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受了傷,不敢給家人說,自己隨便包紮一下,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態?

時間 2021-06-06 08:48:05

1樓:蛋蛋的憂傷

兒子前兩天蹲門口玩沙子,也不知道誰想出來的,門口放堆沙子我在旁邊刷抖音,突然兒子滿臉沙子跑到我跟前,告狀說哥哥把沙子甩到他臉上了,我說:沙子好玩不?你們不是怕洗澡嘛,想清楚是現在回去洗頭,還是晚上回去洗澡,然後倆小子都信誓旦旦的說不怕洗澡,依舊晚上洗澡嚎的撕心裂肺。

但是有個小女孩遠遠看著,就看著,然後自言自語的說:玩土會弄髒衣服,會挨訓,所以我不能玩土。

這就是小孩的心態。

他告不告訴你,取決於你會怎麼處理,兒子告訴我哥哥欺負他,是因為他知道只要哥哥錯了會挨訓,挨訓了哥哥就不欺負他了。哥哥會把情況說清楚,是知道錯誤能改,玩的時候受傷,不會被訓太狠,但是說謊是真的要被打的。被打了還沒人護的那種。

那小女孩怎麼想的,你自己猜

2樓:寶兒

我猜可能是因為之前受傷後告訴家長被批評過。

小孩子發生了一些事情不敢告訴家人,無非是怕家長知道了會生氣,總體來說,還是家人沒有給他足夠的安全感,讓他覺得不能完全地去信任家裡人。

這個「受傷」,在我看來,和「打壞東西」「考試沒考好」差不多,都是會被批評的事情。

我到了現在這個年齡還會這樣,偶爾弄髒了弄壞了東西都不想和我媽說。

但是我一般都不會隱瞞我哥,因為我哥永遠不會批評我,偶爾嘲笑我笨,但都會幫我認真地去善後。

就在前幾天,我們去海邊玩,我的褲子被海水打濕了,又沒帶衣服換,只能墊著塑膠袋坐在車上,結果還是把我哥的副駕駛坐墊弄得全是鹽漬。

我哥大手一揮:「這算什麼,改天我自己拿清潔劑洗洗。」

於是我就並沒有感到很愧疚。

我哥的童年並不一定比我更快樂,但是你瞧,他長大後成了乙個很好很好的人。

他小時候和我一樣,搞了破壞不敢和家裡人說,以至於造成了更嚴重的後果。

我小時候被同學踩了腳,造成左腳大姆腳趾的趾甲壞死,我也沒有告訴家裡人,儘管這件事我並沒做錯。

可能我們都是安全感不足的孩子。

所以題主,如果身邊沒有人能夠最大限度地寬容自己,就做個對自己寬容而溫柔的人吧。

不管出現任何問題,不要責備自己為什麼這麼笨,也不要想「要是……就好了」,應該一面積極地去解決問題,一面告訴自己:「我不是故意的,下次我一定會做好,但是這次已經發生了,就先努力去解決它,儘量減少它帶來的影響吧。」

我真的很少見到能夠坦然向父母說出自己做的錯事的小孩子。

希望我們以後都能成為讓孩子無條件信任的父母。

3樓:瞳喜

孩子在家裡有壓力,沒法把自己真實感受表達出來,也不能從家裡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方面,孩子比較隱忍,遇到困難不願意求助和傾訴,寧願自己解決。另一方面,是家長非常嚴厲,不問緣由就先批評,不會跟孩子共情,更加談不上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樣孩子會想反正說了也只是多頓罵,那不如不說。

所以家長一定要建立好和孩子的溝通渠道,成為孩子信任的港灣。

4樓:心理諮詢高希年

我的感覺是怕家人說他,批他,所以不敢說,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小小傷口,無所謂的,那麼就自己處理了。如果你想走出舒適圈,只要你找到生活的勇氣就可以的,與這個問題的關係不大,祝好

5樓:

受了傷,多數是事情做錯了。

做錯事情,是不能被允許的,所以很多父母會申斥孩子。

然後孩子就知道一旦感覺到自己做錯了事情,必須盡力避免被父母知道,才能躲開那些令人恐怖的大人的行為。

所以你不敢去跟家人說,是否是害怕被父母指責。即使長大了,那種小時候的恐怖經歷也會你窒息,從而會讓自己繼續選擇避免被家人知道。

犯錯誤,是學習的一種方式,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從犯錯中學習,甚至是從反覆的犯錯中才能學習。

人的學習規律就是這樣。所以對待錯誤和犯錯,我們需要更新我們的認識。

或許,對犯錯誤的重新認識,能讓你找到改變行為的動力。

6樓:嘉木

乙個好的父母或者照顧者應該對孩子的需求敏感,並盡可能地去滿足。

父母本應該是小孩子的保護者,探索世界的指導者和鼓勵者,但現實中很多父母因為各種主客觀因素忽視了孩子被保護、被肯定以及用探索行為滿足好奇的需要。

很多父母因為太忙或者性情急躁,忽視孩子的需要,以強硬的態度批評孩子的探索行為(孩子因為缺乏必要的運動技能和安全知識,探索時可能會受傷、會損壞東西)。

甚至有的父母會認為,孩子能吃飽穿暖就應該安安靜靜地看動畫片,無法容忍孩子任何超乎預期的越軌行為。

在這樣的教養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怎麼樣呢?

