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武志紅關於「孝」之解讀?

時間 2021-06-02 01:35:25

1樓:王江

孝是什麼不重要。

絕對順從,就反對。

贍養義務,我們都不否認。

就這麼簡單,你們爭論的焦點無非是孝字裡,究竟是順從還是贍養。這有什麼關係?孝的含義如何,並不影響我們不盲目順從,但會好好感恩善待父母。

一定要賦予孝字乙個意思然後去遵從它嗎?只是咬文嚼字罷了。

2樓:

孔子說孝是「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就是父母在世時要以「禮」來事奉他們,父母死後要以「禮」來安葬他們,安葬以後還要按照「禮」來祭祀他們。

孔子說孝順,不是順從,是發自內心的愛,和顏悅色,行為恭敬。

後世孔子思想被包裝成政治工具的那一套就太複雜了,還是正本清源看看孔子到底是怎麼說的。

另外孔子認為需要有仁愛,就是不平等但是對等的愛。所以有孝有慈,有忠有禮,是對等的。孟子說「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仇」,就是說仁愛是對等的,換句話說,如果以後希望我們的子孫對自己孝順,那就需要對子女慈愛,否則人家沒道理對你孝嘛。

再進一步地說,按照易經的道理,孝只能子女說,慈只能父母說,如果父母說孩子你要孝順,子女說父母你要慈愛,那就完蛋了:)。所以老子說,「六親不和,有孝慈」,就是因為家庭裡面不和睦,所以父母天天說你們要孝孝孝,子女說你們要慈慈慈嘛。

3樓:手忙心閒

武志紅說得還是很有道理的。不要拿偏激作為反駁理由,偏激這個詞恰恰投射出了你的【怕】自己真的控制不住孩子了,不願意承認,孝本來就是糟粕這個事實。

孝是指在家庭單元中,上老下子的封建等級制度。順指聽從,服從。孝順孝順,先孝,再順。

任何乙個朝廷都要取得既得利益集團的支援。任何乙個朝廷都會以鞏固政權,控制維持和睦為第一要務。歷任皇朝都宣稱要以孝治天下,打動的是廣泛的既得利益群體。

從社會的各個層面,大到朝廷的叫忠,小到家庭的是孝。

從下至上,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百姓對統治者,必須無條件的順從。

孝作為一定等級制度,能是什麼精華麼?

順是聽從,這個就難說了。父母的閱歷再高,那也得需要父母自己活的很開心,小孩子才會聽從,否則聽父母的話豈不是要被坑?不要以為父母閱歷豐富,給出的意見就會有多好,恰恰這些閱歷是餵飽我執的也說不定。

重點還是感知父母的幸福程度。如果父母在幸福這件事情上很在行,好,我們孩子可以參考看看。

4樓:

實際上,我覺得他說得有道理.現行的所謂"孝",確實以順從為核心,而乙個成年人對另乙個成年人無條件的順從,難道應該是一種現代化的關係?

我眼中的孝其實很簡單,贍養就行.

如何評價武志紅?

安娜下午茶 心理學是科學,但心理學又沒有必要是 純 的科學。人既然是社會關係的總合,個體的精神痛苦就是社會矛盾的縮影。只要你是乙個負責任的心理學家,就不可能不關注諸多心理問題背後的社會問題。百多年來,中國社會轉型幅度如此之大,積累的社會問題又如此複雜,急需多角度的理解和解決。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何評價武志紅老師?

庸人之殤 對這個老師不評價。教育,是讓人學到東西,不是讓人感到不快樂,古人云 寓教於樂。現代人對孩子教育的唯一標準變成了分數,這樣說乙個扭曲的教育觀。我時常對學生說,你們學習,不是學習1 1 2,而是學習為什麼1 1 2,同時1 1有沒有可能等於3?我們學的不是結論,而是過程,而是思維,當我們建立乙...

武志紅在巨嬰國中關於自己變身並且別人會看到的描述是真的嗎?

就狹隘的意義上來說這個例子並不是榮格最初提出的共時性的體現,更接近於telepathy,即心靈感應。關於共時性,最基本的含義是meaningful coincidence,即有意義的巧合,比如你訂購了一件藍色衣服,但店家錯誤的把一件黑色的衣服發給了你,同時你聽聞了親近的人死亡的噩耗。這是榮格舉的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