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4歲了,從小有貼身阿姨照顧,親疏認同出現了問題怎麼辦?

時間 2021-05-07 10:49:43

1樓:秧秧生活教練

我理解你的感覺。我曾經也有過類似的顧慮。

我家也有乙個阿姨,我白天工作的時候她會照顧兩個寶寶。雖然我每天會盡量在中午吃飯的時候回家探望,或是晚上一定保證回家給他們洗澡弄睡,但是,兩個孩子和阿姨相處的總時間的確是多過我的。

有一段時間,我的大寶會讓「奶奶」抱而不要我抱,我真的很傷心。

但是很快我就想通了,不再糾結。

我給你幾個建議:

第一,從你的觀念裡,把阿姨變成平等的團隊成員。

雖然我是媽媽,但是我更把自己和爸爸當做這個家的Co-CEO,聯合CEO。阿姨是我團隊的成員。我設定方向,阿姨幫助我執行。我們共同的目的就是讓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至於寶寶給予的榮譽(需要誰抱),願意給誰就給誰吧。畢竟,榮譽是屬於集體的(屬於寶寶的)。

第二,從你的觀念裡,把阿姨變成親人。

在你眼裡,她是阿姨。但是在寶寶眼裡,她是奶奶,是親人,是她愛的人。

幹嘛要改變呢?

幹嘛一定要寶寶知道那個他覺得愛他的人只是在「工作」而已?

幹嘛不要寶寶知道,就連乙個不是爸爸媽媽的人都那麼愛他,這說明他多麼值得愛啊?

我理解,在中國內外有別,有親疏遠近之分。但是,我覺得完全可以改變一下傳統的思考模式,就大大方方地把阿姨當成自己一家人來看待,就把她當做寶寶的遠方姥姥嘛!

在我家,我每次買衣服買鞋,一定會給阿姨買。她最喜歡吃月餅,到了中秋節,我會專門給她買她喜歡的五仁餡兒月餅。我和老公還主動給了買了健康保險什麼的。

總之,我把她當成像自己的乾媽一樣,她也把我當成像自己的女兒一樣看,我咳嗽她會給燉雪梨湯,肚子疼給我摘蒲公英草做茶。

阿姨管我媽叫姐,叫我爸姐夫。有時候弄得我父母都有點兒不適應。

她對我兩個娃好得以至於讓我這個當母親的都慚愧。

真的,有時候,你在心裡不把阿姨當外人,別強調親疏遠近,自己會釋然很多的。

第三,把目光放長遠一些。

我家的阿姨性格性格實誠、樸實,但是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孩子在最初幾年的時候更多需要的是身體上的照顧,還有好多好多愛。而之後,當他們的人格發展起來、智力發展起來的時候,阿姨的知識結構可能就趕不上他們發展的需要了。

這時候,就是父親母親隆重登場的時候了。我們會灌輸給他們我們的人生理念、我們的學習方法,我們來制定他們的課餘時間安排等等。

我曾經有幾個月因為孩子對我的冷淡感覺非常傷心,但是看了龍應台的幾本書,尤其是那本她與成年兒子對話的書《親愛的安德烈》之後,我心裡就釋然很多。

看到別人養育孩子的濃縮人生,我越來越體會到最終孩子將離開我們,而在之前,我們都是為了「他成為自己」服務的。

阿姨也好,媽爸也罷,我們都終將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乙個因素之一,很重要,但也只是「之一」,不是全部。

想明白這一點,我們可能就不會再糾結現在的一點兒關於「親疏遠近」的的得失了。

2樓:鹽城心理醫生

簡單的問題不要複雜做:

1、自己的孩子盡量自己帶。

2、接內和保護孩子的天性。所謂天性,就是與生俱來的本質特性,好奇,自我中心(特殊年齡階段)

3、少與孩子講道理,孩子太小了,聽不懂成量的大道理。提出問題,引導孩子自己動筋解決問題是正道。

4、愛和情感才是少兒健康成長的營養素,而不是各種所謂的道理。

5、設立必要的規則。安全的底線、對父母動手等。

3樓:小櫻

不管是外面請的阿姨還是自己的父母長輩幫忙照顧,作為孩子的父母,在她生命最初的階段沒有陪伴,後面是很難彌補的。

不是她的問題,而是你們的問題。不管工作忙還是其他的情況而忽略了孩子,那麼要改正的是你們。

多花點時間,花點心思陪伴孩子,哪怕一天只有半小時陪她玩,也能慢慢建立新的依賴關係。但是陪伴不是你乙個手機她乙個平板,這是沒有交流的陪伴。也不是把她送去親子館然後你坐在一旁看手機,這是沒有共鳴的陪伴。

陪伴是你們能一起感受喜怒哀樂,能及時滿足她的需求,比如抱抱,比如喝水,比如能解答她的各種提問等,讓她覺得需要你,這樣才能慢慢建立依賴關係。而當她什麼都能自己做,什麼都很懂事,那時已經太晚了,她已經不需要依賴任何人。

如果沒有皇位要繼承的話,還是多多關心陪伴自己的孩子吧,又不是古代的帝王,老婆孩子那麼多,如何都能細心陪伴呢?

