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帶孩子,還是交給父母帶?

時間 2021-05-06 05:20:53

1樓:

目前託管行業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

在這個壓力橫生的社會,雙職工父母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但又不想孩子教育落後,都會給孩子報託管班。

託管班解決了孩子吃飯,接送,學習問題,有的託管班開設行走課堂,讓孩子學習更多的實踐!

2樓:

我記得乙個就是,我小時候被灌輸乙個觀念,父母說大人做的是錯的也是對的,我當時心裡還反駁。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早就是上個世紀的理念了,不再適合如今了。總之,我以後是不會交給父母帶。

3樓:

我和老公是決定自己帶。請育兒嫂輔助。

現在孕4個月,從備孕起就跟老公達成一致了,孩子絕不交給老人帶。原因如下:

1、我父母年紀比較大了,比公婆大十歲的樣子,讓他們千里迢迢來給我帶孩子,太辛苦了,我不忍心。同理,老公也不想讓他父母太辛苦,希望公婆能有輕鬆快樂的退休生活。

2、其實公婆很想給我們帶孩子,老公獨生子,公婆看到其他同齡人有孫輩繞膝,內心很羨慕。但我不想麻煩他們。我的性格萬事不求人,看多了婆媳因為孩子造成的各種家庭矛盾,我萬分不願,我的孩子我做主。

也不想因此影響到一家人,尤其是我和老公的感情。

3、我是自由職業,在家帶孩子也可以兼顧工作,而且我有算一筆賬,孩子三歲上幼兒園之前找育兒嫂,按照每月6000元的費用,三年是二十多萬,這我完全可以接受,我沒必要因為這些錢就把自己的家庭和睦置於風險之下,而且育兒嫂不滿意可以換,肯定是聽我的,那沒人跟我起矛盾,我心情好,這錢就花的值。

4樓:李玫瑾教授說育兒

我遇到許多無助,甚至絕望的父母,對自己長大了的孩子,說不聽,罵無用,打不過……當他們無奈地向我訴說孩子的問題時,我只有乙個感受:「為時已晚」——他們錯過了心理教育的最佳時間……

一般而言,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或心理問題,如:逃學、撒謊、網癮、頂撞父母、離家出走、動輒自殺、打架傷害、參與搶劫等「發病期」多在12歲至18歲前後。但是,這一年齡段的行為問題和相關的心理問題都源於12歲之前,並且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

人在青少年時期,甚至在成年時期出現的情感問題,原因可能要追溯到幼年,從他早年的生活背景中找出解釋。

心理學家曾做過乙個有趣的實驗,將乙個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乙個大房間,房間內有兩個鐵架子,乙個是光禿禿、沒有任何裝飾物;另乙個鐵架上纏滿了絨布,形似乙隻母猩猩,地上還有吃的、玩的物品。然後,觀察小猩猩是吃?是玩?

還是要母猩猩?結果發現,小猩猩面對陌生的房間恐懼地叫了幾聲,然後就爬上模擬的母猩猩架上,緊緊地抱住。只有在餓的時候,它才下來,吃點東西後又會迅速爬上去,緊緊抱住那只毛茸茸的母猩猩。

這一實驗證明:幼小的動物第一需要是食物,緊接著的需要就是對熟悉的撫養人的依戀。每當熟悉的面孔出現,再受到熟悉的撫養人的擁抱、愛撫,煩躁的嬰兒會立即安靜下來……這種依戀和安全感經常得到滿足,嬰兒就會出現愉快、輕鬆的感受,相反,嬰兒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的現象。

心理學研究發現,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長期沒有得到這種依戀的滿足,就容易產生不滿足感,從而產生煩躁、敏感、神經質等性格障礙。

所以,對於3歲以內的嬰幼兒(尤其是1歲以內),無論父母再苦再累也要自己帶,父母才是孩子天然的「依戀人」。

5樓:心動派對

嗨,從原則講,你的父母並沒有照顧你的小孩的義務,所以你要在有小孩之前清楚,父母只能是偶爾幫個忙,具體怎麼照顧小孩、和孩子一起玩和學習,都是你和你老公的職責。

換個角度來講,自己把自己的事情管好:你和丈夫照顧好子女、你的父母安度晚年把身體養好,那些七七八八的婆媳關係、家庭矛盾(就像你說的「責任歸屬」的問題)、小孩的發育啊健康啊啥的也會少太多太多。

可是我們都很「貪婪」啊,家庭也要、自己的事業也不想丟啥都要,那就啥也做不好。

有了孩子,一定是要花精力和時間的。人生這麼多事情我們努力了都沒有結果,更何況,沒花什麼時間和精力呢?

