,砰然墜地」在這裡應該很合適)。

我記得她曾經說過一句話,大意是這樣的:生活這些事情引不起我一點興趣,研究生物學的機理才能讓我充滿激情。我的男朋友真的和我不是一類人,他太懶惰了,只想把博士讀完混混日子。

你和baili這樣的人才能理解我。我和我的男朋友說過,如果我要生孩子,那麼我會取你和baili的精子,我不想我的孩子的基因摻入雜質。

她的思想太過於飛揚超脫,以至於對自己的男朋友說出這種於常理船立翻的話。而我作為乙個相對俗氣的人卻感嘆於她的科學理性的單純清澈,她並沒有意識到這種話的恐怖之處。我知道她會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但是卻不是那麼的「正常」。

人對於這個世界的作用從來都不是那麼的隨眾和單一,否則神也不會鼓勵各個層面上的多樣化了。

楊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有這樣的經歷,儘管可能有很多人認為大劉對她的描寫臉譜化,不真實。你的真實不等同於我的真實。

我不那麼專業的欣賞著大劉的文筆,因為我感受到了很強的代入感。

8樓:虎斑八戒

你劃定的三個層次標準評價文筆第三層很是主觀啊,當然我也不知道怎麼算客觀,但是話說回來以這個標準而論三體,小時代,紅樓夢好像談不上哪個文筆更好吧

9樓:花狼藉

個人認為葉文潔和雲天明並不是臉譜化人物。

三體文字總體很平實,不濫堆砌詞藻,同時能清楚的說明一件事,不偏頗也不冗長,渲染不多,但意思明白,視角獨特。

三體1開頭,葉哲泰被批鬥的一章我覺得寫得很好。

如果說文筆好是讀完之後單純因為描寫精彩看著爽,還想重複看的話,我覺得雲天明自殺失敗,被程心善良地利用,得知自己身首異處,可能葬身茫茫宇宙後,有一段心理描寫,寫得真他媽好,感同身受。

10樓:

如果說文筆好,塑造人物好是要說出這個名字就能想到是個什麼樣貌的人,三體確實做不到,但是,三體中的這些人,每個人都有自己很清晰的性格,我覺得對三體這樣的書來說,這就夠了,一遍遍著意刻畫每人的劍眉八字鬍的話,反而囉嗦了

11樓:Izmir Asshur

三體文筆就是不好。

大劉的特點是技術出身,科幻核心邏輯性強,概念和技術想象合理,且一步步怎麼來的,細節寫的很清楚。但是,他在塑造人物方面非常弱,他筆下的人物幾乎是傳統的中國式戲劇臉譜,其中帶著想要國際化和更加幽默的表現手法,但比較笨拙。他文字功底是一般的,文筆,通過段落來呈現的節奏感,自然談不上優美,但他的閱歷和三觀體會彌補短板。

就故事來說,符合中國式思維,敘事節奏,風格都很接地氣。世界觀搭的很開闊,通暢,思考嚴密而具有遠見,但是通過情節,人物,和人文地理這些來填充巨集大世界觀,這件事情他做的並不是很優秀。整個故事就像一幅中國畫,意境高雅優美,畫面完整,構圖合理,配色和諧,筆觸輕瑩,技藝純熟,但缺乏光影處理,透視結構,這些令畫更加立體真實客觀的表現手法。

12樓:

覺得大劉的作品趕工比較明顯,與其說他是在講故事,不如說是告訴你一件很NB的事情。

雖然有些遺憾,但也不妨礙他成為這個時代的驕傲。

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板,你享受他的想象力就行了。

13樓:

當我說誰文字差時,是他的字裡行間沒有起碼的詩意。

沒有哪怕一句話,一下盤活了整個畫面,

沒有哪怕乙個詞,讓人覺得這個詞躍出了句子,

沒有哪怕乙個比方,瞬間擊中事物,又瞬間將人銷融,如鹽著水的優雅。

而這種,在《復仇星》,在《地光》,在《火星編年史》,比比皆是:

地面的確很平,然而卻像水面一樣不堅實

他們似乎是在一條毫無依託的光帶上飛馳;

那單軌倒像是巫師用火焰燒出的一條細絲

而不是人類工程的產物。

此時的地球,幾乎是垂直的懸在頭頂,照亮了谷底兩側相互對峙的雄偉崖壁。

峽谷向左右兩側伸展開去,直到目力的窮盡處

有些地方,藍綠色的輝光從岩石表面反射回來,產生出極為出人意料的幻景。

薩德勒發現,當他突然扭頭看去的時候,很容易把這幅景象想象成一座龐大的瀑布

而他恰好從頂端望下去,看著水流永無止息的奔向月球的深處

…… ……

突然間,泛著光芒的崖壁上似乎出現了汙斑,而且慢慢擴散著。

原來是一陣煙霧,從深處公升上來,在真空中擴散著。

有時並不用科幻,這種品質也饋贈人一種迷離而又真切,有如出竅的畫面:

有時候,天藍得發暗,天上的雲彩白得好像乙個凸出來的拳頭

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而你們的大流士,據美少女的青眼,卻是這樣的:

她僅剩的乙隻美麗的眼睛仍然凝視著一九六七年的藍天,目光中沒有痛苦,只有凝固激情渴望

14樓:

抖個機靈吧

都說科幻是點子文學,《三體》中優秀點子的數量至少三倍於《深淵上的火》。但是總體水平呢?

這麼多優秀的點子用貧瘠的語言來講述,真的是一種讓人痛心的浪費。

為什麼感覺《三體》不好看

其實我內心很囂張 說實在話,三體第1本確實不怎麼好看,尤其是前半部分讓人感覺晦澀難懂,很難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尤其是文革時期的那些內容,讓人覺得有時代感又遙遠。但是等你看到後半部分以及第2本第3本的時候,你就會覺得眼前豁然開朗,彷彿到了乙個新的世界。我猜你缺的是對待一套巨著的耐心和時間。 鄧德文 那就...

《三體》第一部中,三體世界為什麼不告訴伊文斯 王淼他們想擷取資訊的計畫?

瘋死沃 因為伊文斯明白了黑暗森林狀態,因此三體需要他死。只有永遠閉嘴的嘴巴才是值得信任的。至於伊文斯知道,書中有佐證。即,伊文斯知道暗殺羅輯的原因。但是他死了。 基金會D級人員 第二部開篇那裡回顧了紅岸二號船上伊文斯和三體進行了對話,那個對話一開始讀者會以為只是鋪墊出三體的文明形態以及後續的面壁者計...

三體人為什麼不直接殺羅輯,而要暗殺?

土豆 不管明殺或暗殺都存在成功和失敗兩種可能,如果成功這兩種方式都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因為當時和葉文潔對話時只有他們兩個人在場,滅口了黑暗森林法則也就不會再有任何人知道了。如果失敗呢?明著來容易引起注意,後面不但不好下手,還有可能會被查出他們殺羅輯的目的,所以讓邏輯死的像意外,哪怕沒死成,也不會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