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自己承受不了一點兒痛苦,該怎麼辦?

時間 2021-06-02 18:52:27

1樓:方華

看了你的內文,可以肯定的說你是乙個天生擁有哲學思維的人,很多問題都看的很深刻。同時這種思維也會帶給你很多旁人末必能理解的痛苦,但凡事皆有兩面性,苦既能照見生命的本質,亦能點亮生命的智慧型。

不必太過擔心,多靜坐,多看關於生命真理的好書或多接觸有修為的人,總有一天你會感謝你受過的所有的苦。

2樓:

這樣挺好的,遇到負性的事可以立刻排解出來,避免抑鬱在身體內堆積成抑鬱症。

承受不了就承受不了,硬讓自己承受,把痛苦朝向自己快樂朝向別人才是抑鬱,超我總是壓迫本我。

可以試試內觀,觀察痛苦,或者像我一樣,承受了極端的痛苦後,我覺得我生孩子都不怕痛

3樓:dna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遊戲,雖然每個人玩的東西不同,「自我欺騙」越徹底越能「自得其樂」。物質(金錢/收藏)/他人認同(愛恨情仇)/自殘(拆東補西/葵花寶典)/創造...,可以填補各個階段自己的空虛需求。

人生本來就沒有意義,意義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企業/民族/國家都是為了讓人類更高效相互合作而編造的虛構故事,是一種「手段」。企業文化讓你盡心盡責,民族意識讓你一致對外,愛國教育讓你精忠報國。

人類構建秩序的方法,就是把成員分成想象的階級。讓某些人在政治上/法律上/經濟上高人一等,豎立人之間的規範。從而讓陌生人不用浪費精力和時間真正了解彼此,就能知道如何對待對方。

法定貨幣之所以有購買力,是因為人們相信它,倘若不再信了就一文不值。同時只要大部分人信,你乙個人不信也改變不了什麼。虛構故事也是一樣的東西。

這些想象構建的秩序與現實緊密結合,儲存在每個人的大腦中還塑造了你的慾望。所謂主流價值觀,不過是大多數人追求的「人生意義」。

人為什麼喜歡自背枷鎖?因為人生來空虛!嬰兒生理發育不成熟,本能索取化為追求的肇因。

母愛大概是乙個人最初的追求,(出於基因本能的母性光輝)人生開端大抵都是快樂的,快樂也就由習慣演變成「目的」。

同時大腦的生化構造決定人需要依賴「習慣」減少耗能,情感和感覺相當於大腦偷懶的「工具」。習慣的事物給人安全感,人不會去思考「像吃飯喝水一樣的本能」是怎麼來的。

有「追求」就難免受「制約」!有人不忘「初心」,有人被「工具」操縱,有人沉迷於「手段」。為完成階層跨越,有人恪守「上下尊卑」遵守「遊戲規則」還美其名曰「本分懂分寸」,有人精通規則尋找漏洞大發橫財,華麗變身為成功人士,大張旗鼓秀捐款美其名曰「慈善」。

明明從下到大接受的都是填鴨式教育,現在卻大喊「要改革要創新」。明明沒感受過多少無條件的愛,卻被要求無私的愛別人。明明只是那「接盤俠」」墊腳石「的80%,還要提高「社會人的自我修養」別成為社會的包袱。

人有其成長環境成長階段,「自我」是過去一切內外影響累積的產物,改變乙個人很難。「過去」你無法改變,「世界」你無力改變,你以為的「做自己」也不過是過去世界的投影。看的太清楚也不是什麼好事,想想就讓人悲觀絕望!

我有「上」「中」「下」三策奉上

「下策」 從改變「大環境」入手,那你得編個能對抗人類千年文化演變出來的虛構故事,還得說服人們接受它。除非你想做「成為偉人/聖人」這樣有「意義」的事!

「中策」從現有的人文主義/資本主義/存在主義...任選乙個,徹底欺騙自己「投生其中」,人生就充滿奮鬥「意義」了。再學點「中庸」之道,銘記「快樂」用以平衡相對更多的「痛苦」。

「上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別再「追求」那些讓你感覺良好的心理感受,主觀體驗不過是一瞬間的波動。就像乙個人站在海邊幾十年,總是想留住好的波浪,避開壞的波浪; 被自己的慾望驅使的精疲力竭。

最後氣力用盡倒在沙灘上,只能任海浪自由來去。忽然發現,這樣多平靜啊,這才是心靈本來的樣子啊。

4樓:非正規解答員

你有試著改變過嗎?還是說,有試過,但中途放棄了?

