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尊稱對方為老師?

時間 2021-05-11 23:00:28

1樓:蘿拉LaraRen

非常反感!!!本來就不是老師還要這樣稱呼是對真正老師行業的不敬!別人這樣稱呼我的時候,自動就對這個人的形象大打折扣,對於坦然接受這個稱呼的人也是想不通,你是老師嗎?

你就這樣接著?!

2樓:Mercury Lo

作為乙個真正的高中老師

上班的時候學生喊我「X老師」,我通常都是微笑點頭,同事之間都喜歡叫我小X (年輕老師),這是工作需要

下班之後別人喊我「X老師」,我:「別別別別別別……」

3樓:無端封禁的憤怒

因為老師這個稱號可以代替你稱呼你單位的一些領導,比如說,我是個學生,我們院長書記我就可以喊他老師,我覺得這樣親切沒有等級差他們也能接受,而且即使是再德高望重的,你就喊老師,得體

4樓:

……說實話,有時候叫一些年紀大的老油條同事×老師的時候心裡真的非常不舒服,可能在我心裡老師是傳道受業解惑的角色吧,他們真的配不上這個稱呼

5樓:茴的四種寫法

魯迅有一篇文章是怎麼說的

甲:「貴姓?……」

乙:「敝姓錢。」

甲:「哦,久仰久仰!還沒有請教台甫……」

乙:「草字闊亭。」

甲:「高雅高雅。貴處是……?」

乙:「就是上海……」

甲「哦哦,那好極了,這真是……」

6樓:海小呆

之前吧,乙個更流行的稱呼是「師傅」。

您發現這倆稱呼的傳承性沒有?

老師傅?

而且,「老師兒」這個詞在很多方言裡都有教師爺的隱蔽含義,是不是聽起來有些許草莽江湖氣?

師傅,老師傅,老師,老師兒。

7樓:北條麻妃老師的學生

因為我的老師們突破了壓抑的社會文化的侷限,給我帶來了一陣清朗之風,提高了我的藝術鑑賞水平,還用自己艱苦奮鬥追求進步的精神鼓舞著我。

今晚上我就去N市GOD小區004室拜訪我的老師,祝她節日快樂。

哎。。。剛聽說老師出門了,她車的牌照應該是閩MLW2058,我這就出門了,看能不能半路遇到她。

8樓:Dr.迪克

在重慶稱呼人用的最多就是」老師「這個詞,不論男女都這麼稱呼,外地人初一聽,以為這真是一名老師,其實他可能是個」棒棒「。為何重慶人這麼喜歡叫人」老師「?」老師「這個比」喂「禮貌、比」同志「好聽、比」師傅「文雅、比」先生「和」女士「隨和的稱呼,懶得講究的重慶人認為這樣喊似乎沒什麼不妥,反正也沒太多心思去考慮受眾真實身份與教師是否有落差,於是乎大家就都這麼叫開了。

然而事實並沒有那麼簡單。乙個地方的社交用語習慣跟當地的社會文化背景是緊密相關的。首先是從大背景看,文革結束以及改革開放後,社會文化越來越多元,」同志「等稱呼無法跟上時代。

「老師」的興起與市民結構和群體心態有關係,這很符合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前輩級差原則「。

「老師」的流行還有乙個重要的助推因素,那就是新世紀、重百服務員使用的「椒鹽普通話」。2023年新世紀百貨開業,本土品牌要求跟開放的市場接軌,後來要求服務員大姐都說普通話,於是一口純正的「椒鹽普通話」就隨著新世紀以及重百的四處開店縈繞在重慶人耳邊。由於服務員大姐們稱呼顧客也都習慣叫「老師」,配合椒鹽普通話特殊的發音,更加讓「老師」這個稱呼成為了重慶人一種特殊的難忘鄉音。

9樓:驢聒噪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儒家文化教會中中國人謙遜,這種品質有如璞玉,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

10樓:落筆峰上的雕像

大一隔壁宿舍的山東同學叫我「老哥」,接著他們宿舍的人都不喊我名字了,叫我老哥,然後全班男生都喊我老哥了。過了一兩年,「老哥穩」火了,心情複雜……

11樓:等風來

是一種尊稱吧!地球上有個不大的地方叫中國,中國有個地方叫四川,四川有個不大的城市叫自貢。而在這個不大的城市裡面,經常聽到的都是老師這兩個字。

稱醫生為老師,稱律師為老師,稱比自己年紀大的人為老師,稱老師還是為老師,總之曾讓我一度對老師這倆字兒很糊塗。後來才知道對於自貢人來說這只是一種尊稱,一種禮貌的叫法。

