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費孝通以及他的《江村經濟》?

時間 2021-05-11 12:45:28

1樓:

文字所展現的當時中國農村風貌對現在年輕人來說可能並不感冒,讀這類社科類的文字有的時候都覺得乏味…不過該書的最大意義應該是盡可能還原事實本身…當我們重新審視當下中國時,為何身邊的你我他總是那麼焦慮,可能是因為我們處於乙個混沌的時代,我們渴望掙脫群體獲取自由的慾望和我們想要融入群體獲取安全感的慾望是一併的存在…它們是矛盾的,又是真實存在的…

2樓:Funn

看完本書我概括的精要是:科技對小手工生產的改變,因為機器提高了生產力,所以需要大家集合起來一起圍繞在機器周圍工作。工廠建立以後產權的明晰就極為重要,工廠應該是有利於所有參與勞動的人,但是利益的分配變得困難起來。

勞動力密集型轉變成為資本密集型,很多人失去了工作。鄉村面對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的衝擊之前為生的產業無法再賴以為生,要麼去工廠要麼變得越來越窮。嘗試進行合作化的效果也因為產權和不善經營而失敗。

這個時候土地問題變得很尖銳,所以CCP的土地改革緩解了一些問題,但是面對工業化的衝擊農村怎麼適應新的經濟規則才是重要的問題。但是現在看起來沒有什麼辦法能夠阻擋資本的集中化,科技的發展導致資本的集中化才更利於資本的公升值和發展,隨後的中國也正如費孝通的這次實驗一樣發展下去。費老的前言後語都讓我頗為感動也體會到了乙個知識分子的擔當。

他的書總是清楚明白但是讓人覺得頗為真實而有道理,可能都是實踐出真知吧。

3樓:未竟伏見

費老這本書,一般說它是調查報告的範本,認為它很貼近中國實際。

這個只是很一般性的評價,只說出了它教學和陶冶情操的用處。

實際上,從這本書開始,費老做了一系列的後續研究,由此啟發「農村工業化」的問題意識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大約就是,現代化的經濟運營模式,和傳統中國的人的社會關係之間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以及怎樣在此基礎上尋找中國的工業化道路。

後來費老指導寫成的《雲南三村》,以及改革開放後成書的《行行重行行》,都是圍繞這一問題的深化研究。

對於對社會學感興趣的童鞋來說,江村經濟的確是不錯的入門讀物。然而如果是社會學專業的學生,則有必要更深入地了解費老對現實問題、中國問題的關懷與把握。

而《江村》只有學術史地位,沒有學術地位的說法,實在是有點扯。

4樓:

來懺悔的。讀了鄉土中國覺得受益匪淺,但看江村覺得它裡面的很多經濟已經對現在借鑑意義不大了,於是就沒細翻。回去一定要好好讀讀。

提問:裡面提到的研究物件對理解當今的經濟變遷作用大嗎?怎麼乍看之下適用性已經不佳的趕腳。求教。

5樓:南洲

先做個定位:這是一本自中國社會學誕生以來無需評價的一部作品;也繞不開的作品

費先生之後,所有做社會學學問的東亞文化圈下的人,都必然要去讀,去分析這部作品,日後所有的大師,只要做出類似《鄉土中國》這樣的研究,也不可能繞開費老——在他的參考文獻中,必定有費孝通三個字。

再說評價:中國社會學的奠基之作

讀了費孝通的《江村經濟》有什麼感受?

Steph.M 作為課程要求的參考書目近期在讀,原本會以為會很枯燥,結果卻發現很有意思,短短的時間裡能夠寫出這樣的研究實在令人驚嘆,但同時也讓我對我們目前的狀況擔憂。目前學術界的研究其實選擇農村的佔比並不算大,但我認為對佔最大國民人口比例的農村經濟進行研究,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選擇農村經濟或者...

如何評價 Yoshiki 以及他曾經的樂隊 X JAPAN?

姜曉甜 喜歡X是先從hide開始的,知道他的時候他已經不在了,當時還是學生的我特別震驚。然後就開始聽各種X 的歌,最喜歡的是tears和Rusty nail 洛彼斯 叉腳盆少了其他誰都能苟,少了林只能涼,無論藝術上,團隊建設上還是商業上,重組前如此,重組後更如此。年輕的叉腳盆是林老闆各種挖牆腳聚集的...

如何評價蘭多夫以及他的內線進攻水平?

min yan 記得03年上大一的時候買了本nba雜誌,有一篇文章介紹了聯盟當時20 10的球員,一共有六個,奧尼爾,加內特,鄧肯,蘭多夫,布蘭德,還有乙個記不清了,十幾年過去了,不變的只剩下不老的21號新秀和似乎巔峰還沒過的靈活死胖子 有著對抗全聯盟大多數4號位都能不落下風的強悍核心力量又有著較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