4樓:凱風自南

小孩就是誰帶跟誰親,1~3歲是依戀期,過了就這樣了,小時候和父母建立親密感很重要,比上早教重要多了。不知道到青春期時會不會很難溝通。

5樓:李洲心理諮詢宜昌

嬰兒對養育者的依戀形成是在2左右,如果兩歲之前他是和這個阿姨建立的依戀關係,長大後,她就會跟阿姨親。這種依戀關係是不可逆的。從心理上來說,阿姨才是她的母親,如果母親現在試圖去替代阿姨在她心目中的地位,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正常發展。

孩子可以跟多個人建立依戀關係,當孩子跟阿姨建立主要的依戀關係之後,母親只能退居於二位。

6樓:心理諮詢師陳俊鋒

父母不僅僅是生我們的那個人,更是養育我們的那個人。這裡面由無數的一起度過的生活細節構成。

如果媽媽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情感與孩子相處上,而不是各種育兒方面的各種理論學習上(其實這是疏遠孩子的隱秘方式),情況可能會不同。

親近是相互的。孩子是個鏡子。當我們覺得孩子對我們疏遠的時候,可能說明我們對孩子是疏遠的(儘管我們以為我們對孩子是非常關心疼愛的)。

我的直覺是,父母尤,其母親是個不太懂得表達自己情感的人。她很想孩子好,但不知道如何才能靠近自己的孩子,因為她用了太多的理智,而不是用心用情感用自己的感覺去與孩子鏈結。

孩子的感覺可能是,爸爸媽媽有些遠,不懂我,只有阿姨每天陪著我。

一句話:其實,你們更關注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包括你提問的時候)。好好問問自己的心,是不是這樣?

7樓:GarnetPark

感覺這種情況也經常出現在"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身上吧!就是誰陪孩子的時間長,孩子就喜歡跟著誰、和誰親。

寶寶和父母不親的原因大概就是因為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時間和心思不足導致的。孩子比誰都能看清誰真心樂意的陪伴他們,哪怕有些大人喜歡拿著手機看孩子,小孩也會感覺到大人眼裡手機比自己重要。

但是也不用太悲觀,孩子和父母始終是有血緣關係的,如果父母及時彌補一下,在他們懂事以後多陪伴孩子的話,那是很快重建親密關係的。

題外話,有父母可能說"我們都要出去賺錢給孩子,哪有時間照顧孩子管孩子?!!"。對於這種情況其實很讓人憤怒!

生孩子不是鬧著玩的,不要想著生孩子就可以扔給這個那個,然後自己接著回去自己的工作崗位全力以赴繼續奮鬥。孩子不是寵物不是動物,更加不是不是弄了出來就算,從出生的第一天就很唔要父母的照顧和愛。如果你們沒那麼的乙個能力去為孩子付出的話,就別把孩子生出來。

孩子長大學壞了,人家不會說是老人不會教孩子,都只會是父母的責任,對,確實是父母還是負上的責任。不要道聽途說那些什麼父母在外賺多少多少錢,孩子自己懂事上了清華被打啥啥啥,就算孩子真的那麼積極努力,那些孩子估計也不會和父母有太親密的關係。

【總結】教育孩子是生活中回報率最高的乙個專案,只要你用心"投資"了,肯定有回報。哪怕成績怎麼弄也不是很好,但是我肯定這個孩子的未來也不會太差(條件必須具備著三觀正,人品道德沒問題的父母)。題主,加油啊!

