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些優秀的影視作品能否起到和讀書相似的效果?

時間 2021-05-12 01:54:14

1樓:街角賣藝

電影和文學的顯著區別在於,如果用積木舉例,那麼電影就是乙個成品的飛機/航母,零件就那麼多。而書,則更像是無窮盡的散件,乍看之下或如黃沙般枯燥,但卻因為個體理解方式或程度的不同而能完成更多的形狀。

因而從思維拓展性去看的話,就如同古人所言的:「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一樣。影視更容易受到其畫面表現內容的誘導,而書籍需要自身不斷地去拓展思考。

2樓:漫捲詩書

我是先看的2023年版的電影《悲慘世界》,2023年讀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原著。電影裡冉阿讓的形象早已扎根在我的心裡。讀原著的話,只要冉阿讓一出現,腦子裡就是電影裡的冉阿讓。

讀到芳汀、珂賽特、馬呂斯、愛潘妮、沙威等人的時候卻沒有這種感覺。我的意見最好是先看原著再看電影,省得先入為主了。

3樓:辛無待

兩者都有效果,但我認為並不相似。

影視作品感官刺激強烈,有身臨其境之感,直觀而通常指向性明確(也有個別例外);而文字作品需要你更主動地去想象、體驗、思考和構建,作為補償,表達的東西可以更複雜和深厚。

我覺得這就是為什麼二流文學作品拍出來可能會增色,而一流文學作品拍出來卻通常會減色的原因。

4樓:秋風沉醉

當然可以啊,如果你對這些影視劇感興趣,那麼他們也會在社會價值觀,羅輯思維,藝術思維和為人處世上反哺你,譬如說教父三部曲教你如何做乙個顧家又成熟的男人,絕命毒師會讓你對人性和這個社會有更為深刻的認知,賽車神片極速風流告訴你即使是兩個價值觀截然不同的賽車手也依然可以互相認可。

有沒有適合失戀的人看的影視作品

阿飛逛雲南 首先,想說,這個世界並不以我們為中心,所以我們求而不得,在未來很長一段生命裡,都會是常態,完全沒有必要為此而糾結。如果真需要看電影,我強烈推介看喜劇片。我始終人認為守恆定律,不論物質,還是情緒。所以我不推介給你什麼,傷感的,讓你以為愛情多美好,其實大多初戀都走不到最後,且不那麼美好。愛情...

為什麼優秀的文學和影視作品大多以簡潔克制為美而要避免煽情?

少年遊桑 簡潔克制意味著情感還有上公升的空間,但過度煽情會讓情感飽和,飽和過後就是衰退和削弱。在一種激情的整個過程裡,最不能顯示出情感的激烈的就是它的頂點。因為到了頂點就到了止境,對於這些形象,表情已經達到了看得見的極限,這就給想象劃了界限,它就不能向上超越了。把極端的身體痛苦沖淡為一種較輕微的情感...

是不是存在一些影視作品在塑造男主角形象方面的力度要略強於塑造女主角形象的力度?是否存在一定趨勢?

十六號 恰恰相反,我認為現在的影視劇更偏向強化女主形象,對主要女性角色的刻畫更加立體。比如2017年的大女主劇 楚喬傳 在以往影視劇中,女主角色一般為楚楚可憐善良柔弱的小白花性格,男主則是無所不能的護花使者。而在 楚喬傳 中,對於女主楚喬形象的刻畫,明顯更加豐富立體。堅韌倔強的性格與往昔影視劇裡的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