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苦從小父母就要捨得讓孩子吃?

時間 2021-10-27 20:26:12

1樓:開陽君

老農講,莊稼不旱不結籽,人不受制不攢財。莊稼在成長過程中要人為地控制莊稼受旱,才能結籽。一味澆水,苗壯身高,但籽很小。

人也如此,沒經歷過沒錢的滋味,從心底認識不到錢的重要。受點錢的制,才知道節約攢錢!

孩子從小要讓他吃苦,自理的苦要吃。孩子能自理,自己的事不用大人去做。

錢不能一要就給,必要錢肯定是大人出。有可有無的零花錢,一定適當控制。

去幫助別人幹活,班集體勞動,一定鼓勵孩子積極參加,讓孩子懂的奉獻,奉獻之苦一定要吃!

記住老農的話,種莊稼和教育孩子,本同一理,如出一轍!

2樓:邵氏宗親

飢寒之苦。又到秋冬相交的季節了,我們老家有個說法叫做,天冷要凍一凍。天熱要捂一捂。

吃飯七分飽,一日準時開三餐,三餐之外不貪食。這樣身體免疫力才高,孩子不容易生病。吃飯也不容易挑食厭食。

3樓:琰睎

看了南懷瑾傳那些苦父親南周仰讓他吃了的呢? 學習之苦(看書老是要求,監督,陪伴) 三四年在祖祠學習只有老和尚的孤獨之苦(學會與自己獨處,學會不害怕和堅強) , 大雪天早上起床讓他掃雪,家務之苦,讓他外地上學的自立之苦,讓他犯錯反省的,日日自省之苦

現在是否仍然適用呢?學習之苦還是需要,家務和反省也是必要的,不會教育,就學習好的教育方法,主意結合自己孩子的性格,以孩子為主,適合什麼,就用什麼方法

4樓:清風幫KG

自己穿衣,整理房間,偶爾週末搞衛生,反正一切他可以做的事情我都沒幫他,都要求他全部自己完成,這也不算苦!但是必須要做!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5樓:高山一枝梅

網友問,哪些苦,從小父母就要捨得讓孩子吃?

我想,父母讓孩子吃苦,不單純是為了讓孩子吃苦而吃苦。

對熟人的做法,我並不贊同!

以我的思考,讓孩子吃苦,最好讓孩子參加活動,有自主意識,自己有選擇權為好。這樣可以避免心理上的負面情緒,及對父母的潛意識對抗。

比如,讓孩子去參加夏令營,就是乙個好辦法。因為夏令營的氛圍是許多小朋友在一起,大家起吃住行都一樣,大家吃苦,孩子不會產生牴觸心理。不會對心理造成不好的負作用。

我自己的做法是,讓孩子管乙個星期的生活費,故意的費用緊一點,並跟孩子說,相信他的能力,一定能把這個任務完成了。

由於孩子被賦予了權力,他的自主能動性就會被激發。他會把這乙個星期的生話費做合理的預算,每天多少錢?怎樣讓這些錢合理的使用。

由於費用較緊,家長就可以跟孩子說,不用擔心,父母會和他一起省吃儉用,共同完成任務。

我想,正是有了全家一起吃苦,孩子有了正向的抵抗力,不會覺得僅僅是自己乙個人承擔吃苦,而是有人和他一起共同應對。一旦任務完成了,會有成就感。對吃苦耐勞,有正向的心理促進作用。

我想,教育孩子不能簡單化。現在的孩子與我們小時候又不一樣了。我們父母的方法往往比較簡單粗放,但用在現在孩子的身上並不適用。要想孩子吃苦而不產生負面情緒,同甘共苦很重要。

總之,孩子吃苦是好事,但想好事做好,家長一定要對自己孩子的心理特點有所了解,事先想好方案,堅持到底,全家共進退,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6樓:小栗

平時的一些基本勞動,吃完飯收拾碗筷,打掃房間之類的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嘗試著去做,養成乙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便將來自己可以照顧自己。

學習的苦是必須要吃的,主要是要養成乙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這個東西也是因人而異,我們一直都在強調學習西習慣和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但真正能做到的孩子並不多,更多的還是要家長和老師的督促,所以說這份苦其實需要孩子和家長一起吃。

堅持的苦,學習一項技能或者說是才藝,比如舞蹈、跆拳道或者樂器之類的,這些都需要長期的堅持和身體的痛苦承受,這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鍛鍊。

7樓:雨辰

每個父母都想自己的子女過上好生活。隨著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家長都開始為孩子的將來打算。

