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松子式人物麼

時間 2021-05-11 12:09:30

1樓:若水

很多人身上都有松子的影子,只是結局不會像她那樣悲慘。童年時期的缺愛,造成了松子的討好型人格,她人生的每一步其實都是她自己的選擇,而她的每一次選擇都能夠體現出她童年時期的愛的缺失,她太需要被愛了,只可惜,到最後她還是放棄了自己,放棄了希望,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在這部電影裡看到松子的對愛的渴望,避開和松子一樣的結局。

2樓:

我身邊會和松子產生共鳴的人大約有75%,雖然沒有人像她那麼點背啥都趕上了

我當然是希望身邊的人不要像她那樣辛苦啊,那種辛酸任何人都不該有

3樓:哈庫納瑪塔塔

很多人認為松子無腦追求愛情,才自作自受得到了那樣的悲劇,可放在現實中,有多少松子是我們沒看到的,他們追求的不一定是愛情可能是友情可能是事業也可能是親情,也許沒有松子那麼極端,但終歸性質是一樣的,他們只是將在一方受到的傷害與忽視的傷感轉移到了對另一方的追求上,怎麼說,既是一種逃避也是一種不甘心的追求,是在自己能力以內做得到的最大的反擊和努力了。

我倒覺得人人都可能會有「松子傾向」只是我們沒有松子那麼豁得出去罷了。

4樓:loveRDJ

剛看完松子那陣,覺得馬路上每乙個衣衫襤褸瘋言瘋語的流浪者背後都可能有類似的故事。記得有一次逛街在路邊看到乙個賣手工藝品的老太太,朋友跟我說她曾經是一位在國外工作的教授,回國之後由於膝下無子,晚年悽慘(這段記憶很模糊,不保真)。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我看過最後悔的一部電影,以下是剛看完松子的想法:

「這部感動了無數人的電影,卻在輸出一種錯誤的價值觀,實在是無法讓人理解,為何乙個女人活成了如此卑微的模樣(在看電影的時候無數次的驚訝woc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啊),導演卻在最後極大的肯定這種不求回報的付出,甚至提公升到了神的高度,難道這就是日本宣揚的文化?一次一次自顧自的幻想著美好的未來,一次一次放棄自我來求得別人的愛,換來的卻是不斷的拋棄與背叛。愛在她的生命中的份量太重,愛點亮了她,也摔碎了她。

這樣乙個悲慘的結局難道不是在告誡我們要自尊自愛活出自我?被導演硬灌了一口毒雞湯的感覺真是說不出的怪異。」

我知道她的價值觀是扭曲的,但是這部電影卻像噩夢一樣纏著我,怕自己行差踏錯走上松子的命運。她是乙個典型的缺愛的人,將別人一點點的好當做救命稻草,緊緊抓住然後百倍的去回報。這種心理很常見(對我來說),我只能靠理性告訴自己,不可以像她那樣做。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松子值得同情麼?

Kiro 上帝是愛 她不用別人值得同情,而是欽佩她在命運安排下的坎坷都能堅持到最後一刻 上帝情不自禁的賦予當然也總是遍體鱗傷啊 打結的豬尾巴 第一遍看完電影後的幾天心裡一直有點壓抑,覺得主人公太過可悲可憐。但後來又覺得她不值得同情,她也做了一些違背法律或道德的事,還有一些事情甚至傷害了那些真正愛她的...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不斷尋找心中的依靠這樣的心理到底是對還是錯 人生意義是靠什麼實現的?

果凍雙雙 像菟絲花依附女蘿草那樣,松子習慣在愛情裡依賴他人,讓他人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從而減少自己的負罪感和內疚自責 我的人生之所以這樣,不是我的錯,是遇到的人造成的。這產生了乙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赤木被松子看作值得依賴的父親形象,而眾多男性中唯有赤木沒有被松子接受。赤木把主動權交給習慣被選擇的松子,...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作者為什麼要安排松子最後被一群小孩打死?

未瀾之海 她沒有死於情殺,沒有轟轟烈烈地自殺,就在乙個普普通通的夜晚,被哄笑的少年們奪去了生命,他們一點都不在意這個又老又醜的女人的一生在此終結。這正以最切題的意外結束了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看完之後,一種深深的無力和頹喪。 moon13 松子死去的那部分說實話真的很感動.她在死前還幻想著自己給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