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馬》這部電影怎麼樣?

時間 2021-05-11 18:30:03

1樓:tc liang

片尾男主人公騎著戰馬回家,她媽媽正幹著農活,一如往日,似乎並沒有意識到戰爭已經結束,也沒有想到兒子會活著回來,更沒有想到馬會活著回來,最沒想到的,是兒子和馬一起回來。結尾是如油畫一般寧靜的美好。這美中不足的,是男主沒能帶著救馬的小姑娘一起回來。

史匹柏老實本分地講敘了乙個故事,劇情沒有波瀾壯闊,場面沒有氣勢恢巨集,煽情沒有催人淚下。在帶孩子的間隙,斷斷續續看了一周才看完,仍然覺得這是乙個好故事,乙個不賣弄的好故事。

戰場上大家互相廝殺,可能沒心思想這都是為了什麼,突然來了一匹馬,雙方都很喜歡,難得心裡有點空,仔細想想吧,這戰爭跟戰壕裡的士兵又有多大關係呢?

從2023年到1918五,一戰始於突然暴發,終於突然結束。百姓沒有深仇大恨,皇室彼此聯姻,莫名其妙地,終結了乙個美好的時代。當然,1914之前歐洲的美好時代不代表其他大洲的美好時代,也不代表中國的美好時代。

那個時候的歐洲大概就像中國的春秋戰國,群星璀璨開天闢地。盲目的戰爭和戰爭中的盲目,改變了一切。

活下來一匹馬,是好,但這不能算是戰爭的意義。背後的人性,也好,但人性中好的一面既不能算是戰爭的起因,也不能算是戰爭的目的。

打了四年,死了一千多萬,後人從一匹馬里,找找安慰。

2樓:麋鹿先生

整個故事透露著很濃郁的反戰氣息

像是乙個在戰場上看盡人生百態

卻又依然恐懼炮火聲的戰士

坐在戰壕裡面講給自己聽的故事

戰爭該死

人性永存

這個世界和那些戰爭都無比可怕

但是請你說給我聽

這世界還有奇蹟

3樓:

我覺得乙個好的電影基本套路就是

製造美好

摧毀美好

重歸美好

無論怎麼說我覺得這個電影蠻符合我的口味的

特別是畫面,當時在萬達蠻大的乙個廳裡看的,但是入座的人卻不多我很喜歡那場佃農與地主之間的小摩擦,演技不得不拍案

4樓:蔡駿

《戰馬》分明是一部左翼電影。

開頭就是黃世仁與楊白勞,

小馬喬伊險些成了白毛女,

控訴地主對佃農的剝削。

後頭又在控訴帝國主義戰爭,

讓英德兩國的無產階級子弟在前線為了一匹馬而握手言和,分明是左翼反戰的國際主義。

最後,戰馬載著戰士榮歸故里,

夕陽下壯麗感人的紅色霞光,

是否同時代的十月革命頌歌?

5樓:jessica xu

還不錯,看了影評才看的。

整體說,馬佔據了很多的出場,一出生就是桀驁不遜,一匹Mustang碰到了乙個真心愛馬的夥伴,從親密到配合默契,是一種賞心的快樂。

無奈上了戰場,一場離別,人和馬把相互深深的思念深藏並懷念著,馬的勇氣,鬥志,與新同伴的救助,直到最後在同伴的死亡中,爆發出生命的狂奔,讓人感慨的想落淚。

這是一出喜劇,直到最後戲劇化的重逢,一場戰爭所引發的人與馬的破鏡重圓,乙個很好的故事。

6樓:程明

看了兩遍,每一次的感覺都不一樣。有小小的跌宕,無論是否有戰爭,以及最後馬的拍賣,溫情貫穿整部電影。這次特意看了軍官對喬伊的素描。

那根經過很多有心人的紅色團旗絲帶,兩位少年的精心養育。無情襯有情。

傑瑞公尺男主角不錯,還記得海報。

7樓:

印象最深的乙個場景即黑馬被德軍牽到前排準備拉運軍火時,喬伊掙脫了德士兵,衝到前面,代替受傷的夥伴黑馬,做這份最苦的苦力。 整部電影,不是一氣呵成看完的,前半部分比後半部分遜色。看完滿滿的感動,很棒。

8樓:

2012 年3 月27 日:

明霞似火,佇立在夕陽中的戰馬猶如一座豐碑。那些鮮活的或者曾經鮮活的生命在禮花一樣的炮彈的轟炸下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命的張力。乙個個曾經在記憶裡一閃而過的名字,終究會燦爛的夕照之中。

——《戰馬》觀後感

9樓:

一部藝術水準上乘的經典作品,從攝影上來講是部完美之作,沒有為了滿足觀眾的味口一味的描述戰爭場面,從普通的生活過渡到戰爭,戰爭中也有普通人的生活和被戰爭所影響的部分,有每個人對戰爭的看法,士兵不再是只會服從命令的士兵,或者說都是一副農民相,影片從以往戰爭片的熱血轉而至溫情,這也是導演的一慣風格, 最後戰爭在雙方一同救馬的過程中結束,影片中有一句「奇蹟般的馬」 是對所有在戰爭中倖存下來的人的總結,而戰爭結束之後士兵和戰馬一同回到故里,讓戰爭不再顯得孤伶伶,這不只是人類之間的戰爭,是世界的戰爭。 血腥和暴力的場景讓人對戰爭反思, 戰馬從溫情的一面來描述戰爭。 戰馬的風格不是主流,但卻是經典。