首先要學會吃生活的苦,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無論將來在什麼樣的環境裡先足以生存。

接著是學習的苦,無論國家怎麼減負,知識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了知識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最後要吃苦學習一項技能,多才多藝,多乙份能力,將來會多一條路走。

8樓:周帝彤

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很重要,主要是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始,自己穿衣服,洗小襪子一類簡單的操作,到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掃掃地擦擦灰就可以,體會到家長的不易,承擔起家庭成員的責任,維護自己的家庭,孩子可以起到家庭關係紐帶呢作用。這樣全家一起努力生活,勁往一處使。

9樓:祝曉

曾經聽過很多的父母跟我訴說,現在的孩子沒有吃過苦,就應該多吃苦。然後多吃苦,就不會那麼脆弱了。時代的變遷,經濟的發展,現代的生活條件對於30年前,已經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現在的孩子們,生活條件之優越,對於曾經的父母們,或者爺爺奶奶們,足以是天上地下之別。他們所講的"「沒吃過苦」,更多的是享受到當今社會的物質福利,難得有機會去參與到農忙或者家務活動中,而這些都是曾經的父母們常有之事。現在的孩子參與生產勞動,更像是體驗生活之樂趣,而無法感受生活辛類之痛。

那些苦難是時代的印記,而並非父母們願意給於孩子的。

父母們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脆弱,想到的是未經風霜之歷練。溫室的花朵,是長不大的。這是常情,我們又需要思考的是,花朵須在何時櫛風沐雨?

當狂風暴雨來襲,我們又如何遮風擋雨,既讓其鍛鍊,又不讓其夭折。怎樣的風雨優勢他可以承受的,又具有鍛鍊價值的。

孩子在生活學習中,不缺乏吃的苦。只是,我們看不到他吃得苦。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在孩子看來的苦,或許在我們父母眼中一文不值,這又是另外一種不被理解之痛了。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去聽一聽孩子的內心,其實可以看到他們內心的苦楚的。我們不需要再額外的為孩子增加痛苦,因為我們要增加的或許不是孩子需要的。

他們自然經歷的,才是最有價值的。

我們更需要的是,在孩子有難以承受的痛苦的時候,在孩子迫切需要的時候,我們可以為孩子遮風避雨,讓孩子出行無懼,只要回到家,仍然是溫暖的港灣。

10樓:一塊老薑

比如勞動(洗襪子、打掃自己的房問,幫父母打醬油導)挫折(有意識地製造一些阻力)、委曲等。總之要讓孩子知道,世界雖然充滿愛,但到處長有荊棘,沒有強大的毅力和能力不會贏得美好的人生。

11樓:嗚哩哇啦

學習的苦,生活的苦都應該讓孩子去體驗的,我有三個孩子。我家孩子偶爾會鬧情緒,或者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比如。你老了,我就不管你,你不讓我吃零食,我就出去不回來了。

我說,從現在這一刻起。你就站在家門外,不要進來喝水,吃東西,然後。把吃飯的錢給爸爸,把洗衣服做飯的工資給媽媽,我們辛辛苦苦的把你們養大,你們不懂得感恩,還要造反了啊。

孩子就低下頭,可能聽懂了一半吧。畢竟才七歲多。但是很有效。

然後,平時吃完飯我要求他們都去收碗,晚上自己洗襪子。週末和我一起做家務大掃除。一起收紙殼。

這樣對孩子應該是好處多的。

12樓:胡蝶

學習的苦。

我的家庭並不富裕也不貧窮,起碼不是在溫飽的邊緣。然後因為一些事情,明白學習真的很重要,而且,你知道學習好而不學習的人其實都是很愚蠢的人。

孩子的天性的玩,真是正常的,在雙減政策下很多小朋友的學習真的輕鬆很多,就拿家裡的小朋友來說,快要面臨小公升初,但是,學校已經說了,不考試,作業在學校裡完成,作業量的減少,讓小朋友的時間變長。而對於大部分的小朋友而言,手機平板電視電腦等電子產品取代了作業。其實,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提前分層。

我現在還是認為,對於乙個想要走得更好的人,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起碼,你在最初有這一塊敲門磚,而不會人家都不讓你進門。

學習是辛苦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學習又是最簡單的,只要你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的。

