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隆基在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候駕崩的話,那他的諡號和廟號會是什麼呢?

時間 2021-05-12 07:31:30

1樓:PHP是最好的語言

我的意見是參考東漢諡號不好說,比較唐朝諡號太長了,七個字了好像?

廟號可以用章明成純端光桓康靖這些裡面選擇。

我推薦康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豐年好樂曰康,安樂治民曰康,好樂怠政曰康,務德不爭曰康……

要是他在天寶八年之前崩

成是最合適的

2樓:

如果這樣的話,李隆基作為善始善終的一代令主,其治國有方的美名大概率會彪炳史冊,但是對於他的諡號和廟號未必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開元四年(716),唐朝之前的五個皇帝諡號分別為:高祖諡曰神堯皇帝(初諡太武,高宗改諡)、太宗諡曰文武聖皇帝(初諡文,高宗改諡)、高宗諡曰天皇大帝、中宗諡曰孝和皇帝、睿宗諡曰大聖貞皇帝。一直到天寶八載(749)和天寶十三載(754)兩次加諡,才形成了高祖諡曰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太宗諡曰太宗文武大聖大孝皇帝,高宗諡曰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宗諡曰中宗太和大聖大昭孝皇帝,睿宗諡曰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這種七字諡號的格局。

如果李隆基在天寶八載前去世,他的繼承人無論是太子李瑛還是肅宗李亨,都沒必要在自己權力不穩固的時候為自己的父親打破原來的慣例,更何況李隆基和繼承人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前者被直接誅殺,後者遇到機會就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篡位,可見父子關係之緊張。恐怕就連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這個七字諡號可能要縮縮水變成聖道明皇帝了。

經歷過二祖五宗的漢朝和祖宗氾濫的魏晉南北朝,廟號成為皇帝的標配已經是歷史程序的結果了。但是,從唐太宗制定五經正義開始,唐朝的禮法一直在向三代(夏商周)看齊,其顯著表現就是唐朝的廟號是一祖多宗的格局,唐朝的宗廟保持了一祖二祧六親的形制。

三代之制,始封之君,謂之太祖。太祖之外,又祖有功而宗有德,故夏后氏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湯,周人郊祀后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自東漢魏晉,漸違經意,沿革不一。

子孫以推美為先,自始祖已下並有建祖之制。蓋非典訓,不可法也。—《舊唐書》列傳107

昔漢朝近古,不敢以私滅公,故前漢十二帝,為祖宗者四而已。至後漢漸違經意,子孫以推美為先。自光武已下,皆有廟號,則祖宗之名,莫不建也。

······故初平中,左中郎蔡邕以和帝以下,功德無殊,而有過差,不應為宗。余非宗者,追尊三代,皆奏毀之。是知祖有功,宗有德,存至公之義,非其人不居,蓋三代立禮之本也。

自東漢已來,則此道衰矣。魏明帝自稱烈祖,論者以為逆自稱祖宗。故近代此名悉為廟號,未有子孫踐祚而不祖宗先王者。

—《舊唐書》志5

在這種嚴格的禮法背景下,李隆基稱祖根本沒可能,畢竟之前的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也沒稱祖。至於說成為萬世不遷的一員,那基本也沒可能,唐朝以太祖比附后稷,高祖太宗比附文王武王,乙個守成令主真的可以和天命所授和開基創業的相比?在周朝只有后稷、文王和武王是萬世不遷的,成康之治的成王康王,中興的宣王都沒這個資格。

李隆基本人還創造了九廟,極大地影響了歷史程序,唐朝之後的宗廟實質都是九廟而非七廟。但是這只是延遲了自己在宗廟中被遷出的時間,只要這個禮法是向傳說中的周制看齊,這個歷史程序就無法更改。他本人在唐朝宗廟的定位就是六親,隨著唐朝的延續而被請出太廟。

隨著唐宋之際儒學的變化和皇權的加強,宋朝皇帝基本上擁有了指定萬世不遷的權力,所以宋朝萬世不遷的皇帝一度到達七個,但這就與唐朝無關了。

假如唐玄宗是在他政績最輝煌的時候去世的,他的歷史評價會怎樣,能超過李世民麼?

澤睿 絕對可以 唐玄宗在七歲的時候就開始了自己的政治表演,怒罵武家的子侄。參加了推翻韋皇后的政變,為國家立下功勞,加封太子。摧毀了太平公主的實力,掌握了權力,這種權力使得自己有了治理國家的基礎。發展生產,使得國家發展有著很好的發展。這個很重要。開元盛世的時候就不會有藩鎮割據,看一下乾隆的評價就是了。...

人生中遇到最崩潰無助的時候?

就像現在,暑假兼職因為對方公司各種原因,一直拖到開學後乙個月才結束,各種拖欠工資,到現在很崩潰,不想麻煩家人和朋友,本來暑假兼職也是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也給自己攢一點零花錢,我不明白,區區幾百塊錢,乙個養活了幾百個人,甚至有分公司的機構,為什麼要一直拖欠區區幾百塊錢,我總是用最大的善意去理解別人,感...

人生最迷茫的時候是哪個階段

天下之大朝哪飛 誰的人生不迷茫?我覺得人最迷茫的時候,應該知道自己應該去做一些事情,恰好精力 時間都可以滿足去做,但是卻不知道自己應該要去做什麼事情,毫無頭緒,一直在想做事,不知道做什麼事中虛度光陰. Julie Lee 近20年的職業經驗告訴我,第乙個階段最迷茫的就是擇業,大學剛剛畢業,就面臨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