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第一語言不同,或孩子出生國外並受良好的教育,孩子長大後對兩種語言的掌握是否能達到同聲傳譯的水平?

時間 2021-05-30 09:29:39

1樓:公尺哈伊爾

達到同聲傳譯所要求的語言水平,這個可以。同聲傳譯也有很多語言組合嘛,比如AA,ABC ,ACCC。幼年的孩子很多應該都是強勢的AA組合。也就是雙母語。

但是這不能代表他們能做同聲傳譯,因為我在其他文章中說過,同聲傳譯是一門技術,不經過訓練是很難做到的。

至於學習的過程,我以前在家的時候平時白天在家我媽教我中文,晚上和週末我爸會叫我俄語。等我上學了俄語漢語都和兩國小朋友一樣。後來去了學校之後在學校和小朋友們說俄語,回家父母都說中文,不過我爸爸有時候會輔導我的俄語語文作業。

2樓:「已登出」

不能,重慶有個例子,父母都是外企高管,爺爺輩也有精通外語的,從小是西班牙語英語日語重慶話普通話混用,到了進幼兒園的年紀直接不會說話了。產生了語言障礙。送到外婆家學了一嘴的重慶地方土話就治好了。

家裡只有乙個人說某種語言,形成不了語言社會關係。

3樓:竹籠包

不能。你的中文是母語,跟著新聞聯播同聲複述,能做到嗎?如果同聲說方言,能做到嗎?同傳的難度要更大。

我遇到過很多abc,也在美國教過中文,一半以上遇到陌生人不能開口,因為知道自己的口音和語法有問題,但是不妨礙他們sat中文考750+

還有一部分abc,父母特意培養她們的中文能力,中文相對能拿的出手了。這些人想要成為職業同傳也要經過大量的訓練,大量,大量!

以我非專業的耳朵判斷,abc同傳沒有比中國長大的同傳水平高多少,刻苦和天賦才能造就同傳,bilingual絕對不是。我的簡歷上也寫著bilingual,我從不敢接同傳。

如果提問者目的是培養自己孩子的語言能力,最好的方式是讓ta喜歡中國文化,看書看劇,abc能做到會流利寫中文短文,那就是中文好的那10%

4樓:

大概不能。

我自感漢語英語日語都可以算作母語或者接近母語水平了,但是實際進行轉換的時候會有一些困難。

最主要的就是某些詞彙不能很好對應,某些句子翻譯得七零八落,某些熟語找不到接地氣的替代品。

在字幕組搬磚半年感覺尤為深刻,更別說同聲傳譯了。估計延遲會有5秒而且翻譯質量極差。

有的答主提到了普通話和上海話。我想說這兩門語言詞彙、句法結構的相似性導致容易翻譯也是當然的。然並卵。

5樓:

首先根據你的描述,這個孩子會兩種的語言的過程是「習得Acquisition」,不是「學得Learn"。

後者是乙個有著系統指導和訓練的語言學習過程,前者則是類似於浸泡中的自行領悟習得。譬如我們在上學前會說話,屬於習得;我們在學校學英語,則是學得。乙個人精通兩門(Bilingual)乃至多門語言(Multilingual)並不少見,全球化背景下這種人群日益壯大。

然而------

1. 我精通兩門語言,和我精通這兩門語言之間的翻譯是兩回事。

我有個朋友是南京人,他在澳洲上高中和本科,精通普通話、英語和南京話。

他在翻譯乙份公司簡介,但是翻譯的並不好,翻譯腔很重,而且不通順,所以他來找我幫忙。我幫他翻譯完了,他很滿意。

他說:」我感覺英語在我腦子裡是一條線,漢語是另一條線,但你讓我把這兩條線連在一起,我做不好。「

翻譯本來就是個專門的領域。口譯筆譯尚且不同,同傳作為口譯中難度最高、最傷害生命的行為,你覺得不經過專門訓練能勝任嗎?

所以,2.題主明白什麼叫同聲傳譯嗎?我開始講話。

我講話後的3秒之內,你必須開始翻譯。我說完話後的3秒鐘,你必須停止翻譯。你可以試試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高強度精神行為。

同聲傳譯能翻譯出百分之70-80已經很不錯了。

你感受一下?

