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閱讀難度為何如此之高

時間 2021-05-10 12:14:43

1樓:隔岸觀火

我久聞百年孤獨大名

第一次開啟這本書

長長的人物鏈結,誰是誰的誰,誰是誰的誰介紹了好幾頁。

直接略過,往正文看

當時看了一章多一些,就沒在看了。

過了一年,又重頭開始看,依舊是看了一章。

內容我能說個大概,但裡面人物的名字真的乙個都沒記住。

長長的名字,是我覺得閱讀百年孤獨的難點,讀著讀著就混了人物,不知道誰是誰了。

2樓:褪黑素

人名難記。不光是名字太長的問題,布恩迪亞家族採取的姓名沿襲,導致更難記了...(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在手機裡存一張人物關係圖)

另外個人認為在看一本書之前都應先了解這本書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經歷這些。《百年孤獨》的閱讀難度之所以高可能和不夠了解久遠的哥倫比亞內戰史實有關。以及對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風格特點比較陌生,書裡出現了大量怪誕情節,去對這種文風進行了解可能會更方便閱讀。

3樓:張三

廣西師大曾經別(有)出(點)心(奇)裁(葩)地發起了一項調查:十大死活讀不下去書籍排行榜。結果《百年孤獨》赫然在列。

燃鵝,狀元乃《紅樓夢》,我讀了快二十遍的心中最愛。真是我之仙丹、爾之砒霜啊。其實,我第一次讀,也期期艾艾,在前二三十頁迷路了很久。

沒事,讀下去。像極了進桃花源:「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如果你和一本好書沒緣分,沒關係。但緣分這種事情誰說得清楚,也許最後進了愛麗絲的兔子洞或者神秘博士的塔迪斯呢?

4樓:泱泱

大概因為主人公都懶得取名字吧!

一代又一代,雖然他們都獨具個性,但仍免不了湮滅。

也許,作者的用意是旨在加強整部作品所要表達的那種虛無感:在時間面前,人生短暫而渺小。

摧毀一切人類痕跡,都不需要永恆,一百年足以。

但我們又深深為之著迷:為人類共同的宿命。就好像希臘悲劇一樣,結局預先設定好了。

5樓:

難讀的原因是大家都去記名字去了,事實是你根本不需要記名字,兩兄弟和後代都有相同的特徵,靠性格行為就知道講的是哪個。老實說我第一次讀覺得在讀流水賬,隔了幾年第二次我乙個多小時一遍流暢地看完了

6樓:黑駿馬

一我覺得是社會背景吧。不同的文化,歷史,社會形態造成的隔閡,導致我們不知作者究竟想指向什麼。

重複的名字可以說是乙個暗喻,很多事件也指向具體的歷史事件。如果能對拉丁美洲的近代史有所了解,會好一點。

二魔幻的情節。馬爾克斯曾在自己的回憶錄裡說,「我寫的不是魔幻,在我眼裡那個時代就是魔幻的。」他用一種超現實的手法凸顯了自己所經歷的歷史,也可以說他把自己作家的眼光真實的表現了出來。

魔幻現實主義如果不是對現實的美妙諷喻,那就只剩魔幻了。雖然主線是乙個家族的百年孤獨,但實際上馬爾克斯要說的是他看見的百年孤獨,那個國家,那片土地上永恆的混亂。孤獨只是乙個表象,凸顯的是那個時代背後深刻的矛盾,生活在那片土地心懷美好嚮往的彷徨和無助。

如果僅僅把《百年孤獨》看做家族史,只會看見一堆奇幻莫名的故事,也就看不見它內在真正的意義。

三形式。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塑造人物故事的方法區別於大多數文學作品的形式。這種獨創性給初讀的人造成極大的困擾也在情理之中。

即使被叫做魔幻現實主義,但那和現實主義實在相去太遠。

這種史詩性的筆法能給人一種淋漓暢快的歷史巨集觀感,但實際上又是用現實堆砌而成的。這一巨大的反差,容易給人一種空虛的感覺。自覺被深深吸引但又毫無落腳之處。

加上上述兩點,初讀往往只會被馬爾克斯牽著鼻子走,沉湎在情節之中不可自拔,被那迎面而來的孤獨深深挫敗。

7樓:嘮嘮

首先肯定是因為這個家族的名字吧,祖父,爺爺,父親,兒子,兄弟的名字,這個家族的名字都是很長,而且都有相同的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

還有就是因為故事本身比較難懂。書的前半部分是寫家族的故事,也可以說家族的發展壯大過程,有點喜劇感,但是這部分我認為是比較難讀的。當讀過一半後你才會明白為什麼書的名字叫百年孤獨,也會覺得這本書沒那麼難讀。

