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對錯?

時間 2021-06-09 18:02:27

1樓:小蝦

我理解,目的與行為一致是對,反之錯。

我搞慈善,對外說我為了裝逼搞慈善,對

我搞慈善,對外說我為了救人搞慈善,對

我為了裝逼,對外說我想救人搞慈善,錯

對錯只有自己可以評判,外人看見的終究只是表象與誤解,到底為了啥,誰知道呢。

但大多數人的那點小心思實在是不好意思。

但實際評判還是蠻麻煩的

說愛你,為了上你,錯

說愛你,因為愛你,順道上你,對

說上你,為了上你,這有可能是會造成我誠實的假象,增加上你的機率,你會誤解我可能愛你或有價值得到愛。錯。

關鍵是能否意識到

還有愛的定義是什麼?如果我定義愛就是上你。

說愛你,上你,沒毛病。

如果個人意志足夠強大,可以不依賴環境,定義甚至任意更改自己的一切觀念(比如指鹿為馬),哈哈哈,他做的一切都是對的。

2樓:睜眼的瞎子

有時候人們說「世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可是這句話本身是屬於「世上」這個範圍內的,因此,如果這句話說的是對的,但這句話又是屬於「世上」這個範圍內的,那不就有了矛盾之處了嗎,於是就出現了悖論!

所以,依我個人看法,一事物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只不過由於人類對於事物的理解有限,角度有限,因此表達出來的看法也一定是有一定限制的。這就是說人對一事物的對錯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定角度下進行判定的,甚至一件事物在不同個體或同乙個體以不同角度來看待都會產生不同判定(例:文化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看法便會有不同,不同時代對同一事物看法也不同,甚至同時代同文化背景的人因其他不同角度也會產生不同看法)但是這裡不是說在不同角度上看,每個對事物正確與否的判定都是可取的,都是一定程度上正確的。

(例:乙個人說「從幾百公尺高空無安全設施的跳下會絲毫沒事」這句話無論他以何種角度說都是不可信的,是錯誤的。就算正確也是因為他自己一開始所選取的角度便是錯誤的,於是對他來說是正確的,但如果有人信他,或他自己相信,從百公尺高空跳下,結果可想而知。

)總結:世上事物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更準確的說是:世上是有絕對的真理),但人類對於一事物正確與否的判定永遠是有條件的,有角度的。

但是這個條件與角度值得去思索,如果這個前提都是錯誤的,那麼必然走的是和絕對正確相反的道路,也必然是不可取的。就算正確,可取,那也是對於那個有錯誤前提的人而言是正確的,可取的。(其實我說的這些也是以一定角度說的,必然也會有不足或錯誤之處,完全可以懷疑它)

所以,我們不應該完全同意他人對一事物正確與否的判定觀點,但也不是一味的反對。而是朝著絕對正確的道路上,去反思各個判定以及判定的前提,從而完成並完善自我對於事物正確與否判定的建立。

3樓:路燈下的寂寞

對自己有利為正確,不利為不正確。有利指的是更好的繁衍。主體所說的一切都是為他自己,比如父母,是希望他們的基因能夠更好的延續。

按照父母說的做,不一定是對的。父母認為是對的,是和他們的人生經歷有關。比如一位父親當年沒好好學習,沒上大學,然後只能做一些比較辛苦,收入不高的工作。

他會認為這是沒上大學的原因。因此對自己的子女就會有強烈的要求。目的當然是希望他們能過得好一點。

但也許子女根本不適合讀書,重壓之下或許還造成了悲劇。父母在做他認為正確的事,(本質是希望獲得更好的後代)但結果卻不一定正確()。

如何看待 沒有對錯,只有選擇,這種觀點。對錯,道德,正義這種主觀的判斷,是不是真的不存在

蔣年 是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懂這句話 本質上它是在告訴你,關於這個世界的終極真理是,沒有堅定不變或者確切不疑的答案,只有多出來的邊界和可能性。很遺憾多數人理解不了,但也不遺憾 輝總是大王 只有選擇,沒有對錯,這個觀點成立的前提便是,每個人都是價值判斷的主體,都可以決定什麼是崇高的,什麼是低俗的,那麼,...

如何看待當下社會不分對錯的尊卑原則?

虛擬網路下的世界 以下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首先,我覺得老年人的思想和年輕人有較大差距 是因為這兩類群體不僅生活經歷不一樣,受到的教育和薰陶也不同。而且許多老年人的思維並不能跟上現代的步伐,觀點還是停留在過去。部分老年人不僅固執 還很不講理,當觀點和其他人產生分歧時,就會用 走過的橋比你走過...

如何看待「領導的權威比對錯更重要」這句話

未解之謎 作為領導者,放在首位的是時刻保持自己絕對的權威性,這也是表現自己領導力的一種形式。對與錯,有的時候並不是那麼重要。在和領導爭論對錯的時候,你就有可能被領導分類到 異類 裡面了。領導會覺得 第一,你是在挑戰我的權威 第二,你是在說我不夠英明 第三,你是自以為是,認為我能力差,不如你。所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