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歲的寶寶說長大後只想幫媽媽做家務,沒有其它想做的事情,身為媽媽是不是應該引導她對未來有憧憬?

時間 2021-05-30 07:03:36

1樓:親愛的河

現在她的世界還不夠大,這些就是最想做的事情了,

擴大她的世界,如果到時候還是只想做這些,那「看過世界之後還是選擇這些」也未嘗不是她的選擇,但更有可能的是,見識到的世界大了之後,就發現更想做的事情了。

2樓:懵小菜

我覺得孩子理解的想做的事,可能和題主問的不是一件事,她很愛你,滿世界都是媽媽,所以她想到第一件長大要做的事就是幫媽媽幹活可以讓媽媽不要那麼辛苦!真的是非常貼心的小棉襖了! 媽媽首先要誇獎孩子的體貼和有愛,其他的不要再提了,很多人終其一生也未必知道自己要什麼,作為媽媽,引導孩子找到她喜歡並且願意為之努力的事很重要,但四歲還太小不必太在意這個答案,想想咱們小時候一定都寫過這樣的作文:

我長大要當一名XX家,但是又有幾個人長大真的做到了的?有時候夢想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的,所以慢慢耕耘靜待花開吧,不要否定自己!你是乙個好媽媽!

3樓:我是誰我在哪

首先肯定孩子,四歲的她能夠觀察到媽媽每天做什麼、準確的表達出來、並且還想幫忙,真的非常棒。

然後,其實題主不必為孩子一句話患得患失,我們家五歲的孩子,在理想方面有過各種各樣的想法,剛學滑輪的時候想長大了去溜冰、舞蹈家、美術家、演奏家,這些都說過,每次都告訴她有可能啊,你努力都有可能實現。也有過類似樓主講的這種小小的夢想,當媽媽做好吃的照顧自己的寶寶。我也告訴她,這個她肯定能實現,不過也是需要練習的,練習做飯,教訓帶寶寶。

隨著孩子的成長,她的想法會變化。接受他的每個想法,讓她思考如何才能實現夢想。終有一天,她會從各種千奇百怪的夢想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夢想。光有夢想不行,會思考如何實現夢想更重要。

4樓:郝韻

不會啦,畢竟長大以後她只想做別的事情,不會想幫媽媽做家務了。(手動滑稽

其實孩子在小時候是很喜歡幫助父母做事情的,因為這會讓他們感覺到「成就感」,以及「被需要的感覺」,而且這是一種本能。

這是寶寶對爸爸媽媽愛的表現呀!

這種時候你讓她做就行了,為什麼呢?因為一是她自己也會開心,二是我們大人往往有乙個心理誤區,就是「我們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是不好的。

因為我們經過了社會帶給我們的壓力,我們會覺得,對普通的日常會感到煩躁,而對每天的工作這件事情是把它當成乙個「必要任務」,而這個必要任務帶給我們的增長極小。

但是孩子不一樣,孩子是通過「工作」來學習和認知這個世界的——你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事實上,這裡對「工作」的定義和你心目中的不太一樣。

你知道嬰兒老喜歡抓東西,而乙個孩子才生下來的時候他的手指是不協調的,要從不協調到能夠抓住東西,這其中是無數次的嘗試,而這些嘗試都是孩子自發的,因為你沒有教過他手指怎麼協調,怎麼發力吧?

還有一些例子,比如說孩子喜歡拿著乙個東西反覆做同樣的動作,實際上他的大腦裡是在思考某些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會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嘗試。

這些都是最簡單的「工作」,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的增長,孩子接觸到的東西更多,知道的東西更多,他看到你在做某些事,也會嘗試學著你去挑戰更複雜的「工作」,是很正常的行為。

這就是動物的「工作」本能,人類也是動物。

對於乙個4歲的孩子,未免有些太著急了,你可以問她幾個問題:

「什麼是未來?」

「什麼是憧憬?」

「其他的事情是什麼事情?」

「家務是什麼意思?」

你猜這幾個問題裡面,她能夠答出來幾個,又能夠理解幾個詞語的意義?

