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 要孩子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參與乙個生命的成長。這個觀點?

時間 2021-06-01 00:50:44

1樓:靜靜

孩子是乙個很不好談得話題。因為現在社會都進步到21世紀了。很多事情是不能再以以前那種舊觀念來看待的。

這個社會不能因為什麼而做什麼。這樣不僅僅對孩子,連大人對自己也是不怎麼負責任的。為了結婚而結婚,導致的後果是婚姻不幸福或是兩個人湊合著過,當然也會有例外,但那僅僅是少數。

大人都是成年人,有自己承擔後果的能力,那孩子有嗎?兩個人的結合是因為愛,孩子是愛的結晶,孩子的成長應該是幸福的。這個模式才是對自己對孩子最好的。

2樓:碌木

這個觀點是很西化的,也就是大部分東方人,確切地說中國家庭,是不會認同的。西方人崇尚自由,他們覺得生了小孩並不是要小孩以後有贍養自己的義務,他們老了更願意自己住或者搬到養老院去,而不像中中國人一樣會有兒子結婚了我要跟兒子兒媳一塊兒住,孫子出生了我要幫著帶,諸如此類的想法。對大多數西方人來說,他們覺得自己只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乙個媒介,會給成年後的孩子他們想要的自由,也就是題主所說的『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而中國父母則更接近於『干涉孩子的成長過程』。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父母會操心孩子什麼時候找物件結婚生娃。

至於我個人怎麼看。

作為乙個土生土長的中中國人,我其實很理解父母對我成長過程的『干涉』,因為這是整個社會大背景、大傳統決定的。

但理解並不意味著接受。有些我想自己決定的事情,還是會跟父母攤牌。但作為乙個傳統中國家庭的孩子,我一般不會擅自做很大的決定,還是會跟長輩商量,雙方一起做決定,既不是一意孤行也不是聽從差遣。

我覺得溝通很重要。

3樓:雲知曉

孩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是一種延續,要孩子是為了生命的美妙和豐富,這種傳承非常美。是孩子嵌入了我的生命中,而不是我參與了孩子的成長。

4樓:粉仔Cathy

參與?不應該是一起成長嗎?有了孩子,父母是最先需要成長的人,自己如果沒有成長的態度和行為,還想參與別人的成長,不負責任。

5樓:吳悠

我整整拖了4年才要孩子,原因無他,為了完成指標,否則周圍嘴碎的指指點點說你生不出孩子,會把婆婆氣壞,陪伴乙個生命,標題很美好,現實麼,你得忽略房子啊,學費啊,陪讀啊什麼的,那樣的話麼也。。。都還好吧

如何看待有的人認為 生孩子養孩子只是為了養老 的觀念

朝雨疏影 有的人是有這個觀念,但是我認為養兒真不一定能養老。孩子孝順了自然可以依靠,但孩子如果啃老就另說了。所以這種觀念要不得,萬一老了孩子指望不上,傷心傷身。 父母,子女,站在利益的基礎上,是對立的,矛盾的,糾纏的。這種觀念沒法一刀切的判定。觀念沒毛病,也談不上高尚,是乙個不能用 非黑即白 去判定...

為什麼現在說的最多的是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為什麼我不能為自己?

一時年少 我覺得為自己跟為家庭為孩子並不矛盾。首先,為自己,才能更好的為家庭為孩子。自己都沒有照顧好,怎麼能有精力照顧家庭和孩子呢?其次,為了家庭和孩子犧牲自己已經是過去的方式。現在的觀念正在改良,這種犧牲的態度不可取,難以維持。這種心態下教育的孩子也容易出現不健康心理。最後,即使為家庭 孩子與為自...

為什麼近親不能結婚?結婚只是為了生孩子麼?

柒月 我小姨和小姨夫就是近親結婚,我外婆也就是小姨的媽媽和小姨夫的爸爸是親兄妹,兩家住的特別近,走路兩三分鐘,站在家門口可以看到娘家大門的那種,小時候不知道小姨和小姨夫是這種近親結婚,兩人生了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都沒任何遺傳性問題,都很正常。我最好的閨蜜,她爸爸媽媽也是表兄妹,然後生了他們姐弟兩,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