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生活在「一般家庭」的孩子覺得父母給買房理所當然 這難道不算啃老嗎?

時間 2021-05-11 19:09:24

1樓:水蜜桃吃不膩咧

每個月把錢還給父母就好,有些媳婦兒不讓還的或丈夫不讓還的就是賴皮。這當然不是理所當然,本來就不應該只能說你借父母的暫時支助一下,要還。

2樓:心福是花

我周圍的人都是這樣的,生兒子就要給兒子備婚房辦婚禮,生女兒沒關係有多少給多少,有錢人也給女兒備房子給錢,看個人能力,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習俗,但不要盲目跟風苦了自己害了孩子

3樓:orangececy

高檔家庭,孩子起跑線和平台不一樣,從小受到的教育不一樣,眼界和思維不一樣,他們可以站在祖輩的肩膀上去攫取資源和利益,事半功倍。

他們也是在享受父母的支援。在中國,多數財產也是留給了後代。

一般家庭,同樣如此。不同的是錢更緊缺,更難能可貴。所以看得更重,甚至是斤斤計較,要求一分付出就要有一分回報,不然就是啃老的帽子扣下來。

今日的收穫需要明日的反哺,不過時間先後。一代代傳承,皆是養育子女,照顧老人。這是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寫照。

當然,排除一把年紀了還在家不務正業,不做家務,要父母養的人群。這一類人是啃老。

4樓:天蠍座神經女

中國結婚成本大,也是雙方選擇的結果,中國人父母骨子裡就已經預設了生了兒子將來結婚必須買房,預設了女人結婚時男人必須有房……如果不認可也可以,當自己買不起房父母又不資助時,倆人裸婚,畢竟世俗規世俗,生活是生活

5樓:bzm

我倒覺得幫孩子買房肯定是父母自願,就像孩子給父母買房也不少,有錢就買囉,沒買難道還能逼?乙個願打乙個願挨和啃老有啥關係??

6樓:

買房需要父母幫助應該不算啃老,我們也要給我們的子女買房,買房需要資本的積累,畢業就能買房是不科學的,多數人一輩子買不起房就是社會的問題。

7樓:盲果mangguo

加上現在社會壓力大就業率下降消費水平上公升積攢積蓄不是一兩年可以完成的

有的家庭甚至會動用父母一輩子的積蓄才能換來乙個房子的首付

要想人前顯貴不想讓自己和孩子落後於現在的起跑線上必要人後受罪 (父母受罪)

所以很多事情不是理所當然而是無奈之舉當然也有少數精英很快自給自足然而少數也只是少數而已

8樓:小月

一樣的,都是一家人。老人老了病了,兒女也要照顧出錢出力。

不是理所當然,子女心裡也會感激,只是不知道怎麼表達。公公為了減輕我和老公的負擔,現在還在外打工,我們心裡非常感激,但也不會每天把好話掛在嘴邊,我倆都屬於嘴比較笨的。

心裡不感恩的畢竟少數吧,大多應該都是不會表達

9樓:皮p皮ttatamtaog糖

給買個房子怎麼就叫啃老了,小時候的三輪車四輪小車高達樂高,哪個不是父母給買的。家裡沒錢強行買是啃老,家裡有錢給孩子買個房子不就像買個玩具一樣嘛

10樓:綠蘿大戰殭屍

現在房價高,買房就成為特別敏感的事。要認真算的話,吃父母做的飯,踩在父母拖好的地,穿父母洗好的衣服,上學花父母的錢,這些享受父母付出的行為都要算成啃老了。打個比方,就拿父母做飯來說,到市場買了回家煮煮上桌,很平常的事。

如果買菜要花半個月的工資才能做一頓飯,那孩子吃了就上公升到啃老的程度了。特地把買房拿出來說,有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感覺。因為大多數人靠自己買不起房,父母也沒有幫忙的能力,就用嘲笑別人啃老的方式,來平衡自己得不到的失落。

如果父母有能力且願意幫忙,有誰會不願意接受。有愛的家庭,同甘共苦,榮辱與共,每個人都有需要幫助的階段,孩子小時需要父母,父母老了需要孩子,真心付出是不計得失的。自私的家庭才會把責任義務擺在第一位,生怕自己吃一點虧。

如果有覺得父母買房理所當然的孩子,必然有覺得養兒防老的父母,必然是利益交換大於一切的家庭。東郭先生就那麼無辜嗎

11樓:Jinjin-Yu

這就像孩子不覺得父母給做飯是恩賜一樣。目前這個社會,憑藉一己之力買房太不現實了,所以大部分正常父母原因給孩子這個幫助,為什麼孩子覺得理所當然,因為親子關係好的家庭,孩子接受父母的幫助感覺很正常呀!至於啃老,要知道,只有孩子生活穩定,才能有可能反過來協助父母,你看真正富裕家庭嫌棄老人的比例,和貧困家庭棄養老人的比例

12樓:

算!就是啃老。

群居生物就是這樣,一旦形成風氣,哪怕是被迫促成的。大家都這樣做,你就不會去想這樣是不是不對,有沒有不妥。

「反正大家都這樣,再說我不這樣能有啥辦法啊……」

「沒有房子娶不上媳婦讓爸媽擔心更不好吧……」

反正你會為自己的行為進行合理化的。

13樓:黑是色彩

算啃老。

但是一般家庭的孩子自己一般也買不起房。但是結婚它需要房啊。所以要麼父母別催。要麼只能父母幫助了。

再說以中國的房價。普通家庭父母買房有的也是需要東拼西湊呢。

14樓:孩她爸

想了半天,還是認為自古以來就是這種情況啊。只去過以前是繼承家裡的,現在從外面買。靠自己才是少數吧。

中國是大家庭,父母買房給兒子結婚,父母自己也住。現在是兒媳婦不讓住了。

15樓:我愛滿庭芳

首先是房價的問題,可能乙個年輕人工作幾十年也買不起一套房。

然後,是傳統。成家,如果你連房子都沒有,那裡能有家呢!