這本書最好一口氣讀完,當時我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看了一點就放棄,第二次也沒堅持下來,第三次才看完。

8樓:火柴

角色名字吧,太讓人印象深刻了,套娃的極致。直到第二遍,我才勉強記住大多數主要角色的名字。如今也是忘了一些,上網現查的。

名字如下:

奧雷里亞諾. 布恩迪亞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

何塞.阿爾卡蒂奧

奧雷里亞諾. 何塞

阿爾卡蒂奧第二

奧雷里亞諾第二

奧雷里亞諾.伊瓜蘭

………還有好多

瞧這家族,整整齊齊。

我最喜歡的女角色:

烏爾蘇拉. 伊瓜蘭

蕾梅黛絲

令人討厭的角色:

阿瑪蘭妲

我可憐的義大利痴情崽皮艾特羅克雷斯皮我心目中的最佳配角:

梅爾基亞德斯,神奇的吉普賽人,肯定是個白袍法師!

普魯鄧西奧阿基拉爾,他帶走上校父親的那一幕簡直可以稱之為藝術,跪拜馬爾克斯的想象力。

還有何塞阿爾卡蒂奧死亡時的場景,血從浴室一路流到烏爾蘇拉那兒,將她引到兒子的屍體旁邊,天馬行空。

9樓:時傾

下面開始推書:

1.《百年孤獨》

每個人都是孤獨地出生,在這世間恍惚幾十年並不漫長的日子轉眼就遠去了,然後再孤獨地死去。生命注定是個悲劇,因為我們從沒有融入世界,世界永遠是身外之物。如果有幸,能在茫茫人海尋得乙個身體與靈魂都與自己萬分契合的人,與之存在一種可以稱之為愛情的聯絡,然後一起承受生命中不可逃離不可消除的深沉的宿命的孤獨。

可是這般的幸運艱深難得。有的已失去了愛的能力,有的愛的深沉卻無處安放,有的死在這愛裡……在所有的愛里,孤獨有增無減。 生命只是一場幻夢。

——豆瓣熱評

我看第3遍開始越來越讓我驚豔的已不是馬爾克斯而是譯者了。這樣的文字就算是母語創作也屬上乘。尤其倒數第二代布恩迪亞在颶風中破譯羊皮卷的全書結尾,筆觸磅礴,美到讓人驚怖。

我把它放在第一本的理由是:《百年孤獨》雖然以華麗的辭藻,荒誕的情節,冗長的姓氏感讓人感到煩躁,但隨著故事的深入展開,我才發現我錯了。那麼繁複的一大家庭,七代人的輝煌與落寞,激情與孤獨,堅毅與懶惰,世俗與超脫,瘋狂與冷靜,就這樣蔓延開來……叫人感慨的同時不禁也要嘆惜一下,孤獨的何止是百年。

10樓:蕊小桃

非常喜歡《百年孤獨》,它的閱讀難度可能在於那一代一代名字超級相似的人物,所以我當時看的時候,把kindle首頁的那個人物錶用手機拍下來了,看書的過程中隨時在認人物。

11樓:加菲貓

這本書如果覺得難讀,應該是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書中人名太長,而且很多隔代的人物名字是一樣的,讀著讀著很容易張冠李戴,特別是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的朋友,隔一段時間接著讀,更是暈頭轉向。

二是由外文翻譯來的書,一般都有很多語法結構複雜的長句,很多時候第一眼讀下去不容易弄懂意思。其實這本書的譯者范曄已經盡可能翻譯的通俗易懂了,而且翻譯的很有原來的味道。

三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書裡有大量的隱喻,真實和虛假、現實和魔幻雜糅在一起,初次接觸這種文學風格的讀者很容易莫名其妙。如果不了解拉美的社會背景,沒有一定的人生閱歷,更是不容易品出這本書的文學之美。

世界上有很多偉大的作品,但是如果讀不進去,那麼對於個體來說就毫無意義。

根據個人的閱讀經驗,如果一本長篇堅持讀了近一百頁還是讀不下去,建議先放過吧,說明你和這本書之間的緣分未到。

到你或者功利強制需要的時候、或者自身心態契合的時候、或者人生閱歷到了的時候,再去翻開這些經典,偉大的作品終究會向你展示它們真正的魅力,

12樓:我是乙個坦克

沒那麼麻煩

第一,他是一本書

第二,他裡面有故事

第三,才是故事後面隱藏的深度問題

要有順序的,先安下心去讀這本書,然後去看,去了解這本書中講的故事,然後再從故事中去找隱藏的東西。不要一上來就是深不深度的,很容易糊塗。

13樓:Emma

我之前也以為這本書難度很大,等了十多年後才在一次偶然情況下翻開這本書。

我以為我會看不下去,然後中途放棄,但我沒有,反而驚喜不斷,因為它真的沒有什麼廢話,我看得很投入,雖然因為要工作斷斷續續看了幾天,但腦子沒有離開過它,也算是一鼓作氣看完的。

