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現在遊戲的防沉迷系統 真的有防沉迷的效果嗎?

時間 2021-05-06 15:42:14

1樓:魔託蘿拉

個人覺得現在的遊戲防沉迷機制有種說不出來的奇怪首先防沉迷機制採用一刀切就特別不可理喻,舉個例子:

我寧可舉著膝上型電腦在弈城練棋,反正iPad舉習慣了不怕砸臉至於防沉迷的效果嘛……我覺得微乎其微,因為我看不上國內大多數遊戲(劃去,這不是主要原因)

Steam,Microsoft store,Google play,HTML5的小遊戲,iOS的蘋果ID商店,還有各種掌機,以及各種國外遊戲和國內遊戲的國際服……

真要防沉迷的話估計得關閉網際網路才能……抱歉也杜絕不了

2樓:墨洛涵yinye

考古問題

我覺得沒有,自從遊戲加了防沉迷之後我更沉迷了,總想著自己玩了多久什麼時候下線,總感覺差不多了其實還有大半把時間沒玩

3樓:wang

這東西當然沒用,真想玩想各種辦法也能繞開,這玩意坑的就是我這種憨憨(我晚上睡覺前玩了一會睡覺的時候忘關了結果第二天被限制一天玩不了)

4樓:麥樂迪

為什麼說國內手遊行業一直缺少大作(e廠兩款頭部手遊在此不作評價)因為大家都在賺快錢啊

賺快錢就會利用人性的弱點,讓你沉迷-充錢-繼續沉迷-繼續充錢形成惡性迴圈。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是乙個成年人,你熱愛遊戲中的世界,恨不得每天沉浸在裡面,我無可反駁。但是未成年人不具備自主判斷的能力,是需要通過成年人的力量、乃至整個社會的力量去進行正面引導的。

目前各大廠都在做防沉迷系統,成長守護平台是我比較熟悉的,但目前似乎還沒有在整個遊戲行業鋪開。通過家庭守護,可以在平台中繫結未成年人的遊戲賬號進行遊戲時長管控。這種一刀切的方式確實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更加值得深思的是,一刀切是否對於心智還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太過於殘酷,這也是整個社會需要持續思考的問題。

5樓:俟蔚

我個人覺得沒什麼用。

我有玩幾個養成類的遊戲,各種任務做不完,有時候做了任務來不及領獎勵,關卡好不容易過了時間到了,就很難過。除非是想靠這樣的鬧心事兒次數多了讓人不想再玩了,從而起到防沉迷效果 。

要繫結身份證什麼的,我可以選擇綁我爸爸媽媽的,反正他們不玩遊戲,綁他們的也沒什麼影響。

防沉迷系統有時間限制,但是沒有遊戲限制,我可以同時玩好幾個遊戲,乙個遊戲乙個半小時,加起來時間沒差,我還更快樂。

這個系統設計還是不夠合理,未成年人想多玩會鑽空子的方法很多。效果不明顯不說,還讓未成年玩家玩得更鬧心。想要不沉迷遊戲還是得靠自己的意志力。

6樓:碧落

鵝廠大力推進防沉迷系統,無非就是求生欲強,響應社會。畢竟近幾年未成年人對待遊戲問題太敏感了,相關部門隨時可能下禁令。不過對於想玩的小孩來說,總有縫可以鑽

7樓:

真的沒用

做出來就是給上面看的

先不說限制時間和年齡有沒有用

光是身份證驗證這種東西就已經是沒用的了

真要玩肯定有熊孩子用成年人的身份證弄實名認證

如何評價防沉迷系統一刀切?

不設定ID 本來就該一刀切,難道現在還有人信自制力這種小孩自己都不信的鬼話嗎。你沒那個能力斷遊戲癮,國家強制幫你斷,怎麼都是對你好。 星辰x風鳴 講實話,這東西我覺得特差,真的被限制的未成年幾乎相當於沒玩,沒有被限制的也根本不可能節制,防沉迷主要是沒有乙個平衡的點,玩多了容易被家長閃擊,不玩的話又沒...

如何看待近日推出的新防沉迷系統?

風雲煙 又是粗暴一刀切式做法,效果也許會有,但未知的影響,也在醞釀中。如接下來,或許是孩子與父母,因玩遊戲矛盾激化。但,這終究是父母自己教育問題了,再沒法轉嫁藉口了。就是不知,是否會藉口是動漫,影視毀了孩子? 劉雲 從結果來說,每週加起來三小時的遊戲時間,還是限定日期和時間段,確實大大減少了沉迷遊戲...

如何評價遊戲成癮或改變大腦結構,防沉迷新規仍有漏洞可鑽?

Eliot Alexander 行為成癮是最近 3年以內 才被WHO確認的成癮型別。之前做過這方面模型,發現心率上也有差異,所以改變腦結構有改變是肯定的,但具體如何改變還需要更多證據。所以干預勢在必行,當然可能又會面臨和其他精神疾病類似的難以區分或界定的問題,哎事物在完善只能期待下。至於問題描述後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