最後,中國父母(大部分)是為孩子而活,自己有,讓孩子吃糠咽菜,那不行。但自己吃糠咽菜,為孩子是可以的!

16樓:

不算啃老。這麼說吧,如果不靠父母幫助,剛畢業的年輕人很難在城市買房立足。而隨著結婚生子的年紀慢慢靠近,房子是剛需,也是不動產。

早買比晚買從經濟和投資上更合理。而大部分「一般家庭」的孩子,父母工作這麼多年也是有積蓄的。

當然如果父母實在沒有這個能力,逼迫父母就不合理了。

17樓:輕飄飄

孩子倒是想啃,父母未必有能力讓他啃。這樣的孩子沒認清自己一般家庭,要靠只能靠自己,父母要教他認清現狀而不是縱容他無限要求,否則害子也害己

18樓:小猴子

看父母房子哪兒來的了。

白手起家自己努力掙來的,孩子也會有不要你們東西的志氣,當然父母可能知道辛苦,會主動給孩子準備,良性迴圈。

房子從祖輩繼承的,自己偷懶耍滑一輩子的,孩子會覺得我爺爺奶奶給你們你們也得給我,父母又覺得反了你了我們還沒死呢…惡性迴圈

有祖輩繼承,還勤奮努力的…可能就他從來沒考慮過這個問題,畢竟未成年應該就有房產了酸

19樓:溪水旁的樹

這不算啃老。

是父母願意給孩子提供相對優越的生活條件。

但如果父母沒有能力提供,孩子也不應該有什麼怨言,畢竟這就是階層固話。

有房的孩子,沒房的孩子。在步入社會後的區別是很大的,肉眼可見的具體生活品質落差就不說了。更大的問題在於有房的孩子他們生活的抗風險能力,容錯率都比那些沒放的孩子要高的多,所以同樣的事,給有房的孩子,那不叫事,給沒房的孩子,那叫壓力山大。

因此,有房的孩子事實上更容易在事業上取得成功,他們更敢通過一次次的嘗試,一次次的跳槽,去博取更大的機會,成就更大的成功,他們失敗了,換個抵房再來。沒房的孩子失敗了,房子斷供,銀行收走,這輩子就完了。

所以很多一般家庭的孩子在認識到這種巨大差異的時候,會怨天尤人。

其實我也會,只是我知道,這沒辦法,這是我的命,得認

20樓:GD的姐姐

對我來說,不是是否理所當然,只是發自肺腑的羨慕。我不是好吃懶做,只不過是個普通人,沒有可以質變生活的能力。沒奢望過父母的幫襯,我有記憶開始,父母就一直賦閒在家,爺爺奶奶留下的財產揮霍完了,就一直由我分別養家寄生活費給他們倆。

我34了,他們才50出頭。我沒有那麼高的層次說漂亮話,說實話,真的很累。買房子根本不敢考慮。

21樓:相信美好

算啃老,還理所當然?法律沒有規定父母必須給子女買套房子。

有這種思想的人一般就是自己好吃懶做,又想要好的生活條件。不理解這類人。

22樓:不安分到永遠

這個不是現在,其實是傳統,過去也是,父母給孩子修房蓋屋娶媳婦成家,一直如此,甚至有的父母慣出了個立不起來的兒子,還要繼續完成孫子的事兒。

大學生現在生活費一般是多少?

藕阿 嗐,學會科學網購,買日用品衣服化妝品著實能省不少錢。可惜我明白得太晚了,那時候直接學校鋪子買還以為挺便宜 開源節流都要做,學會省錢也是一門學問哦 Pluto 專科的時候在乙個十八線小城市,乙個月一千,只管吃飯,生活用品,出去玩啥的另外給。實習一千二,房租家裡一次性付完。現在專公升本以後,回了省...

為什麼有的女生,醜,家庭一般,教育背景一般,穿衣打扮一般,更要命的是,不會說話聊天,卻對此毫不自知?

沉迷學習不可自拔 因為家庭一般所以穿著一般所以教育背景一般,所以交際一般,再因為醜所以沒有朋友不多,所以沉默,所以交際能力一般,這往往是乙個惡性迴圈 從你的文字裡我沒看出她的這些特點對你產生了什麼實質性的影響,換言之就是說 她怎麼樣關你什麼事?你要是實在和她合不來,你大可以選擇遠離她,我想對方也會因...

結婚找物件選家庭條件好孩子一般的還是家庭條件一般孩子很好的

信仰 說的太過含糊,好的標準是什麼。人品還是是否上進有潛力?基礎是三觀要統一吧。家庭條件和你差異太大的話也許人家說的真實直白的話有可能都會傷及你的自尊。情況不同。基礎是要有共同的價值觀能夠進行思想的交流,這點很重要。 陽光下的小兔子 婚姻真的像一場賭博。如果能綜合各方面來選擇,也結合自身的條件,會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