到後面確實就記不得理不清人物輩分關係了,就自己隨手畫了乙個家族譜,然後就一路暢通無阻,甚至發現了一些小BUG。

所以不要被聽說的難度嚇到,自己去看一看就知道了,它非常值得一看。

14樓:非著名物理學渣

很多答主都說了:名字容易混淆,時間跨度太大,而且我們大多數人對拉美的歷史文化不熟悉。

讀完《百年孤獨》的時候,我覺得七代人、百年的時間跨度、複雜的人物與故事,這要是換個人寫,二三百萬字都未必能寫清楚。這本書才26萬字,資訊量也是太大了。

15樓:

內因:名字重複態度,易混淆。

時間跨度長,且故事情節核心一致,易混淆。

外因:碎片化閱讀的時代, 很多人失去了閱讀長篇經典的能力與時間。

16樓:

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瘋狂舉手

因為大家讀不順、記不住、分不清名字!

建議花點功夫記記名字再去看,真的很好看噠。一代奧雷里亞諾參軍那段非常有電影感

17樓:阿緒

《百年孤獨》名聲大,但也是出名的難讀。有兩個原因:

第一,體量大。故事記載了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興衰,刻畫了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要命的是,整個故事沒有乙個固定的主角和主要線索,沒有乙個常見的清楚的邏輯結構。

基本是乙個故事連綴另外乙個故事,同時平行著還會有巢狀的故事。

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會衍生相應的人物關係。而這些人物關係錯綜複雜,互相交錯。

並且由於後代喜歡從長輩中找名字,經常同乙個名字,幾代人用,對於初次閱讀者而言,簡直看得頭暈。

第二,充滿隱喻。書裡出現過乙個吉普賽人的魔法師,魔法師留下了一本羊皮卷。這個羊皮卷上記載了整個家族的歷史。但是家族裡卻沒有人能看得懂,因為羊皮卷是用梵文記載的。

第六代出現了一位破譯羊皮卷的人,但等他破譯出來事情都已經發生了——我們看前面馬爾克斯說「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是不是立即能想到這個羊皮卷就像人類的歷史。雖然規律就在其中,但是身在歷史中的人,還是要不停被裹挾著前進,沒有人能夠超然物外。

類似這樣的隱喻還有很多,「豬尾巴的孩子」、「家族最後乙個人被螞蟻吃掉」等等不同的閱讀者也會有自己的理解。

就像稜鏡一樣,最後折射的是乙個五光十色,迷人眼的多維空間。

如何理解百年孤獨?

伍萬 家族的第乙個人被綁在樹上,最後乙個人被螞蟻搬進洞穴。這部偉大的作品,講述了乙個家族從生到死的過程,而孤獨,像家族遺傳病一樣,貫穿始終。孤獨的人,在孤獨中死去 而不會孤獨的人,如同行屍走肉,生不如死。從何塞 阿爾卡蒂奧 布恩迪亞踏上另覓家園的時刻起,孤獨像一根不會回頭的箭一樣,一次又一次指引著他...

對於《百年孤獨》這本書中的人物關係為何如此紊亂?

西南風 建議邊看書邊做筆記,這樣人物關係比較容易理解。以下觀點帶有主觀因素,希望各位指正。我覺得人物關係混亂的乙個重要原因是這個家族,甚至整個小鎮,根本沒能真正地接納新文明,還處於愚昧落後的狀態。即使有些人開始要竭力走出去,最後他們還是回來了。所有人都走不出馬孔多,因此會出現很多 內部消化 的情況。...

《百年孤獨》哪個版本好?

鄭煥濤 百年孤獨 其後還有不少譯本,上譯也出過精裝本,我都不怎麼喜歡,只覺裝潢惡俗。二 一一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了個新譯本,是首次獲得作者授權的中文版,只出精裝,封面亦算可喜,由范曄翻譯,譯筆流暢。這本因為是作者授權的,意義非凡,我於是買了回來。比較一下各種版本的開頭,倒饒有趣味 宋碧雲 多年後,奧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