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友誼嗎?如何提高父母與孩子間的關係?

時間 2022-01-06 00:06:42

1樓:拜倫教育心理諮詢

父母與孩子之間並非只是簡單的養育關係,

或者說,人與人之間從來都不是只有一種關係存在。

同學之間也可以同時是朋友關係,

同事之間也可以存在朋友關係,

夫妻關係之間也可以同時存在友誼、親情、以及同事關係。

那麼父母與孩子之間具體存在著哪幾種關係?

這些關係的存在又是如何影響著這整個家庭的呢?

我們來通過這篇文章認真的梳理一番。

一、上下級關係

父母與孩子之間很多時候就像領導與下屬之間的關係,

父母會安排、指揮孩子做事,孩子根據父母的指令去執行。

那父母到底該如何當乙個好的「領導」呢?

好的領導不僅要會帶領下屬做事,同時也要學會承擔因下屬失誤而帶來的責任,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因為下屬失誤而產生了損失,此時需要承擔責任時,

領導將過錯全部推給了下屬,那此時下屬心裡會怎麼想?

2023年7月份上映的港片電影《怒火.重案》就深刻的演繹了這一結果的悲劇,因警隊高管一心想巴結富商,於是下命令讓下屬不擇手段的辦案,最後導致犯罪嫌疑人死亡,可在庭審時,高管卻將責任推卸至一乾二淨,最後五名下屬警員全部被判坐牢五年,五年中在獄裡每天被當初他們逮捕的犯人追打,雖有幸活著出獄,但心靈去墜入了極度的灰暗之中,最後開始實施報復行動。

這樣的情況在孩子身上是否會發生呢?當然不會這麼嚴重,但卻又極度相似。

假設某一天你的孩子因為最近連續幾天作業都沒有完成,你因此被老師請到了學校,面對著老師的批評許多的父母是會感覺很沒面子的,於是你當即對孩子不寫作業的行為劈頭蓋臉的一通指責。

整個過程,好像除了孩子沒寫作業確實有錯之外,不論是老師還是做為家長的你,好像都沒有做錯。

這情節是不是像極了上面所介紹的港片?

可能你會認為,我也在承擔責任呀,我不是也被老師批評了嗎?

不,被迫接受批評從來不是承擔責任的方式,因為是被迫,而不是主動,所以這種承擔並不能彰顯出你身為孩子「領導」的魅力。沒有魅力可言,你在孩子眼裡會感覺靠不住,不僅如此,剛被老師批評完,接著又被自己父母再痛批一頓,此時的孩子只會感覺到孤立無助,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孩子知道自己犯錯了嗎?當然知道,如果電影中那群下屬警員,他們也知道自己不該辦案不擇手段,但此時沒有任何乙個人幫他們說話,所以才會導致他們被黑化了。

那麼身為孩子的領導,如何才算是稱職呢?

我們要學會替孩子「擋」。孩子在被請家長之前,肯定已經被老師批評過了,作為家長來到學校後,在接受老師的情況反映時,可以選擇默默的接受批評,配合好老師的教育工作,但不要再當著老師的面,馬上對孩子進行指責,這並不是對老師表達自己正在盡責,相反只會讓孩子感覺到無助。

正確的做法是:帶孩子回家,或者找乙個地方,給孩子買杯飲料,因為甜食可以舒緩人的緊張情緒,在放鬆了之前的緊張之後,再和孩子坐下來慢慢談道理,此時的孩子心一定是會被暖到的,因為在孩子的預想當中,自己被請家長之後,一定是少不了一頓揍,但卻沒想到自己的父母反其道而行之。同時孩子被老師剛剛批評完,心靈正是需要被撫平的時候,父母真的沒有必要再痛批一頓,繼續在傷口上撒鹽。

當乙個領導能夠替下屬擋責的時候,在下屬的眼裡,這樣的領導會被他們視為「領袖」。「領導」與「領袖」的區別就在於在關鍵的時刻懂得抓住機會施展個人魅力,讓下屬被自己魅力所感染到,從而達到服眾的效果。

二、朋友關係

父母與孩子之間還存在著一種朋友關係,當然,這種關係已經被很多人說爛了,不過我既然還會再提出來,並非只是為了我這篇文章的完整性。既然敢再說,也一定是對這種關係有著一種新的延展性闡述。

我們首先要問自己,怎樣才算朋友?我們自己又是與孩子怎麼做朋友的呢?