早期孩子發展的重要性相信很多回答裡都說了。簡單地說就是0-3歲是一生中發展最快的時候,你說這個時候你就下了班,看下小孩、最多陪他/她玩一會兒、一起吃一頓飯。小孩哭了,啥原因你都不曉得,你說你是愛孩子還是愛工作?

乙個很重要的工作任務相信你都會親力親為、不斷跟進,更何況是自己的小孩的早期發育,你不跟進?

再說個題外話,

我也是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帶大的,我知道他們都很愛我,我小時候也會因為跟他們住久了要回去和爸爸媽媽住了,會哭會鬧。

但是轉過頭之後,很快會被喜悅籠罩,因為我終於可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了!!!

爺爺奶奶:個沒良心的

即使我平日的生活裡他們都不在,幼兒園發生了啥矛盾他們也不知道,但是,打心眼裡,我真的很想很想和爸爸媽媽住一起,晚上還可以和媽媽睡覺,媽媽身上總是有香香的味道...。可能這就是小孩對爸爸媽媽那種與生俱來的、包容一切的愛吧。

如果你的小孩能夠一直籠罩在你和你的丈夫給予的濃濃的愛和陪伴下成長,圍繞在積極、滿足的氛圍中,相信未來遇到挑戰和困難時,他/她會有足夠的勇氣和能量去克服和面對。

祝好,一點小心思,明著說出來。

6樓:

建議自己帶,特別是需要母親在身邊陪伴。我小時候父母都在身邊,媽媽就帶幾年,然後出去上班幾年,回來帶幾年。反覆這樣,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父親的懶惰,此處不知道怎麼形容,由於不重視,導致自己被留下挺多童年的「痕跡」,像我二十多年來,高中畢業。

沒自信又自卑。出來外面一直被打擊。找工作害怕被拒絕。

喜歡的人不敢追。夜深還會因為童年的回憶,而哭泣。他們還想等我成家立業幫我帶下一代。

算了吧。

我這一代就當實驗品吧!下一代我一定自己來。

7樓:鹽選生活館

孩子出生後不久,就會和照顧者之間形成情感上的依戀。

嬰兒在情感上依戀照顧者,照顧者也會在情感上依戀嬰兒。這種相互依戀的關係,被認為是一種物種進化的結果,因為和照顧者形成穩定安全的依戀,有利於嬰兒躲避危險,獲得安全和保護。

最初,這種依戀是非社會化的(0-6 周),即嬰兒會對許多事物感到好奇;之後是未分化的,嬰兒會對微笑關注自己的人報以微笑,感到快樂,而不分關係物件是誰;直到 7-9 個月大的時候,嬰兒開始真正依戀某個特定的物件,最經常依戀的物件是媽媽,而對陌生人表現出焦慮恐懼的反應。最終在 9-18 個月大時,嬰兒會形成對幾個主要照顧者的依戀,如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

這種情感上的依戀,也會為孩子未來與其他人建立關係奠定基礎和關係「基調」。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如果在出生後的最初一年半時間內,能夠獲得撫養者穩定、精心的照顧,和情感上敏感的回應,就能在孩子心中形成安全的依戀模式,這有利於孩子今後心理健康地成長。這種安全和睦的關係模式,也會內化到孩子的心中,成為 1 歲半之後其他關係參照的模板。

也就是說,如果在 1 歲半之前,孩子能夠和主要照顧者形成安全的依戀關係,這也會幫助他/她在今後和其他人如其他親屬、老師、同齡小朋友建立良好的關係。

因此,父母對孩子早期依戀關係的培養,一定要給予充分的重視。

反之,如果照顧反覆無常,如經常更換照顧者,或者嬰兒受到情感忽視或不夠耐心敏感的對待,孩子就很有可能形成不安全的依戀模式。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形成不安全依戀模式的孩子,更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在和其他人建立和維繫關係方面,也會存在各種困難,或出現適應不良的行為,如暴力衝動、情緒不穩定、人際關係衝突或疏離等等。

因此,在孩子出生的最初一年半時間內,給予孩子充分的重視和適當的回應,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

在這裡,以身處陌生環境的 1 歲嬰兒為例,對安全和不安全的依戀模式進行一些介紹和說明,幫助我們識別孩子是否和照顧者形成了安全的依戀關係。

最初的心理學實驗中,照顧者主要是指孩子的媽媽。在安全的依戀關係中,當作為依戀物件的照顧者在場時,嬰兒會愉快地探索陌生環境,當照顧者離開時,會顯得不安和壓抑,等到照顧者回到身邊時,他/她會擁抱照顧者尋求撫慰,照顧者在場時,嬰兒也能對陌生人表現得隨和大方。