12樓:李嘉圖.Mr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一種虛心的態度,把自己的姿態放低,才能學到跟多的東西,江河在最低處匯成大海,世人才會感嘆它的巨集偉。

13樓:

稱呼的轉變是整個社會蘊含的社會關係發生變化的表徵。

最明顯的莫過於建國以後,共產黨對中國傳統社會的現代化改造

為了實現國家工業化的承諾,共產黨採取了一套新的能夠支援現代國家的社會關係模式。傅高義認為,新生的共產黨政權改變了中中國人際關係的模式,其最主要的特徵是採用了一系列的政治活動建立了一種取代原先特殊主義友誼關係的普遍主義同志關係,從而使得在國家工業化的過程中,為不同背景、地域以及不同特質的人們建立起彼此的聯絡提供了可能。

於是,「同志」成為了那時候(50-60年代)最普遍的稱呼方式

而到了七十年代,」同志「則逐漸轉變為了」師傅「,而在那時候,一聲」老師傅「」堪稱為對於乙個人最大的尊稱。

原因在於:

隨著國家工業化的持續進行,單位制度在中國的城市成為了一種基本制度,每乙個人都有自己的單位,每乙個人都是「單位人」,每乙個剛進單位的人都會有乙個帶你的「師傅」,學者華爾德用「新傳統主義」來概括這種「單位制」的特徵。

在單位制裡,存在著兩個基本方面:制度性依附結構和工廠的制度文化。

制度性依附結構包括:工人在經濟上依附於企業,在政治上依附於工廠黨政領導,在個人關係上依附於車間直接領導。

而工廠的制度文化的核心是上下間的施恩回報關係。一方面,黨的基層組織在忠實的積極群眾裡發展出一套關係網路,形成上下之間高度的庇護主義體系;另一方面,在黨組織的外圍,存在著豐富的實用性私人關係的亞文化。由於整個社會資源的短缺,在單位制度裡,黨政領導又掌握了資源的分配權,最終使得單位制度成為了一種「制度性的特殊主義」。

而在制度之後,當時整個社會風氣呈現了乙個「關係庸俗化」的狀態,原先50-60年代純真的「同志關係」不復存在,「找關係」成為了乙個較為普遍的現象。

其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上述單位制度的結構因素,還有一種可能是70年代以後革命者開始有了後代,並且後代已經成年了。

事實上,根據測算,2023年-2023年,革命者的後代開始成年並且需要工作。

在這樣的乙個年齡結構的巨大變動下,2023年代,中國社會原先的傳統主義開始回歸。

現實的需求瓦解了革命者的理想。

事實上,我們不得不承認,共產黨革命者的第一代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具有理想主義的一代

且其在掌握政權的20年內,去主體依舊保持著清廉和原則

但是當革命者也開始有了後代,並且後代有了現實的需求之後,其導致的結果是在2023年代「找關係」現象開始重新盛行。

而在這個基礎上,原先「同志」的稱呼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

社會開始流行起了「師傅」這樣的稱謂

尤其是八級工」老師傅「這種忠誠的工人階級得到了普遍的尊重

於是「老師傅」這樣的稱謂成為了尊稱。

改革開放以後,社會稱謂的變化則呈現乙個巨大的分野。

老闆最先盛行,與之而來的是「先生」與「小姐」

而最不可思議的是,「小姐」與「同志」的汙名化

到了現在,則呈現乙個非常不有意思的倒轉

外面的老闆開始叫老師,學校裡的老師倒開始叫起了老闆

各種蘊含的社會關係的轉變值得深思

為什麼都喜歡開始叫起了老師?

因為發展到了現在,誰都想擁有乙個文化資本來加持自己

乙個沒有文化和知識武裝的老闆只能成為土豪

乙個沒有文化和知識武裝的Tony只能成為洗剪吹而不是Tong老師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用「老師」相稱,也算是抬對面一手

擁有知識成為了這個社會獲得臉面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已經成為了共識

總結一下

在使用「同志」的時代,出身、意識形態最重要

在使用「師傅」的時代,關係和掌握一定的實操技能最重要

在使用「老闆」的時代,金錢是王道

而在使用「老師」的現在,知識最重要

所以,少年,還不趕緊去學習!!!!!

14樓:特崙蘇渣渣asa

我也舉個栗子,我們大濟南人見到不熟悉的但又有求於人的得叫:

老師(shei),您行個方便。

年齡大的不能喊大兄弟,

年齡小的也不能喊哥們,

是個女的不能喊小姐,

喊大妹子咱又不是東北人,

喊姐姐又顯得像流氓,

所以,只能喊老師(shei)了,既表示尊敬,又不生疏也不親近,何樂而不為啊!