有家長會說,

我和孩子一直以朋友身份相處呀!

我陪孩子玩水槍,冬天還一起打雪仗,帶著孩子一起有說有笑。這難道還不算朋友嗎?

這樣與孩子相處,好像沒什麼問題,不居高臨下,與孩子一起玩耍,平等相處,

但是不是感覺這種朋友的相處方式當中,是不是差了一點什麼?

我們總是教育孩子不要亂交朋友,那些對自己沒有幫助,相互之間不能取長補短,只能同甘不能同苦的人一定不是真朋友,那些整天在一起只會玩樂,不懂進步的「酒肉朋友」不交往也罷。

這樣一梳理,是不是感覺自己好像與孩子就如同「酒肉朋友」一般?

我們有沒有向孩子傾訴過自己的內心?

我們總是渴望知道孩子的內心世界,但我們又是否有過「以心換心」的行為?

曾經我在論壇上看過一位網友回憶他小時候親眼看到自己媽媽非常傷心無助的時候,

這位網友說,記得他小時候,外婆去世了,

在葬禮結束的當天回家後,媽媽抱著他哭著說:「寶寶,媽媽以後再也沒有媽媽了!」

這一句話觸極了他的內心深處,成了他長大後一直無法抹去的一幕,

媽媽在我們每個人的眼裡都像乙個「哆啦A夢」一樣,我們要什麼,媽媽就能給什麼。

媽媽是最堅強的,媽媽也是最勇氣的,為了保護我們,媽媽是無敵的超人。

可是經歷了外婆的去世,我們才知道媽媽並非是無敵的,

朋友之間應該是什麼樣的?

其實我們都很清楚,朋友之間絕非只是停留在一起吃喝玩樂,朋友之間是可以相互傾訴的,述說的自己的不愉快,為朋友撫平那顆受傷的心,

很多父母認為沒必要,或者不應該去述說自己的苦,害怕孩子的心理承受著與年齡不相稱的壓力,

家長們這麼想當然沒有錯,但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折中的,

我們不必要將自己經歷的不愉快全盤向孩子托出,但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或者簡單的跟孩子的訴說一下自己此時的心情,以此得到孩子的理解。

我曾經接觸過這麼一對父子,

爸爸來武漢創業之初,只帶來還在讀三年級的大兒子過來,小兒子與愛人還在老家。

當我介紹完這個家庭的背景之後,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乙個男人又要創業,還要帶兒子,而且兒子還是讀三年級,這個年齡的孩子,鬧騰程度,有經驗的父母是可想而知。

但現實卻恰恰相反,經常遇到週末要陪孩子,又正好需要出去談個業務,於是只能把孩子先放在書店,叮囑孩子安靜看書,這樣的情況經常有,但孩子卻很配合爸爸,真的就是安靜的看書,每天都會按時完成作業,學習上,除了接送,並沒有讓爸爸操太多的心。

其實孩子是懂事的,他們的鬧騰其實也是會挑環境的,孩子能感受到安全與太平,所以放縱起來就無所顧及,但孩子也知道父母正在辛苦的忙碌,自然也會知趣的配合,孩子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不懂事。

與孩子相互傾訴,以心換心,不僅可以方便我們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也可以換來乙份孩子的理解,這才是真正的朋友關係。

三、同學關係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確實不假,教孩子做人,教孩子做事,輔導孩子作業,必要的時候還得把學校的課本在家裡再給孩子講一遍,堪稱全科教學。