13樓:阿妍不喝奶茶

吃飯: 哭鬧,不吃。不吃就不吃,就餓著,不給吃零食。餓了自然會吃。

走路: 摔倒了,自己不爬起來,大人不要去扶。在旁邊看著,保護周圍安全就可以了,等他自己爬起來。

穿衣服: 要學著自己穿。不管慢不慢,要學會自己穿。

學習: 不想學了就不學了,作業不想寫了就不寫了。不催他。

但是當天的任務不學完作業不寫完,不許幹別的,看電視玩手機找小夥伴,都不許。也不許睡覺,不管多晚。培養他自己的時間觀念。

錢財: 零花錢一周一周的給。提前花完了沒到下一周也不再給。讓他學會自己對錢的控制力。

還有很多,先講這麼多。

14樓:雅方家庭教育

題主,我只想說,你想錯了!吃苦對孩子真的有用嗎?聽我先給你,縷一縷真正的原因吧!

我們常常覺得,孩子不夠孝順,不夠努力,不夠體貼父母,是由於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孩子不懂吃苦了,不需要承擔家裡的責任了,其實真相恰恰相反。

不管物質條件是否豐富,在老一輩生活的年代,孩子之所以更懂事更孝順,其實是由於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呆在家裡,呆在父母身邊,每一天眼睛裡都映照著父母疲憊的身軀,辛勞的工作。

而父母呢,大多就在家鄉裡,在孩子的身邊工作,在拉扯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給予了孩子足夠的陪伴,足夠的榜樣,那麼孩子的內心就是健全的,是能和父母共情的,能理解父母的苦難,然後力所能及地幫助父母分擔一些憂愁。

但再現代社會裡,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是上班族早出晚歸,長期缺席孩子的生活,工作上呢,乙個沒有社會經驗的孩子,更不能理解父母的辛苦所在,你又如何要求孩子和家長共情,理解並幫助家長分憂呢?

更何況,孩子在學校學習也很辛苦,回到家裡還要面對父母的責難,面對學業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孩子還指望父母能和自己共情,能幫自己分擔作業呢!怎麼可能會去理解父母的難處?

其實像題主這樣的問題,初衷無非是希望孩子能夠聽話懂事,別讓父母操心費神,但如果你只是不負責任地想著,讓孩子吃點苦,就能理解你的良苦用心,那就算孩子吃一萬倍的苦,心中也只會是不理解和對你的怨恨!

想讓孩子變得聽話懂事孝順,先想想怎麼和孩子溝通,建立正確健康的親子關係吧!

15樓:貓頭鷹老師

孩子能動手的,盡量讓他們自己來吧。

生活上,小到洗漱穿衣,整理自個玩具和書包,再大點可以幫大人拖地刷碗,洗衣服刷鞋子這些都可以自己做。

其次學習上,這個是無人能代替的,但早起晚睡,該學習時或者別人玩你要學習時,這些可能都看著相對比較苦,但是這會的苦是為了以後不後悔,所以最好也養成能吃學習苦的好習慣。

再者,最好讓孩子體驗一下生活的苦,可以每年豐收時帶他們去體驗一下農活,一來可以明白糧食來之不易及感受一下豐收的喜悅,二來,也能讓孩子體驗到生活的不易,磨練一下他們的意志.....

父母應該讓孩子從小就學習才藝嗎?

平平無奇郭女士 應該。從小的才藝學習可以分為三個時間段來執行。第一時段,孩子3歲以前也就是上幼兒園之前,這一時間段是孩子建立與父母與家庭的依戀關係,培養好奇心並開始逐步探索世界的階段,相比於才藝的學習,此時更重要的是與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關係,鑄就孩子好奇心 探索性的基礎。同時,穿衣 吃飯 自己上廁...

從小父母不管不教育的孩子該怎樣讓生活變得有意義?

沒有刺的刺蝟 可能是我從小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管著長大的,會說的不是很準確。但我個人認為生活有無意義跟父母無關吧,生活是為自己的,而不是說為某個人的,即使身邊空無一人,即使沒有人管教沒有人約束自己甚至是沒有人心疼自己,但自己要愛自己,自己讓自己變好,生活的好,對自己負責,當你的生活好了起來,一切就都好...

父母做哪些事會讓孩子變得懦弱?

湘親湘愛ing 1.總是教會孩子忍讓,謙讓,不要當出頭鳥。教育孩子要逆來順受,把退一步海闊天空時常掛在嘴巴而不分任何情況對待。2.父母自己佔不佔道理都選擇沉默和不抵抗,或者忍氣吞聲。3.父母總是當著外人的麵兒批評孩子且不留情面。當孩子想要嘗試新鮮新奇的事物時,在一旁說風涼話不支援的也是這類父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