15樓:野區小弱雞

西安這邊的老陝們喜歡把「師傅」簡稱為「師」,比如「張師」、「李師」、「王師」,發的還是「si」的音。配上關中話特有的腔調,剛開始的時候聽不習慣,現在反而越聽越親切。這樣稱呼無非就是圖個方便,也不冒犯唐突,反而顯得親密,拉近雙方心理距離,增進鄉黨感情。

同樣,稱呼對方為「老師」,很多時候也是這個道理,就是為了拉近雙方心理距離,以便更快地進行下一步的談話。

王師!來諞一哈!

16樓:遙先生

攝影師托尼老師半年前剛從高中畢業,髮型師安迪老師不久前剛從農村闖出來。。。不是看不起人,而是他們實在是不應該自稱老師。。。。連光圈的結構原理都不懂自稱老師實在是過分了吧?

您要是在某個行業確實有一定建樹叫老師沒毛病,或者乾脆就是給別人提供教育服務的也沒問題或者就是長期從事這個行業,同時也有系統給別人傳播知識的能力也可以!!!!可是上面的一些什麼拖地老師太扯淡了吧?

17樓:darling

因為,更正式,不像稱呼某某總一樣疏遠,又不像稱呼某姐某哥一樣,隨意(或者說剛開始大家沒有熟悉到這種程度,稱呼哥姐,不太妥當)

曾經在銀行實習的時候,我們基本上都是稱呼老員工為某老師

18樓:學生徐若谷

說的好聽點,每個人某些方面都可以成為是你的老師,同樣你也是其他人的老師。

說的難聽點,每個人骨子裡都有「好為人師喜歡說教」的基因。

19樓:等等等等

兩人相見,你如果需要放低姿態,應該如何稱呼對方?

叫「X女士」、「X先生」顯得疏遠,叫「X小姐」顯得輕佻,「美女」「帥哥」就更不合適。

相比較下來,叫「X老師」顯得兩人之間關係較為親切,帶著對前輩的謙卑,恰到好處的尊敬且男女通用。

就好比我在學校一直叫別人「同學」一樣。

20樓:凌喭

濟寧濟南這一塊喜歡喊人。老絲兒 (老師), 可能是受儒學毒害太深了吧,骨子裡可能對讀書人比較尊敬,所以喊老師是尊敬的稱呼,自己瞎猜的

21樓:豔豔家俊俊

老師,解放碑步行gai啷個走?

老師,要不要住宿?

老師,幾位?裡面請。

老師,機場有沒得?機場!!

老師,豌雜干溜少海椒哈?

老師,進來看哈嘛,全場三折,虧本甩賣。

老師,吃飯邁?來來來,裡頭啥子都有。

老師,最近有沒得資金需求嘛?

老師,最近在考慮裝修沒得嘛?

老師,麻煩等哈給個五星好評嘛。

老師兩個字前面加了姓的不一定是學校的老師,但是前面不加姓的一定不是學校的老師。

終極大招:

老師,來嘛,進來耍哈嘛~~~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外企?

說外企人性化的,我建議聽者辯證的看。還要考慮一下領導吧。比如我的外企總監英籍華人,在疫情最嚴重的3月初,公司都說可以遠端工作,非要我們部門的人全體到崗哦。自己經常不帶口罩,進辦公樓被保安攔住。典型的自己作死還要別人陪葬。外加工作水平就更呵呵了,根本不懂中國法嘛。反正,頂個洋國籍真好混日子喲。 李夢陽...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喝酒?

旁觀者 因為家父的培養,父親酷愛喝酒,所以我讀幼兒園的時候就能跟他一起喝啤酒。現在逢年過節都會與他喝上幾口小酒。但他出去應酬時我就只好做司機不能喝了 蘭子君 我只能說,這是一種情懷。當然,這是不連帶中國糟粕的酒桌文化而說的。大雪紛飛的夜裡,三兩知己,就著酒聽故事 八月桂花樹下,清風醇釀 俗世間,人情...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錢

護短不商量 我當然喜歡錢,因為錢能給我帶來自由,財務自由了,才更容易精神自由和人身自由,才有底氣做一些喜歡的事,有能力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而且,錢可以維護好的人際關係,哪怕是父母兄弟姐妹這樣的親人,要想關係好,都是要用錢來做紐帶的,更不用說普通人際關係了。 陸萋萋 我媽 你真愛錢 我 不,我不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