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外語書籍,特別是學術專著,不把它翻譯出來落實在紙上,就不能用中文很好的複述出來麼?

時間 2021-05-11 06:35:12

1樓:

樓主說:

」我做筆記也只能用外語作,腦子裡一團漿糊,應付考試沒問題,但是很難再用中文複述了「。

1. 作為同樣慣於閱讀兩三門外語的人,非常理解你的感覺。這是非常典型而正常的情況。

用外語讀書、外語做筆記、應付國外考試。我們長期處於外語的浸潤中,就會形成了一套較為深入的外語思維框架。當我們在框架內部,用同一套術語和邏輯來思考、來複述,是容易的。

讓我們突然間跳出框架,就彷彿是乙個習慣講中文的人突然開始用外語來論證一樣,切換得很慢。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術語在中文裡並不一定存在完美的通譯。

二,更為痛苦的是,論述中的用詞,包括各種常見的動詞名詞,一旦要切換入中文,都需要反覆斟酌和思考。再有就是邏輯本身的不易轉換。這段思維過程的性質和難點本身極為接近中文的學術著作(尤其社科類)的筆譯者的思維勞動。

所以你習慣於在筆記上翻譯出來。非常合理。

2. 但是這裡還有著另乙個隱性的層面,就是對知識的理解深度。相信樓主也覺察到了。

比如,若是我們要翻譯一段學術著作,自然先預熱,在較少查字典的情況下通讀一遍,這時我們已經自信把握了論述的重點、基調、所舉的例子和作者的態度。我們看懂了。但是當我們開始下筆,乙個短句乙個短句地分解進行,才發現仍然存在一些含糊不清的資訊。

比如說,彷彿每句都成立,但是內在邏輯不夠通暢;或者是,每個詞都看得懂在說什麼,但是整句話就是有些微妙,讓我們似是而非,遲疑不敢作出肯定果斷的解讀。以讀一般學術著作的速度,其實只等於(較好地)完成了第一遍通讀,這時我們已經可以跟別人講講這個作者的觀點啊,吐吐槽啊,但是我們所說的內容仍然不豐滿,資訊比較干巴。再具體的,就只能憑印象加發揮。

如果要達到複述,就是到不了腦中清明如鏡的程度,因為即便我們先前面對書的時候,我們也都沒有把那些資訊清明如鏡地讀到。

提供的解決辦法是乙個偏方:或許可以適當調整所讀的中文著作。許多新的漢譯學術著作的特點是,太過謹小慎微地複製原文,亦步亦趨,絕不多邁半步。

不妨也找些更老的、文風更好、翻譯觀念更勇敢的書籍來讀,對照原文更佳,學術和非學術皆可。自己看了原文一頁,再看一頁中文,觀察譯者是怎麼緊抓主要資訊、明確主幹、顛倒調序、增減有度的。這個對以後的閱讀思考和複述習慣會很有幫助。

其它的,就只能交給時間,用進廢退了。

對於女生比中指,男女生怎麼看?特別是男生?

既然 讓人有點不舒服,這個程度要視和這個女生的關係來,如果是女朋友的話,會告訴她這樣太粗魯了,如果我太喜歡她的話,她要是不改我也沒辦法,要是一般的關係估計我會在心底把她貶的一文不值吧 白菜 怎麼說呢?跟你豎中指的女生,要麼性格大大咧咧,要麼跟你關係好!一般來說,女生是很少有豎中指的,以前的時候,就是...

怎麼讓渣男受到懲罰。特別是對待離異不付撫養費,不管孩子,在外面造謠惑眾的前任渣男。?

可愛的兔兔 走法律途徑,只能爭錢,但大部分女生其實是付出感情的,因此多少錢其實都很難彌補,因此我覺得可以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給對方最大的痛苦,社會沒有什麼公平,但是有的人可能就是遠離渣男,有的人有能力懲罰渣男,有的人就是抑鬱終身,自己選擇,學會保護自己,衡量雙方實力,對方已經這樣做了,其實我覺得女生再...

非常討厭喜歡勸酒的人,特別是你不喝,他就上綱上線說什麼不給面子,不是兄弟等等,你們討厭嗎?

楊鱈魚 我們來分析下怎麼應對各種酒局 一 晚輩在知道你不勝酒力或者身體不適的情況下,還在對你說 不喝酒就是不給我面子 等變著法的讓你喝酒!作為晚輩的他如此待你,他真的很不知輕重,太沒有禮貌 你可以毫不客氣的懟過去 給你面子我才告訴你我不能喝酒的原因,面子我給你了 酒,抱歉我不會喝 你要喝多少,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