10樓:thinkind

雖然俗套,依然揪心、感人。

動物題材總能賺足眼淚的。

我是特地開車到電影院買票看的。

票價不便宜。但也值了。

油畫版的大螢幕,簡單的劇情,逼真的道具。

Steven 總是有顆童心。

電影就是乙個夢想。

簡單的故事,加上表演和畫面,夠了。

11樓:孔牧

上映第一周就去看了這部電影, 整體上我這樣評價:是部好電影, 但是和老斯之前的戰爭題材電影沒法比。

想修改一下@方舟閣下所提到的, 關於「全篇沒有高潮」的言論, 其實有, 只不過過短, 而且無味。 這個觀點應該這樣表達, 全篇的節奏感不強, 明顯的一點是, 當故事漸漸要進入中盤時, 我還以為這是前戲。 電影似乎很想花費大量篇幅和鏡頭來烘托少年和馬兒之間的情誼, 但是我覺得不太成功, 因為作為乙個觀影人, 我沒有被他們之間的情誼打動, 甚至覺得這段感情有點突兀, 我的承認馬為這一家人做了很多貢獻, 但是這些東西總覺得沒有完全表現出來, 以至於電影的前半段整體緩慢, 不夠精彩。

想到這裡, 突然覺得這個影片「難度」太高, 我們這樣設想, 如果是乙個人來經歷片中馬兒的經歷, 我們很容易被感動, 即便每個故事的粒度還是這麼小, 並且無關, 但是偏偏是馬, 我們很難代入進來, 所以導致我們很難覺出味道。

整片沒什麼新意也是電影無法和之前作品比擬的乙個原因, 最後通過吹哨來呼喚馬兒的橋段所有人一開始就遇見了, 而這個鏡頭居然持續那麼長, 導致所有人都在那個時候等待著這個片段結束。 應該來說,這部電影所有的感情, 思想, 老斯在以前的作品找中已經表達過一遍了, 只不過這一次, 他換了乙個視角而已。

比較喜歡幾個場景, 考慮到可能還有人沒有看過電影, 就不提細節了:

乙個是英軍衝鋒的橋段

乙個是英德士兵救馬的橋段

電影中依然包含這老斯「戰時尷尬型幽默」, 比如兩士兵救馬的橋段, 這讓我想到了《拯救大兵瑞恩》中廢墟中牆面倒塌, 敵對兩隊人尷尬對望的場景。

此外電影中好的鏡頭安排依然很多, 但是, 說句題外話, 感覺老斯確實是沒點子了。

一不小心提到了很多負面評價, 其實這些都是與老斯之前作品相比的, 確實覺得此片沒有他之前電影讓人印象深刻了。 即便如此,這個電影依然值得一看, 並且確實不錯。

愚見, 不喜可噴。

12樓:夢番地

13樓:

我叔叔的說法是:非常有情懷的一部電影!

我的看法:還真是一部有情懷的電影!

從小就對這匹馬非常感興趣的英國少年,田園風光,戰爭的殘酷,虛報年齡參軍的德國少年(被當做逃兵槍斃了,心疼,他們還是不懂事的孩子),法國少女和爺爺,愛馬的軍人,英德士兵走出戰壕一起救馬(搞笑的扔剪刀),奇蹟般的重逢。這副一戰期間整個歐洲的浮世繪,被一匹屢屢創造奇蹟的戰馬聯絡在了一起。其實創造奇蹟的本來都是人本身,但是人們確將這些美好的情感都寄託在了馬身上,因為豐富的情感需要找到寄託。

從《太陽帝國》、《辛德勒的名單》、《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人工智慧》、《幸福終點站》到《戰馬》,不同的故事唯一不變的都是導演的情懷。《戰馬》從對戰爭的解讀,觀察,到反戰,逃離,最終回歸人性,這是史匹柏典型的大劇情敘事,一匹沒有被戰火吞噬的戰馬,載著關於人性的記憶回到這片土地,人們跟隨著他最終完成了一場自我心靈的救贖和洗禮。

導演告訴了你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那還不夠嗎。

《桃姐》這部電影怎麼樣?

珍惜時間吧。趁著我們還沒老,趁著我們還行得動,拿得起。充實而飽滿的過好現在的每一天。因為人老了,真的不中用了,有心而無力了。誰又能保證自己的老年一定安享呢?即便你家纏萬貫,兒孫滿堂。更何況如果你是乙個經濟能力不足又無依無靠的老人。 晨光 第一次看,對自己的觸動恨到的,桃姐,2012年上映的一部電影,...

天才捕手這部電影怎麼樣?

囡達老人兒 一般,有些失望。畢竟80年代看過類似的托馬斯沃爾夫的傳記片。那部電影還是電視劇集一直沒找到,沒法複習。我記得有托馬斯去德國的內容。有最後火車把屍身送回了家鄉的鏡頭。電影名字好像叫 他不能再回家 公里 在b站上看到這部電影,以為是偵探劇之類的,結果發現並不是我感興趣的型別,但是看完了以後意...

《姜子牙》那這部電影到底怎麼樣?

食盡 廢話不多說。說比 哪吒 製作精良的我都想打死你。不信來看看嘍?哪吒水平,院線級,國內一流。姜子牙水平,劇集級,國內一流。院線級三流水準吧。無論是鏡頭語言 還是場景構圖,都爛的一批,結果還自成了一派?那麼空的場景,確實是自成一派。但是場景這麼空,人物動作就別這麼扯淡了吧?你瞅瞅那拉胯的跑步,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