但也有父母教不了的時候,那沒辦法,學校搞不定,就再送出去培訓吧。

這方法以前行,現在可搞不定了,雙減政策之後,很多城市的校外培訓機構就徹底的取締了。

政策實施之後的許多家庭開始出現了「雞飛狗跳」的不安寧,小區裡的夜晚總能隱約聽到孩子在家裡被父母訓斥的哭聲,家長們也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

但任何的政策都是具有雙面性的,有人因政策導致生意關張,但也有人因政策而發家,成功與失敗的案例每天都在不同的城市,同一片天空下,不斷的上演著,

我們無法改變政策,但我們可以用另一種角度來看待政策為我們製造的「親子機會」。

曾經有一位朋友跟我說,等她的孩子上學了,她就陪著孩子把學全部再上一遍,等孩子將來高考了,就和孩子一起參加高考,以前高中物理和化學沒學好,以後正好再陪孩子一起學一遍,雖然她的工作完全用不上高中物理與化學,但總對自己曾經的高考失利留有遺憾,現在有孩子了,將來和孩子一起學習,也許能把這種遺憾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抹去。

我這位朋友確實是乙個很好學的人,雖然當年高考失利,但大學畢業後,工作也算順利,即使現在工作了,她也經常書不離手,與她交談,總有談資,甚至受益匪淺,常有醍醐灌頂的頓悟。這就是學習的力量,她用自己的勤奮彌補了當年的失利,我想這也是她工作能夠順利的原因吧。當她向我說這番話的時候,她說的很輕鬆,但表達的很肯定。

我看到的並非是乙個女人的幻想,也不僅僅只是一種憧憬,而是讓我看到了一種暗暗的決心。

我們總說孩子害怕困難,遇問題不愛動腦子想辦法,但我們也從來沒有帶著孩子,告訴孩子解決困難,應該如何一步步的去搜尋好的方法,查詢、對比,這所有的動作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久而久之,孩子在面對難題時,就不會表現出一副無能的樣子了。

和孩子一起學,當孩子不會,自己也不會的時候,我們做為成年人,有著更強的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我們帶著孩子一起去尋找方法的行為,就是讓孩子耳濡目染的學習面對困難時該如何去做的最好方式。

孩子是我們完善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次機會,因為孩子的出生,我們需要讓自己在孩子面前表現的更加完美,或者說,我們可以有機會和孩子一起去盡善盡美。不要把機會當作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懲罰,我們要學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思維,有得必要舍,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一定也會為你開啟一扇窗。

男女之間可以存在純友誼嗎?

古金 男女之間會有純粹的友誼嗎?看不上彼此肉體的異性,就能保證精神上的純粹嗎?男女之間的友誼,大部分都不單純什麼是純粹的友誼,似乎很難定義。但是說到男女之間的純友誼,大家的想法還算明確。一對異性朋友不想戀愛,也沒有性方面的想法,這大概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男女之間的純友誼。然而,說是這麼說,真能做到的人...

孩子 如何評價 父母與孩子之間以禮相待?

斯芬克斯喵 瀉藥。禮,當然是要講的。但是傳統的 禮 跟現在所說的 禮貌 完全是兩碼事。按照儒家傳統,三綱五常裡面,涉及到父母 子女關係的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子為父望,子不正,大義滅親。父母理應成為子女的表率,承擔有仁愛對待子女的責任以及對子女的教育義務。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

父母與孩子之間是否存在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可能?

好好長大。認真讀書。努力工作。賺更多的錢。讓自己安逸我然後把母親放到條件好一點的養老院。等你能理解她了。就去多看看她。父親嘛。就忽視吧。總之恭喜你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沒有長歪。 大杯珍珠奶茶去冰 沒有人能夠選擇自己的出生的家庭,但可以選擇自己將來成為乙個怎麼樣的人。題主是乙個很溫柔的人,面對母親從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