所以腦補的很好,然並卵~

6樓:Dandan Ma

同聲傳譯是需要系通練習的,就算是混血兒或者出生在別的國家的也不一定語言都達到很高的水準。我工作中接觸很多雙語小孩子,在家裡只使用母語,在幼兒園只使用本地語言,時間久了我發現他們的本地語言的明顯強於母語,因為母語有一定的限制,除了自己的父母親朋好友使用這種語言以外,剩餘的時間基本接觸不到,或者非常有限制。平時都在大環境中浸泡,衣食住行受教育全部都是本地語言,水平明顯高很多。

有的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母語教育,爭取讓孩子做到母語聽說讀寫樣樣行,但還是少數。

7樓:

不能。這是對雙語現象最常見的誤解之一,最常見的誤解還有以下幾種:

1.雙語者對所擁有的兩種語言具有相同的流利程度,或者相同的語言知識。

2.雙語者對所有用的兩種語言都沒有口音

3.雙語者的兩種語言都是從小學的

4.雙語者都是非常高水平的雙語翻譯人員

5. 雙語環境會推遲兒童的語言習得,兒童會不可避免的混淆幾種語言

簡而言之,兩種語言的流利程度取決於對該種語言的需要程度。因為每一種語言的使用都是在嚴格的領域內(比如生活、學習、同父母、和同學、和同事等等),比如在北美的中國留學生大部分將英語作為學術語言和生活語言,漢語逐漸退出了學術領域。在另一些例子中,比如數數、禱告的時候,一種語言佔主導的情況非常常見。

因此,雙語現象總會有某一種語言佔主導的現象出現,比如某一種語言在更多的領域使用,或者說某一種語言在某乙個領域是佔主導的。當在某一種特定的領域只使用一種語言時,另一種語言在該領域是不流利,甚至可以說技能為零。

Grosjean (1997)提出了互補原則(Complementarity Principle):

Bilinguals usually acquire and use their

language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in different domains of life, with different

people. Different aspects of life often require different languages.」

雙語(或者多語)的發展是隨著乙個人語言使用的環境、使用頻率等等改變的,語言會隨著乙個人的經歷體現出消退和進步。

因此,雙語者不是天生的同傳,相反,雙語者常常在翻譯的時候遇到困難,尤其是在某乙個特定的領域的時候,當他在這個領域只使用其中一種語言,而不使用另一種的時候。因此,雙語者往往是不如一些專門的翻譯人員的,這些翻譯人員經過系統的訓練。

8樓:青梧賈

我認識好多中國父母在美國生養孩子的,他們的孩子跟題主家的一樣,在家只准說中文,在學校外面跟別人說英文,週末還去教會的中文班上課。但是對中文的聽力只有熟悉的人(父母)才能完全聽懂,我們在場用中文交談(不是方言)他們也會有很多詞彙不理解,這些詞彙量的缺乏主要是缺少在中國實際生活的經歷。所以如果想要增強你家娃的雙語技能,對小朋友來說語言浸泡很重要,多接觸除了家人之外的路人(中文/英文),慢慢會好的。

9樓:徐老鼠

我認識一些從小在外國長大的華裔孩子,有的是很小時候帶去的,有的是生在那裡的,感覺和他們說中文沒有任何問題,就像母語一樣,但是他們家長說,對成語還不太了解。他們好像外語還比中文好。

還有乙個就是社會環境。其實社會環境也分大社會和小社會,比如史達林小時候在哥裡那邊講喬治亞語,但是到學校裡講俄語教俄語。同樣在上海,小時候和家裡,周圍,學校都是說上海話,但是看書看報電視新聞都是普通話。

這兩門語言都可以熟練到母語。

其實父母只是給你提供乙個環境。

辜鴻銘等南洋華僑,一邊會馬來、印尼語,一邊學習中文。

感慨一下,中國好多好優秀的人才都去外國了,有的是國內待不下去走的,一些中科院研究員被逼走,楚才晉用。

即使兩門語言的水平不能到達同聲,但是相比其他那些從0開始學的娃,那優勢實在是太明顯,就如同中中國人和西方老外同時開始學日語,中中國人依靠對漢字的熟悉,基礎優勢非常明顯。但是如果不好好學,也是無法同聲,甚至日語還不如西方人士。但也有些同聲就是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中中國人,讀英語用功。

