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0個月大的嬰兒忽然更粘爸爸不親媽媽了?

時間 2021-05-31 21:34:36

1樓:邦妮007

這個話題可以說是甜蜜的「憂傷」吧。孩子是天生的覺知專家,他覺察到了爸爸、媽媽對他的愛,所以會跟爸爸和媽媽都有很好的互動。而更粘爸爸,也說明爸爸的陪伴是非常到位的,受到孩子喜歡的,所以願意跟爸爸一起玩耍。

從這一點來看,你們的親子關係都是非常和諧和幸福的。

而很多時候媽媽會去比較,在爸爸和媽媽面前,孩子選擇誰。如果孩子選擇更粘爸爸,那媽媽可能還會失落和吃醋。但是我們並不能這樣看待這個問題,爸爸和媽媽在孩子面前並不是選擇題,更愛這個還是更愛那個,比選擇更重要的是一家人的氛圍,在乙個歡樂的氛圍中,孩子能夠快樂長大。

如果媽媽把關注點放在孩子更喜歡誰上,可能會覺得低落,如果媽媽把關注點放在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上,更用心的陪伴,就會感受到自己與孩子之間也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愛和鏈結。

爸爸和媽媽能夠賦予孩子的意義本來就有區別,媽媽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上的照顧,爸爸更多的是理性的邏輯和遊戲的玩耍,所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去發揮,用發現愛的眼睛看待這件事,感受就會更美好。

想象,爸爸和孩子玩的不亦樂乎,媽媽在一旁看著,多麼溫馨的一家人呀!

2樓:寧壞壞

可能是和媽媽相處時間比較久了,跟爸爸會有一種新鮮感,覺得爸爸也對她好吧。而且的孩子脾氣本身就不定性,一會喜歡媽媽,一會喜歡爸爸,短暫的不理誰沒什麼的。

不要讓爸爸在教育小孩中成為乙個邊緣性人物,該哄孩子就哄,自己還能好好休息一下,不是也很好嗎

3樓:

如果我女兒這樣我一定非常十分的開心!!!證明老娘終於可以歇一下了...

我家爸爸帶孩子,抱著孩子沒有10秒「走,我們去看看媽媽在做什麼!!!」

不知咋滴孩子就到我懷裡了=.=

孩子粘爸爸,爸爸就沒有理由不抱,感覺是孩子心疼媽媽這麼累,想讓爸爸體貼媽媽嘻嘻

4樓:卿寶

多正常啊,娃黏著別人不好嗎,你終於可以放心做點自己的事了,你也不可以生活中全是孩子。娃需要各種不同的愛和陪伴,不代表和誰親、和誰不親。你是媽媽,和爸爸一樣,在孩子心裡不可替代。

5樓:銅聲

正常現象,我家的就是這樣,當時我媳婦也是有過一陣失落。

BB到了這個時候,開始具備一定的行動力,對外界的好奇心也更強,如果爸爸經常陪TA玩一些更刺激的活動,比如舉高高,甚至是拋上去再接住,TA就會更開心,更願意爸爸陪著玩。一般媽媽帶娃會比較保守一點,這樣風險性比較大一點的動作不大敢做

6樓:一日喪命散

別擔心也別失落,寶寶愛爸爸也愛媽媽,這樣不好嗎?

更喜歡黏爸爸,可能是爸爸平時不怎麼帶她,而十個月的小朋友已經能分辨大人的情緒了,或許是偶爾寶寶犯錯的時候你對她比較嚴厲了,讓她覺得還是爸爸更和(好)善(欺)了(負),所以……

哈哈哈哈哈。

總比我兒子強。

只有在拉屎的時候才會深情的喊媽,平時都是爸爸,天天叫爸爸,跟他爸那個親啊!

一放毒氣想拉屎了,立馬從他爸懷裡鑽出來撲向我。唉!

7樓:birdyhui

根據我的經驗,年齡到了一定的時候,會更喜歡成年男性的聲音,我家的孩子小時候也這樣,你家是只有爸爸這乙個男性,如果爺爺或者外公每天都帶寶寶,寶寶會粘著爺爺或外公,而不是爸爸,總之,寶寶會選擇粘著和他相處時間最多的男性,所以不用失落,等寶寶再大一點,又會粘著和他/她相處時間更長,對他/她更溫柔的那個人,大概率是媽媽

8樓:江湖一片坑

親,這是正常現象。一看你這個問題就知道題主的學歷並不是很高哦,至少在心理學領域連入門都不到。

我大概率猜測你那個是女孩。

女孩更親父親,男孩更親母親。

多多看看情感發育方面的知識,就知道了,這個時候作為母親,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有耐心,仍然對她好好的好。哈哈。千萬不要把小情緒發洩在嬰兒身上,他智商高的很,感覺的到。

3 個月大的嬰兒有必要練習坐嗎?

心書 我認為每個嬰兒動作發育不同,不需要刻意練習,只要孩子身體健康,精神狀態好,像坐啊,爬啊,走路啊這些自然而然的就會了,不需要可以練習 知鳥呼呼呼呼 時間還太早了,過早練習會影響小孩脊柱的發育。最後六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這之前,可以胖寶寶聯絡趴,有助於鍛鍊到坐時需要用到的肌肉群。 Rene美未 沒...

三個月大的嬰兒10小時長途飛機,需要注意什麼呢?

張鳶尾 多一點同理心吧。要不是有不得已的原因,相信沒多少人願意帶三個月大的小嬰兒坐飛機。本來壓力就已經夠大的了,別再給人家增添心理負擔了,動不動說讓人買頭等艙還有勸人租私人飛機的真的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平白給人添堵 希望在這裡尋求幫助的寶爸寶媽們放寬心,不是非要有國際航線頭等艙的經濟實力才配當父母,你們...

請問10個月嬰兒買哪家重疾險終生的好?

執著 其實父母親就是孩子最大的保障 買保險的幾條準則 1 先買大後買小,大人做為家庭經濟支柱,所以先給大人買,否則大人一旦發生風險整個家庭就垮了 2 先買基礎保障再買理財型的。人是最重要的,家庭風險控制好後再去考慮投資理財的事,搞反了順序先買了理財型的,一旦發生風險還是沒起到保險的槓桿作用,反而錢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