孩子多大,父母的角色都是很重要的。

8樓:「已登出」

從你的句子中可以提取出從小你應該是少有照顧孩子,讓孩子與貼身阿姨一起生活,假如期間都沒有換過阿姨,那麼阿姨就成為了孩子依戀的物件,成為了孩子乙個重要的客體,現在孩子慢慢長大了,不願意和你們一起睡覺是正常的,你們可能會有嫉妒的心理,甚至可能會辭掉保姆,但最好不要這樣,我建議多與孩子有肌膚上的接觸,這樣會喚醒他對於你的依戀感,而後慢慢地從貼身阿姨那裡把孩子要回來,這個期間最好多說說阿姨的好話,讓孩子覺得你對他這個重要的客體沒有敵意

9樓:雪寶

孩子是有感情的人,這種感情並不是因為你們是父母就天然形成的。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你們在他出生之後就把他送走,很可能長大以後他知道你們是親生父母也拒絕相認。也就是說,感情是慢慢培養的,現在孩子對你們不親說明在他需要關心照顧的時候你們並沒有出現。

這個時候你們不應該也沒有道理生氣,因為你們拱手把和孩子親密的機會讓給了保姆。我覺得白天再怎麼忙照顧不了孩子OK,但晚上呢也不行嗎??如果是盡職的父母應該一有時間馬上就抱孩子,給他溫柔的關愛,而不是等孩子都上幼兒園了才偶爾晚上抱過來玩兒玩兒,娃兒不願意您還生氣。

娃兒最需要你們付出關愛的時候你們不在,把辛苦完全甩給保姆,雖然你們付出了金錢,但金錢是換不來真感情的,這個簡單的道理要別人告訴你們嗎?感情是要培養的,你一心一意愛娃兒,他才會愛上你們啊喂!

10樓:覺明心

簡單看了下,媽媽更多的是想管理好孩子,但沒有太多共情,我們如果有一點可以強求孩子的管理方法也是因為有從小陪伴的心理資本,如果沒有這個四歲可以勉強,十四呢?現在沒有時間以後怕是沒有時間也要有了。

11樓:讓光照進來

即使有一位貼身照顧的阿姨,媽媽依然是孩子的第一依戀物件。在這件事情上,媽媽有天然的優勢。現在的情況倒未必是單純因為阿姨帶孩子一起睡造成的。

如果孩子晚上跟阿姨一起睡,但是白天爸爸媽媽花時間照顧和陪伴孩子,孩子依然會跟爸爸媽媽很親近。

題主說的這種情況,聽起來像是爸媽很少跟孩子在一起(當然可能有一些客觀原因),而孩子的成長被保姆乙個人包辦了。

如果過往的情況真是這樣,爸爸媽媽要多花時間陪孩子,跟ta一起做做遊戲;給ta做些好吃的;聊聊ta喜歡的小朋友之類的……

不要強行把孩子抱過來跟你們睡,最好也別總問ta是不是愛你們,這樣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可能導致ta更加排斥與你們親近。

親密的感情培養,需要時間,爸爸媽媽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因為這不是交易,你給ta顆糖,ta就隨即報以笑容。

另外,對待孩子最忌諱的是:看心情。比如有的爸爸媽媽可能工作很忙,平時顧不上孩子。

有空閒心情好的時候就抱過來使勁兒疼,忙起來就常常見不到人或者對孩子很不耐煩。這種忽冷忽熱、忽遠忽近的相處也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難以建立親近的關係。

12樓:小美奈奈子

「那個阿姨是爸爸媽媽花錢請的,因為爸爸媽媽花了錢,她才對你好,如果你對爸爸媽媽還不如那個阿姨親,那爸爸媽媽就趕走她,你以後就再也見不到那個阿姨了。」

我今年20歲了,從15歲開始打球,從小自己進行高強度的訓練,有希望打上職業籃球嗎?

老嘢 可以去東莞試試,看看鎮隊或者市隊收不收你,如果收的話,那也算半職業了,打得好的話,當地會給你安排乙份體質內的工作,那邊工資都挺高的。 劉樂 老兄,真心祝福你可以打上職業!加油。我跟你情況差不多,17歲,身高一公尺76,78左右,也是想打職業。所以看到真的覺得你很好加油堅持,同樣要好好學習。慢慢...

女孩12歲了,從小自尊心強怎麼調整?

與與 自尊心強也不一定是壞事,也有好的方面,比如她可能對自己有更高要求,更優秀。家長要是覺得孩子自尊心太強不好,好的方式引導,通過引導孩子明白這樣可能導致的弊端。切忌貶低,對孩子態度一定要尊重,部分孩子的自尊心強可能只是對家長輕視態度的逆反。 apple 這個問題的確有點模糊,因為自尊心強這樣的話很...

26歲了,在家裡閒著4年了,自己眼高手低,現在不知道幹嘛!沒啥手藝,不知道找什麼工作?

大夢三萬年 26歲,正是人生好年華,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不用太擔心。當然我只是說你一定能做到屬於自己的乙份工作,即便不去上班也能生活得下去。其他的我就沒法保證了,你若是經常外出溜的不會缺少找物件的機會,這方面我只是數年輪比你有資歷。還算年輕的時候,在外面務了幾年工,農村出來的,沒技術沒學歷,也不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