說實在的,我覺得你這如果真得排除了是病,那只能說是太矯情。

你要不試著去擺地攤看看,不為了賺錢,就是練練膽,多遇些人和事,你這問題就自然得解決了。

我從小學到高中,老師給的評語都是「性格內向」,但自從我暑假到家樓下擺攤了乙個月,整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的,以前是拒絕和陌生人說話聊天的,現在是只要場合需要,我都能和別人聊天(我內心其實依舊不喜歡和人聊天)。

我覺得也可以試試,雖然我們的情況可能不一樣,但說不定管用。

5樓:

1.首先,明確世界上有快樂,就有痛苦。痛苦無法避免,每個人都不想經歷卻必須經歷。

2.只是你自己感覺自己無法承受痛苦,其實你的承受力比你想象中強。每個人隨著年紀增大,隨著閱歷的豐富,隨著周圍的人來了又走,會逐漸塑造內心的強大。

3.所以,不必焦慮,順其自然就好了。痛苦來了,去感受它,感受它給你的人生啟示,去轉移它,緩解自己的痛感。

6樓:微笑

你的問題不在於不能承受痛苦,而在於不能避免、消除或減輕不必要的痛苦。面對痛苦,要正視、思考和熄滅痛苦,而不是簡單地承受,否則會任憑痛苦傷害自己的身心,變得麻木。

痛苦未必是一件壞事。痛苦是人類面對有害事物的心理反應機制,存在合理性。比如快被大火圍困的時候,我們感到危險、害怕,盡力逃離火場。不怕可能就被燒死了。

敏感、容易感受到痛苦未必是一件壞事,有時甚至可能是一種優點。如果能及時地覺察到痛苦並釆取正確的對應解決,是一件好事。比如當親人去世的時候,如果你能因此正視、思考死亡,可能就會更加珍惜生命、積極生活。

所謂「痛苦的事情」的說法是不確切的,對一件事情感到痛苦與否,從根本上來說只取決於自己的心。沒有什麼事情一定會帶來痛苦。

要避免、消除或減輕不必要的痛苦,只能依靠修行和智慧型。

7樓:耕者

我時常在想如果只有甜沒有苦,只有白沒有黑會是怎樣的世界。慢慢的發現苦和甜少了任何乙個,我就嘗試不出來了,它們兩者是都存在的情況下才完整。沒有誰好,誰壞。

如果說痛苦本來是屬於乙個正常的情緒,如果把它視為了壞的,要消滅的,豈不是在逼著自己不完整?就如鍛鍊的時候雖然很辛苦,但是我們的肌肉也在成長著。痛苦本身不是問題,你想著去消滅痛苦才是問題。

痛苦只是乙個現象,你執意的去消除乙個正常的東西,才讓你痛苦不堪。

8樓:xin ming

我覺得我們要想辦法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我們如果不了解真相,就會一直幻想從外面找安慰和安全,小時候幻想著父母會是自己長久的避風港,長大了寄希望愛人為自己提供永恆的庇護。然而,世界上哪有不老的神話,不散的宴席?

所以我們會很不安,生活在擔心與恐懼當中。

去學習和了解世界的真相

然後學習接受世界的樣子

她一點兒一點兒的走進你的心裡,分手了忘不了,你還會一次又一次放下自尊去挽回嗎?

檸檬醬 如果真的放不下,就嘗試去挽回,一次,僅僅一次而已。兩人之間第一次提出分手可能是氣話,但是次數多了就變了本質。放下你的尊嚴挽回一次不要讓賭氣成為你們的遺憾,但也不要一次又一次讓他來踐踏你的自尊。 誰能一下子忘了?誰都不能!既然喜歡就去挽回,否則會遺憾,但是不用一次又一次挽回,那就會被認為是糾纏...

怎樣讓自己變得靠譜一點兒?

猜猜在知乎 說到做到 在我的行為規範裡,要麼不許諾,說了就一定努力去做。完不成的我會提前打預防針告訴對方成功率,然後想辦法去努力完成拿到結果。可能很多事不是我們想要就能完成,所以要自己預計可行性,省的自己日後做不到,這樣會更讓別人失望。 顏慕然 日常生活當中的細小事,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可能你太過...

男朋友沒有一點兒生活的儀式感是什麼感覺?

兩個人的生活,可以嘗試兩個人相互提攜一下。你可以先搞搞儀式感,讓他覺得這個儀式很美好,然後他就會來幫忙了。如果他還是不參與,那可能就是榆木疙瘩,或者是對此渾不用心了。這 如果你對此非常介懷,就還是分手吧。 生來就很皮h 感覺他並不愛我,這是我最直觀的感受,即使他說他愛我,但是還是經常反覆懷疑。他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