1.他們可能會對父母失去了信心,認為父母不能夠保護自己,因此轉而依靠自己,自己處理傷口,自己鼓勵自己,自己想辦法適應和應付這個複雜的世界。

2.可能會和父母產生情感距離,只報喜不報憂,在父母面前做個乖寶寶。所作所為大都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自我發展受限,情緒平淡,長大後可能有強烈的無意義感,莫名其妙地覺得生活無聊等。

其實大一些的小孩子很容易學會從父母立場上思考問題,明白什麼樣的行為是父母所喜歡的,什麼是父母嚴格禁止的,但是大多數父母們似乎不太容易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

拿批評舉例子,父母對小孩子激動地批評指責時,從孩子的視角看,因為身高差異,可能像是乙個巨人在對自己齜牙咧嘴(所以跟小朋友交流,蹲下來保持目光大致齊平,溝通效果可能會更好),因此限於恐懼當中,至於父母說了什麼,小孩子可能並沒有聽進去。當然這樣的方式還是讓小孩子明白了什麼不能做,因為做了就會讓自己陷入恐懼情緒狀態,會受到懲罰。

至於題主想要的分析,「自己受傷後不告訴父母,而是自己隨便包紮」,可能是因為對父母感覺到失望、害怕父母批評自己、或者擔心自己給父母了添麻煩吧。

相對應地,還可能對自己有一些消極負面的評價:我是個麻煩、我不夠乖、我會讓父母失望、我不值得(配)父母為我分心等等。

有點強行分析的意思了,因為答主提供的資訊有限,不對之處還望見諒。以上~

7樓:瑛子

不信任家人,家人的言行也沒有給到孩子信任。

這是雙向的。

可能總被否定,批評,忽視吧,自然就不想說了。

這不是你的錯,只是自然形成的結果。

8樓:李紅

如果跟家人說會發生什麼呢?可能會有很多種情況發生,各種的得不到理解和支援,甚至更加糟糕或恐怖,亦或是過度的被關注,總之都是你不想要的,所以你才自己處理。你採取這種處理方式的依據是你的過往經驗,根據你習慣性的行為模式那時的你只能這樣做。

好像現在的你並不認同或者想探索一下自己為何這樣做,這說明你是在反思自己了。

9樓:新概念行為心理研究院

這種情況在我看來是屬於「原生家庭」的問題。

你的家庭可能是那種比較嚴厲的那種(或是放養型的那種),或許小時候你犯一點兒錯誤、遇到一些挫折、受一點傷,家長不僅不安慰你、關心你,還會對你冷言冷語、批評指責、認為你自己的「無能」,讓你對自我的認同感和自信心都比較低;而你為了獲得家長的認同和肯定,極力的展示出自己所謂「強大而又力量」的一面;但實際上,你自己將這些痛苦和創傷埋在心底,到後來就會發展到影響自己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從源頭解決,也就是從原生家庭解決,積極和相關的家庭成員達成和解,化解心結;如果自己無法或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可以尋求外界人士的幫助(心理諮詢師、催眠師等)。

原生家庭

小孩子遇到問題不敢給老師和家長說,怎麼辦?

燕掌門AngelWu 1 家長首先反思自己和了解老師是不是平時對孩子太嚴苛了,導致孩子不敢說。2 找個好時間和孩子聊聊,說希望經常聽到ta問問題,了解不敢問問題的原因,真誠表達你鼓勵ta提問的想法。注意,談話一定要建立安全寬鬆的心理氛圍,這樣孩子才會說實話。 愛做夢的北北丫頭 我小時候也是這樣子的。...

你給小孩子講過哪些自己瞎編的故事?

這些年下來,每天四個,講了得有幾千個了吧。魔法小豆子系列,小羊系列,彩虹故事系列,百花仙子系列,魔法精靈系列 再早的記不起來了。每天有點什麼事兒,覺得需要教給她什麼,就隨口編成故事講了,吃飯喝水睡覺學習看病乙隻鳥一朵花乙個屁 什麼都可成故事。也可以一起共同創作,接龍故事,可以知道她的想法是怎樣的,才...

應該把壓歲錢給小孩子自己支配,還是爸媽替他收著,長大後再給他?

如果你家富裕,你不缺這點錢,那你就給孩子一部分,剩下的真的存起來。等他十八歲高考結束,再把錢給他,旅遊也好,買衣服也好。我小學每年我媽給我留100,初中200,高中500,我家中等偏窮,我覺得挺多的了 你可以根據你家情況考慮。如果你家不算富裕,想拿這筆錢做生活費,那你給孩子一點,剩下的當做零用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