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對錯 只有利弊這句話?

時間 2021-05-08 14:59:33

1樓:

是的!是這樣的!比如乙個人傷害了你,你告訴大家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

身邊人不會因為你就跟他斷絕關係。因為他們沒必要為你得罪乙個人。如果這個人還在身邊人的圈子裡,身邊人甚至會裝作不知道一樣仍然跟這人維持關係,不會因為你告訴別人這個人有多差勁就遠離他拒絕他,因為在乙個環境裡還要相處沒必要把關係搞僵影響自己的社交環境。

但是小孩子可能就是不理他不跟他玩了。小孩子覺得它錯了就討厭他。

成年人不會的。成年人只看他對自己有沒有利益。有的話依然會與他交好。

2樓:溫州青年果動

你即使犯了錯,可能身邊的人,也不會當面指出來。真正的朋友,會提醒你對錯之分。

其實,有些事情,你覺得對,別人覺得錯。就像你買了一輛電動車特斯拉,有些人會覺得技術不夠成熟。

3樓:陸仁賈

這是一句看起來有道理但錯誤的廢話。

敲黑板,劃重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為經濟基礎服務

放到這個問題裡:利益分配決定是非對錯,是非對錯是利益分配方式

這句話錯誤就在於割裂利益和對錯的關係。

題主最大的問題不是是否應該接受這種觀念,也不是強調自私是否具有天然合理性。

在社會中,最重要的是通過種種方式完成利益分配。

單純著重強調利己、否定利他是一種對於利益的片面認知。

4樓:

人類是集體生活的動物,要在集體中生活,就必須遵循在集體中生活的規則。遵循規則最基礎的就是兩點: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該做的事情被稱為是對的,不該做的事情被稱為是錯的。

所謂的規則,是人類在長期集體生活中所逐漸形成的一套盡量使集體利益最大化的法則。從這個角度來說,「對錯」與「利弊」是重合的。「對」的事情,本來就應該是維護人類群體利益的,「錯」的事情,本來就是損害人類群體利益的。

作為判斷力、人生經驗尚且缺乏的小孩,快速地告訴他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是最有效的。

然而當每一套對與錯的標準,完全運用到現實社會上時,就會出現問題。

1、不同的人對於集體的範圍的概念不一樣。集體是什麼?是乙個家庭、乙個家族、乙個團體、乙個政黨、乙個階級、乙個企業、乙個國家還是全體人類?

當你所考慮的範圍不一致時,你注定會採取不同的做法。

2、有一件事情傷害到了部分人的利益,但對集體的發展有益,這件事情是對的嗎?有一件事情短期看能給集體帶來大量利益,長期看對集體的利益有損害,這件事情是對的嗎?或者反過來呢?

3、事情的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過去符合集體利益的行為,未來可能就不符合了。面對不斷變化的情況,乙個理智的人是不會刻舟求劍的。

所以說乙個成年人,或者說是成熟的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是可以跳過本身的「對」與「錯」,從對錯的底層原理,也就是「利與弊」來考慮問題的。而這樣思考的前提是:1、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無論是世界和平、國家富強、光宗耀祖、人類解放、普度蒼生還是飛黃騰達。2、你能理智地判斷得失。而這兩個前提是兒童做不到的,所以相比於利和弊,對與錯更加直截了當。

當然,如果你是乙個成年人了,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還不會理智判斷得失,反而拿「小孩子才看對錯,大人只看利弊」這種話,安慰自己說自己心靈還沒被汙染,童心未泯,那麼恭喜你,你不用承擔大多數聰明人需要承擔的痛苦和麻煩,希望你做乙個永遠快樂的人吧。

5樓:流雲飛水

對錯,是相對感性的東西,他是乙個評判標準。利弊,是相對理性的東西,他是乙個結果。

至於你的問題,因為我們都長大了,再也不能任著性子胡作非為了…

6樓:胡洪

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利益著想,而考慮利益的同時也要考慮這件事的對錯,如果你是個正直的人,你覺得你是錯的就不要去做它,按照自己的內心去做,放棄一點利益也沒關係。

問心無愧最好

成年人的世界裡,你是如何看待心靈雞湯?

一方草 那些 心靈雞湯 只是在失敗,失意,失落時用來麻醉自己,不斷的給自己心理暗示的警句而已,起不了太大的效果和意義,當我被這些心靈雞湯澆灌的志氣滿滿,滿血復活後,推開門走出去兩分鐘,就被世界無情的把剛建立起來的自信能量秒殺,體無完膚。經過這一次又一次後,終於練就了強大的內心和超強的承受力。所以,意...

怎麼看待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 這句話的?

過分相信唯物主義這種觀點,拖延了人類進化的程序,阻擋了人類尋找內在的生命本質,抹殺了人類的靈性,物質決定意識這種觀點只會讓人越來越經歷更多沒必要的痛苦。心情越匱乏越恐懼越痛苦,只會越來越顯化更多的阻礙在自己的生活當中,這是個惡性迴圈。 混沌初開 只需要一次難受,攻其內心那種,分分鐘讓你感同身受,最快...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只能談錢嗎?

今日宜歡 小朋友的世界都是誰有好吃的好玩的或者長得好看都才會在一起玩成年人的世界也是一樣的 成年人是長大了的小朋友 只不過人越大需求有變化 社會閱歷日漸增長 說話方式也有變化 一點點 能問出這個問題的話,題主到底是因為有錢還是因為沒錢呢?有錢的話可能覺得別人接近自己是為了錢,沒錢的話覺得別人離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