在安全的依戀關係中,作為依戀物件的照顧者彷彿是嬰兒探索世界的「安全基地」。大部分的嬰兒會與依戀物件建立這樣的安全依戀關係。

但不幸的是,也有約 35% 左右的嬰兒,沒有屬於自己的「安全基地」,對照顧者有著各種負面的反應:當照顧者在場時,有的感到焦慮不安,緊緊靠在照顧者身邊,很少探索,當照顧者離開再回來時,對照顧者感到生氣,即使照顧者在場,也對陌生人相當戒備(抗拒型依戀);或者當他們和照顧者分離時,很少表現出不安,照顧者在場也表現冷漠,對陌生人禮貌,有時也會冷漠地對待陌生人(迴避型依戀);又或者在陌生環境中極度不安,但當照顧者回來時,會不知所措,不知該接近還是遠離照顧者(混亂型依戀)。

不安全依戀關係的形成,與嬰兒受到照顧者的情感忽視,不夠敏感回應或粗暴對待有關。

可能有些人對嬰兒的心理狀態存在錯誤的認識,或者認識不夠充分。比如,會覺得小孩什麼都不懂,或者覺得餵飽了就可以,這種不夠敏感、忽視嬰兒感受的看法是十分危險的。

實際上,嬰兒雖然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

8樓:劉淑平

身邊有太多的人因為隔代養育的焦慮了,其實孩子給誰帶這個問題不用問,有條件自己帶當然就自己帶了,但是有多少人是跟題主一樣,沒有足夠的條件能夠自己面面俱到,那父母來幫忙也不也是挺好的嘛?再退一步說,難道自己帶孩子就真的能夠面面俱到嘛?哪怕可以,難道自己就沒有侷限性?

你做出來的選擇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有最好的選擇一說嗎?其實很多選擇是好還是壞要多年之後才能看出來,甚至根本就沒辦法判斷,不是嘛?

所以這些焦慮其實是根本就沒有必要的不是嘛?

再回到誰帶孩子的問題,如果你的現狀讓你不得不選擇讓父母來幫忙帶孩子,我說幾點我的觀點。

首先,我覺得對養育孩子負主要責任的應該是父母,而不是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很愛孩子,他們負責給孩子吃飽穿暖安安全全就已經要很感恩了,難道還要求老人來教育孩子嗎?我們在上班之餘盡量把空的時間留給孩子,和她一起做遊戲、玩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擴大自己在孩子成長中的影響力。

其次,老人有些觀念就是「錯」的嗎?在發展心理學的生態系統理論的時序層面來說,每個人都打著時代烙印。爺爺奶奶的成長背景決定了他們這一代人的一些價值觀或者教育觀念,這些價值觀和觀點都是深深的烙印在他們身上的刻在骨子裡的,我們應該要給到足夠的理解,而不應該一棒子打死,一直抱怨或者直接說這不對那不好。

如果真的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我們也應該好好的溝通,解釋清楚,讓老人理解。其實有很多事情老人自己也是知道的,但是就未必能做到,如果是小事情無關痛癢的事情,就不要過度糾結了吧,讓孩子也感受到兩代人的不一樣,感受到這個大時代的變遷不也挺好的嘛?

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發展心理學中,由布朗芬布倫納(U Bronfenbrenner)的提出的個體發展模型,強調發展個體巢狀於相互影響的一系列環境系統之中,在這些系統中,系統與個體相互作用並影響著個體發展。

環境層次的最裡層是微觀系統(microsystem),指個體活動和交往的直接環境,這個環境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是環境系統的最裡層。對大多數嬰兒來說,微系統僅限於家庭。隨著嬰兒的不斷成長,活動範圍不斷擴充套件幼兒園、學校和同伴關係不斷納入到嬰幼兒的微系統中來。

對學生來說,學校是除家庭以外對其影響最大的微系統。

第二個環境層次是中間系統(mesosystem),中間系統是指各微系統之間的聯絡或相互關係。布朗芬布倫納認為,如果微系統之間有較強的積極的聯絡,發展可能實現最優化。相反,微系統間的非積極的聯絡會產生消極的後果。