其實吧,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確應該「引導」,但你引導的方向有些問題。

因為她不能理解你口中的「未來」,「憧憬」——你就算把這兩個詞換成更加具體的「考上哈佛」,「賺很多錢」,那她也不能明白「考上哈佛」,「賺很多錢」有什麼意義,她目前接觸到的世界就是你,還有你的家庭。

所以你應該了解到,你現在應該引導她的是獲得某一項終身成長的能力。

比如說,提高她的情商。

「幾歲的孩子,哪來什麼情商」,這是我常聽到的一句話,實際上是不對的,乙個人的情商大部分都是在他上小學以前養成的。

比如說,乙個孩子如果在上小學之前不懂得「痛苦」、「友誼」、「悲傷」、「合作」等詞語的意義,那麼他在和其他小朋友的接觸中極有可能表現出打人、獨行等情況。

因為他不能理解打人會「痛苦」,也不能理解被打的人臉上的「悲傷」,更不理解什麼是「友誼」,怎樣才算是「合作」。

你回憶一下,你教你的孩子語言時,有教過她什麼是「悲傷」,什麼是「快樂」,什麼是「愛」,什麼是「友誼」嗎?

如果沒有,那這就是你目前最應該進行的「引導」了——「情感引導」。

情感引導,其實說難不難,原理很簡單,但做起來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簡單來說,就是當孩子表現出或看到別人表現出某種情感時,立即告訴她這是什麼情感,並且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感。

比如說,孩子拿到新玩具開心,你告訴她:「你現在這種感覺就叫做開心,因為你拿到了新玩具。」

你叫孩子吃飯,讓她不要玩了,她不太高興,你就告訴她:「你現在這種感覺就叫難過,因為你暫時不能玩玩具了。」

你和孩子看動畫,裡面有個人死了,那個人的隊友在那裡哭泣,你就可以告訴孩子:「這就叫悲傷……」

這樣,孩子就很容易在今後與人交往時體會情感,增長她的情商。

那麼,有沒有辦法能夠引導孩子對未來有憧憬呢?

有,當然有!只不過,你需要培養的,不是孩子努力的方向,而是能夠幫助她找到「夢想」,勇於探索的能力!

這種能力,叫做「好奇心」。

你要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比我們大多了,毅力也大多了。因為好奇,所以孩子會伸手去抓東西,因為好奇,孩子會模仿你,而孩子的意志力能夠讓他學會走路,學會語言,理解這麼多東西!

你能想象你現在去學習倒立走路、學習一門外語、學習去理解乙個未知的世界嗎?

所以你要做的,是保持她的好奇心,怎麼做呢?按照她自己的想法去探索就可以了,在她疑惑的時候給她解惑,在她需要某樣能力的時候(比如前面提到的情商)幫助她培養,其餘的不需進行多餘的動作。

假設乙個孩子,她有一天突然自己拿起筆寫字,然後你跑過去告訴她「你這個寫錯了」,「你這個字寫得不對」,她可能很快就對寫字失去興趣了。

好奇心就是這麼沒的。

而如果乙個人想要擁有遠大的理想,探索這個世界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探索這個世界的源泉就是好奇心。

所以,你希望她對未來有憧憬,最好的方法有三點:

1.不要過多地引導,這會使她失去好奇心,失去好奇心會使她失去探索世界的動力,不去探索世界,就只能歸於平庸。

2.不要焦慮,你腦子裡邊太焦慮了,孩子這麼小,你就想著要引導她做這樣做那樣,她現在最需要的其實就是保持天性。

@知乎親子

5樓:王若楓

四歲的孩子,不是二十四歲。

他根本就不知道成年人到底都有哪些事情要做。

別人家孩子要有你家妞妞這麼懂事,早就燒高香謝祖宗去了,你還不滿意……

6樓:七優

題主家的小妞妞真是乙個生活有心人,媽媽平日裡的付出與辛勞,都放在眼裡,記在心上,這是加厚版超保暖羽絨服沒錯了。

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阿爾弗雷德曾在他的著作《兒童的人格教育》中說過:

每個孩子都會追求優越感。

有的孩子渴望成為超人,無所不能,拯救世界;有的孩子渴望成為焦點,處處優秀,所向披靡;有的孩子會有遠大的理想,成為領導人、科學家、電影明星……無論孩子的夢想是什麼,作為成年人我們都可以理解,這是他們內心的追求,也是對優越感的一種渴望,題主家的小妞妞也不例外,孩子想要成為能幫助媽媽做家務的人,這也是她對優越感的追求,並不是只有那些居功至偉的職業和身份才值得追求。

而我們家長或者老師能做的就是將這種追求引入富有成果和有益的方面,阿爾弗雷德認為:

必須確保孩子對優越感的追求能獲得心理健康和幸福,而不是患上神經官能症和心理失常。

阿爾弗雷德之所以如此看重孩子在追求優越感時的心理健康,是因為有的孩子總是會在追求努力的過程中,帶有過度的野心,然而很多家長會忽略掉這種野心的程度,甚至覺得野心是一種美德,還激勵孩子要進行進一步的努力。然而,過度的野心會阻礙孩子正常健康的成長。

這種過度的野心,使兒童無法快速達到目標的緊張感,一段時間內他暫時可以忍受,但如果持續的時間過長,這種緊張感就不可避免地會成為孩子過重的負擔。

因此我們對於孩子的追求引導非常重要,如果我是題主,我會這樣做。

首先,肯定孩子,這是多麼貼心多麼友善的理想呀。

再次,你平時跟媽媽合作做家務的時候,特別細心,不嫌累不怕髒,有這種精神呀,其實不光是家務能做好,上學以後學習做題也能做的很好,從事其他的職業,也一樣能做的很出色。等以後你長大一點,可能會有更多你感興趣的事情出現,那時候也許你會有新的理想出現,媽媽會繼續肯定你支援你,用你的細心、愛心、耐心去一步一步靠近自己的理想。

孩子想要成為媽媽的幫手,一方面是對媽媽付出的肯定和心疼,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做家務缺乏幫手,由於題主沒有寫太多關於家庭成員家務分配的內容,我也不好隨意揣測,想等題主補充後再寫。

但是,如果父親在家庭的家務安排上付出較少,那對孩子來說,勢必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也許會出現兩種狀況,一則是孩子沒有做家務的意識,覺得家務本應由母親一人承擔(或者家務從事著的性別固化,認為家務應該由女性承擔);二則是孩子心疼母親,並促使自己成為母親的幫手。

無論題主家的實際情況是怎樣,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全體家庭成員進行家務分配,大家每週都參與掃除日,既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勞動意識,也增進家庭的凝聚力,親子間的互動多,不僅有益於孩子,也有益於育兒參與度略微遜色的家長激發自己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每週我家都有勞動日,由我們一家三口共同完成,孩子一般是拖拖地或者吸吸地,我和老公負責其他打掃。特別是我家是男孩,希望他能從小養成做家務的習慣,以後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也能多多地參與其中。

@知乎親子

7樓:塵塵肥媽

很可愛啊,小孩子希望幫助媽媽,很貼心。孩子對未來地憧憬經常會變,最重要讓她有憧憬,並且肯定她的美好,會增加她的自信。青春期的時候她的憧憬還不一定定型呢,才四歲,誇獎她鼓勵她就好。

跟女生表白後,女生說只想和我做知己難得的真心朋友,還說以後多出來吃吃飯談談心,我還有戲嗎 ?

抓到就是幹 如果你按照她說的去做 那 沒戲 頂多就是個飯票 備胎 運氣不錯的話 你還會明白什麼叫做喜當爹 如果你接著說 我想了想 我們還是算了吧,我知道未來的女朋友,肯定不喜歡我有異性知己,因為我也一樣。拜拜。這時候你應該還有點戲 總的來說,這種女孩,不是什麼好菜,就不要太認真了彼此慰藉,你給我多一...

全職媽媽在家怎樣給不到兩歲的寶寶做早教?

Carrie ta在接收,收集資訊詞彙的過程,等ta心裡準備好了,開口說起了來了,就怕你嫌ta太煩。只要聽力沒問題,說過幾個詞,比如能叫爸爸媽媽,總有一天ta會從乙個呀呀學語的狀態變成個小話嘮 巴拉巴拉老魔仙 我比較懶,喜歡帶她去鄰居家串門,大概有五六個小朋友的家,只要他們不出門我有時間就帶去玩。別...

做b超醫生說寶寶像媽媽,意思是懷的女孩嗎?

哎呀 應該是醫生在暗示。記得我當時做B超時,醫生看到寶寶在笑,然後就開玩笑說是蒙娜麗莎的微笑 我當時就知道肯定是個女兒了! 微涼 別在意,醫生一般不會隨意透露胎兒性別的,認為長得像父母中的乙個不代表就是暗示性別啊。孩子長得像異性父母的太多了,基因遺傳時不會專挑著性別遺傳的。隨便貼兩張公眾人物和異性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