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世界氣象組織表示2023年南極臭氧空洞又大又深?臭氧空洞面積的擴大會帶來什麼影響?

時間 2021-05-30 03:57:29

1樓: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臭氧層是地球大氣圈的平流層中距地表20至30km空間臭氧濃度最大的區域,但臭氧的含量只佔這一高度上空氣總量的1/10。臭氧含量雖然極微,但它能把太陽輻射波長為200至300nm的紫外線的99%吸收掉,從而阻擋了太陽紫外線對地球上人類和生物的傷害。

70年代初,美國環境科學家最先觀察到臭氧層受損的現象。2023年,英國科學家首先發現南極臭氧層出現空洞。其後,美國雲雨7號衛星的大範圍觀測也表明覆蓋整個南極大陸上空的臭氧量減少了一半,並且這種情況呈逐年加重的趨勢。

到2023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經十分嚴重,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薄,歐洲和北美上空平均減少了10%至15%,西伯利亞上空減少了35%。中國在北京、昆明設有臭氧監測站,其2023年至2023年觀測資料證明,昆明上空臭氧平均含量減少了1.5%,北京上空減少5%。

導致臭氧層耗損與破壞的主要原因,目前,國際上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是使用氯氟烴(氟利昂)和哈龍(包括5種氯氟烴類物質和3種鹵代烴物質)。氟利昂被廣泛地用作致冷劑、發泡劑、清洗劑、分散劑和保溫材料等,它們幾乎都毫無控制地排放到大氣中。進入大氣的氟利昂緩慢地從對流層流向平流層,在紫外線的作用下,釋放出氯原子,氯原子與臭氧發生連鎖反應,形成氧原子,1個氯原子可以破壞10萬個臭氧分子。

由於氟利昂在大氣中的平均壽命長達數十年到一百多年,所以工業革命後排放的氟利昂大部分仍存在大氣中,並且由於新的排放,其濃度正以每年4%的速度增加。

2樓:彥狐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臭氧觀察》報告稱,10月1日的最低記錄值是95個多布森單位(用於衡量大氣中臭氧柱狀密度的單位)。每年南極臭氧空洞事件發展的程度存在很大差異。今年的臭氧空洞類似2023年的臭氧空洞,當時也為乙個相當大的空洞,並且南極臭氧空洞在過去十五年左右一直居高不下。

這表明《蒙特婁議定書》需要繼續執行,以禁止消耗臭氧層化學物質的排放。世界氣象組織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3年發布的最新《臭氧層消耗科學評估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南極洲臭氧層處於恢復中,到2023年有可能恢復到2023年以前水平。世界氣象組織還指出,臭氧層的消耗與平流層溫度直接相關,因為在對臭氧的化學破壞中起重要作用的極地平流層雲只有在-78°C以下才形成。

南半球春季,即8月至10月,南極上空的臭氧洞規模增加,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通常達到最大規模。當南半球春季後期大氣平流層的溫度公升高時,臭氧消耗減慢,極地渦流減弱並最終破裂。到12月底,臭氧水平恢復正常。

3樓:石行者

無需多慮,地球上的大氣層具備自我修復的傳奇功能;假如真有一天地球不具有人類生存的環境,人類也能夠找到相應的環境適者生存。

世界氣象組織 未來五年全球將繼續變暖 面對全球變暖,我們能做什麼?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植樹造林,也許造林我們做不到,植植樹還是做得到,最起碼可以種種花,能出乙份力就出乙份力。綠色植物可以續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據說 一棵樹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吸收1噸二氧化碳。少吃肉類,特別是牛肉。動物養殖過程中,會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溫室氣體排放,因此少吃肉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其中牛除...

世界氣象組織稱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拉尼娜現象是什麼?會對氣候和日常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wuhanews 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被稱作拉尼娜現象,東南風將被曬熱的海水吹到太平洋西部,從而使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東部底層海水向上翻湧,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這也就是拉尼娜產生的原因,這種現象一般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水域大面積海水出現反常降溫的情況,東南風的...

如何看待賈秀全在女足慘敗荷蘭賽後表示 世界盃帶隊出線,奧運搶到亞洲名額,你覺得我成功還是失敗 ?

鄭少玲 踢球還行,包括在日本踢球給日本球迷留下很深印象,執教中國女足還是郝偉好,近些年女足成績回公升原因是14年足代會後中國足協有了新主席。還我李影! 我看到有答主擺歷史資料,不錯,但你擺資料的時候難道沒發現,女足這二十年一直在走下坡路嗎?舉個例子,假如你祖上闊過,慢慢中道衰落到你這一代,你混的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