兒童在家庭中與兄弟姐妹的相處模式會影響到他在學校中與同學間的相處模式。如果在家庭中兒童處於被溺愛的地位,在玩具和食物的分配上總是優先,那麼一旦在學校中享受不到這種待遇則會產生極大的不平衡,就不易於與同學建立和諧、親密的友誼關係,還會影響到教師對其指導教育的方式。

第三個環境層次是外層系統(exosystem)。是指那些兒童並未直接參與但卻對他們的發展產生影響的系統。例如,父母的工作環境就是外層系統影響因素。

兒童在家庭的情感關係可能會受到父母是否喜歡其工作的影響。

第四個環境系統是巨集觀系統(macrosystem)。指的是存在於以上3個系統中的文化、亞文化和社會環境。巨集觀系統實際上是乙個廣闊的意識形態。

它規定如何對待兒童,教給兒童什麼以及兒童應該努力的目標。在不同文化中這些觀念是不同的,但是這些觀念存在於微系統、中系統和外系統中,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兒童知識經驗的獲得。

第五,布朗芬布倫納的模型還包括了時間緯度(chronosystem),或稱作時敘系統。把時間作為研究個體成長中心理變化的參照體系。他強調了兒童的變化或者發展將時間和環境相結合來考察兒童發展的動態過程。

嬰兒一出生就置身於一定的環境之中,並通過自己本能的生理反應來影響環境。通過行為,比如哭泣來獲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質。另一方面,嬰兒也會根據外界環境來調節自己的行為,冷暖適宜時會發出微笑。

隨著時間的推移,兒童生存的微觀系統環境不斷發生變化。引起環境變化的可能是外部因素,也可能是人自己的因素。因為人有主觀能動性,可以自由地選擇環境。

而對環境的選擇是隨著時間不斷推移個體知識經驗不斷積累的結果。布朗芬布倫納將這種環境的變化稱為「生態轉變」,每次轉變都是個體人生發展的乙個階段。比如,公升學、結婚、退休等。

而布朗芬布倫納提出的時間系統關注的正是人生的每乙個過渡點,他將轉變分為兩類:正常的(如入學、青春期、參加工作、結婚、退休)和非正常的(如家庭中有人去世或病重、離異、遷居、彩票中獎),這些轉變發生於畢生之中,常常成為發展的動力,同時這些轉變也會通過影響家庭程序對發展產生間接影響。

第三,老人一定會把「不好」的東西教給孩子嗎?其實真的不一定,孩子自己是具有主動性的,他不是個罐子,他也會思考也會選擇,只要我們教會了他們「好」的,或者教會了他們如何去辨別,他們會自己做出選擇的。

第四,你有想過嗎,你的焦慮其實只會讓事情更加糟糕。我焦慮的時候啊,也會直接跟奶奶說「這樣不行」「其實這個這樣這樣比較好」等等,但是媽媽和奶奶關係緊張或者媽媽的焦慮更可能影響到他的發展,他處理問題的方式等。所以不是什麼原則性的問題,真的不用管太多。

我始終覺得我們要去控制自己能夠控制的,我控制不了爺爺奶奶,我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自己,讓自己更愛孩子、更尊重孩子,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

大家覺得是生了孩子自己帶好,還是交給父母帶?

water 如果你的父母你放心認為他教的了孩子,我認為可以,可以白天他們帶你上班,每天見著孩子沒問題的,不建議把孩子留在家出遠門,孩子需要父母!我也好想上班!放不下孩子 宸媽碎碎念 條件允許一定要自己帶,條件不允許盡量創造條件自己帶,如果實在不行,可以交給父母帶,但是一定要隨時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養...

你為什麼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給父母帶呢?

橙子 首先看自己的父母是不是合適帶孩子呀?沒有絕對的事情啊,像我自己就要自己帶,因為父母麻將狂,而且完全沒有育兒新觀念只知道孩子吃飽喝足不冷就可以了 鐘玉清 老人年齡大了,怕他們太累,身體吃不消,要是父母在四十幾到六十歲之前這段時間,還是可以交給他們帶的。但前提是他們不能太貫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父母想帶孩子,媳婦不想讓父母帶作為丈夫作為兒子我該怎麼做?

叮噹貓 不建議。因為帶孩子,勢必有很多近距離接觸,已經有很大矛盾的前提下,這只會激化矛盾。而且,孩子的教育問題,孩子媽媽應該有最終決定權,既然她很牴觸,你乙個人也不能做主,那就順其自然好了。 海天一色 你媳婦是孩子親媽,對於孩子,她有最高話語權。真的,家裡其它事都可以大家一起商量,但唯獨孩子,她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