我現在上海話說的也跟上海人沒什麼區別。我認識乙個南通女生,學過德語都忘記了,但是來上海一周後,上海話說得和上海當地人沒有什麼區別。

我知道一些混血兒,比如鄭成功,母親是日本人,貌似日語沒問題,而且連荷蘭語都不錯,要知道荷蘭語大概是在長崎用日語學的。

李鴻章有個孫子,母親是法中國人,貌似長大之後去英國留學,不知法語如何。

我看到乙個故事,說有個漢人出海,到了乙個只有土人的地方,有個女的土人和他結婚。然後他和孩子說漢語,孩子和母親說土語,最後這個人突然帶了三個孩子逃走回到中國了。

中國之前對外婚姻的其實不多,現在很多外嫁女都是無名的老百姓,回憶一下有名的跨過婚姻的子女外語情況,想到的不多,滿清時期是禁止滿漢通婚的,不過也有漢女淪落當性奴,不過很慘,有個主人是愛新覺羅嫡系,稍不樂意就用鐵塊燒死漢妾。蒙元時期雖然不禁止,但是蒙古人打死漢人只要付埋葬廢,沒多少共同語言,新婚送到他那裡給你開個苞,最多能聽懂蒙古語的「給母雞」。

所以考慮下外國的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母親是丹麥人,父親亞歷山卓三世,他父母都是德中國人,但是尼古拉二世和妻子兒女都說德語。尼古拉二世從小學英語,他說起俄語來都是像先用英語說一遍,然後勉強按英語的語法翻譯成俄語一樣,英語味的俄語。

英國漢諾瓦王朝的喬治二世,父親是德中國人,母親查了下,也是德中國人。。。但是環境是英語,他說的英語帶很重的德語腔,但比他爹好多了,好歹會說英語了。

史達林的第一任老婆是喬治亞當地人,所以他的長子會喬治亞語,後面兩個孩子都只會俄語,而史達林的母親不會俄語。

10樓:大姐姐

1,會語言不等於會翻譯。同傳需要領域知識積累和訓練。

2,同傳很苦逼的,為什麼不讓他擁抱自由多元的人生,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非蹲個盒子裡搶別人飯碗?

3,混血兒、外籍華人、小海歸們自己想當同傳,還得先看用人單位是否講究政治正確啊。領導人會晤、高層閉門會議談的事情會隨便誰都讓聽麼

11樓:賤草

只有我乙個人覺得樓主逼太緊了麼?

你娃才四歲啊!可以給他點時間慢慢適應麼?

我有同事從塞爾維亞來荷蘭,家裡都不講荷蘭語,孩子在幼兒園聽不懂,基本上都沒人跟他玩,最後成了自閉症。我覺得您還是關注下你孩子的心理健康比較重要…

有哪些有趣的第一語言習得現象?

mteechan 我在大約十歲的時候,把蘋果太大du了說成太多tu了,單排tba車 小貨車,前面駕駛室只有一排座位 說成單百tpa車 單百,一百元紙鈔 被我媽笑了很多次。 正心修身 謝大神邀 母語是通東話 是乙個比較特殊的吳方言點,因為接觸還有等等原因,曉母洪音是x,匣母洪音是,小時候我發不來,不論...

如何評估同一語言不同音系歸納的合理性?

藍色清泉 音位歸納沒有標準答案,標準就是利於學習,不同變體之間又有相似性。試想如果普通話中每乙個音位都對應乙個字母,那麼26個字母完全不夠用,會增加很多記憶負擔。但是其實在漢語拼音學習中,為了降低難度,我們往往採取整體教授的方式,並不會把乙個復韻母拆分著來學,比如 ei,我們學的是整個復韻母,而不是...

法語的歷史地位 十九世紀的第一語言

JangHam 法中國人說 如果把英語比做小學生的話,法語就是博士後 了,雖然有些誇張,但法語的嚴謹與精確的確是其它語言無法比擬的,在純正標準的法語中,你很難找到可以玩文字遊戲的破綻,聯合國之所以把一些重要的檔案用法語備案,也恰恰是看中這一點。像法律條文這種嚴謹的重要檔案在國際上都是用法語書寫,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