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無法接受別人的批評?

時間 2021-06-01 23:07:08

1樓:海上陽光

這取決個人的心裡年齡,很常見的例子就是一直都比較優秀的人反而很難接受別人的批評,也許是因為因為一直優秀,被誇讚的久了,久到忘了批評是怎樣的感覺,突然被批評,極容易變成對外界或者對自己的否定

2樓:金博星

因為自尊。

忠言逆耳是人性使然

聞過而喜,需要極高的修養和內功

人們總是太在意他人的評價,會習慣性的針對自我。實際上跟自己過不去,是自我設限下的情緒奴役。

內心的聲音,是隔絕的模樣。

3樓:認真的小袋子

因為人都有自尊心,不喜歡自尊心受到傷害,批評代表著對乙個人或者一件事的否定,人不喜歡被否定 ,相反的,人們都喜歡被讚美。

有好多次,被批評的時候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是還是會不喜歡批評我的人,但是不得不承認,也就是因為被批評了,才有了進步。

4樓:嘉木

無法接受別人的批評,都是不想往正常世界裡成長的人,只想待在給自己的畫的城堡中,剛開始可能還樂在其中,享受做自己世界裡的公主。

如果一直持續,時間久了,就開始發現自己與旁人的差距,不管是行為舉止上,還是對人事的辨識上。直到內心意識到這個問題存在的嚴重性,或者意識到自己必須要改,就能開啟心門,走出來,接受批評,甚至接受殘缺。

這類孩紙很堅強,但也堅強的讓人心疼,注定要比別人多走很多坎坷,自己才能真正成長。

5樓:做自己

自尊心過強:這一類的很多人會在別人批評後覺得很羞愧,若是在人多的地方公開批評,可能會記仇;表面上不好意思或者說自己知道了什麼的,他們下次可能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對自己比較嚴格的人)

自負: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覺得別人是錯的

6樓:天籟之鷹

從本能來看,絕大部分的人,都是無法接受別人的批評的。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

我們天生具有防禦自我和還擊的本能。

而多數的批評,尤其是涉及到就事論人的時候,這種批評就成為了語言攻擊。

當遇到攻擊後,我們的心理防禦系統和還擊系統會自動觸發,引起情緒的憤怒。

有些時候,我們會很喜歡批評。不過,這種情況並不多見。這情況多數是在,我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時候。

很多的心理學研究發現,我們總是過於樂觀的看待自己。雖然,我們總會認為,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但是,對於我們行為最了解的恰恰是那些熟悉我們的人。

我們的成長歷程,有點類似於叢林冒險。這裡面既有很多快樂和機遇,也有很多危險和陷阱。

如果,我們經歷的是善意的提醒和批評。雖然我們也會本能的憤怒,但是,這時候需要控制住我們情緒的魔鬼。因為我們抗拒的越多,就沒有人願意幫助和提醒我們了。

有些批評,就是無聊的、惡意的攻擊行為。

該憤怒就憤怒吧。

人類的情緒、情感行為,非常玄妙。它真實的顯示了我們內心所想以及遇到外界刺激的反應。

更多的時候,憤怒、悲傷、恐懼,這些情緒,對於我們自己而言,是個魔鬼。

學會接受和擁抱那些對我們有實際幫助的批評,把自己憤怒、無聊的情緒化反擊,關在籠子裡。會對我們的成長有很大幫助。

沒有學會情緒管理之前,我們總會為此付出無數次代價。學會了自我的情緒管理後,我們才算真正的長大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沒有誰喜歡被批評,所以我們也需要學會不去批評別人。

不過,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還是需要批評的。做錯事、做壞事,總需要被懲罰的。想要不被批評,還需要從我們自身做起。

如果我們想幫助身邊的人,最好不要用批評的方式,那樣往往費力不討好。合理的策略是引導,點到為止就行。

我們人類的本能就是自以為是,理解他人的善意,其實難度蠻大的,更別說批評了。

除了你最關心的人外,盡量少批評別人。

家長、親人、老師、上級、好友這幾個角色除外,那是職責所在。

7樓:居居

不是病,正常反應,自己本身也知道別人批評的對,但是就是接受不了她以這種方式說出來。所以,有時候,明知是別人批評的對,但也絕不再嘴上認輸,即使是詭辯,也一定要和她爭一爭。

8樓:陳阿星

不是病,很正常的。

在那瞬間你知道別人說的對,但仍然想要從氣勢上爭個輸贏。那個時候你在乎的不是事情的對錯,而是維護你的自尊心。我跟你一樣。

所以怎麼去改變這種情況呢?首先我們要很明確地告訴自己,與人爭論時對事不對人,所以無論如何都要知道別人的一言一行絕對不是在針對我這個人,即便他說出了一些傷我自尊的話,也不要在意,因為除了我自己和我認可的人沒有人可以JUDGE我。再者,我們爭論都是為了乙個更好的結果,從這個目的出發,採納了誰提出的觀點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這件事情有沒有得到更好的解決。

這個時候該召喚出你很自信的一面,你是多麼理智又睿智希望促成乙個更好的結果而不計較個人得失,這才是你真正比別人優秀的地方。

誰都不喜歡聽別人的批評,先不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咱們先學會客觀接收和判斷資訊。而且你意識到了自己身上有著毛病(毛病不是病啊),已經很難得了。

9樓:放養的閒散菸酒僧

根據馬歇爾-盧森堡著作—《非暴力溝通》一書中可以大概得出相關答案批評會讓產生互動的雙方處於對立面,這樣反而會更難達到目的。

正確的做法是:

1找到雙方問題之間的互動點,雙方明確,合理的提出自身訴求。

2相互妥協溝通,最終達成目的。

以下是有關題主的回答

根據題主描述自身情況生氣其實是合理的自我防衛的表現形式,更主要是對提出批評意見的個體單位的不信任。以上。

10樓:帝都毒舌姐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需要勇氣。

戳到痛處難免氣急敗壞,

如果對方沒打準你的點,很難讓你產生情緒。

正確認識自己剛是第一步,

然後才是接納,

才是修正。

每一步都很難,是一定的。

當你選擇迴避痛苦的時候,

也選擇了永遠在過去的層次裡徘徊。

11樓:double

我覺得可能是方式問題,如果在公眾場合的話,不給對方面子,人家肯定無法接受呀,就是再好的朋友在批評對方時,也要注意方式和場合呀。其實,有一些事情在你說時,對方可能已經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了,只不過礙於面子之類的吧,不想承認罷了……

12樓:布朗肯博萊特

接受批評的前提通常是要承認自己的錯誤與過失,而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經歷與觀點必然存在差異,對於對錯取捨的判斷有時會相差甚遠。

實際上,除了少數原則問題,大多數的事物都不存在絕對的對與錯;對於極為自信或極為自卑的人來說,在這類問題上遭到質疑而產生強烈情緒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或許在他們看來,這無疑是一種對自身判斷的挑釁!

而至於自我中心主義……雖然乍一看這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拒絕接受批評並不完全算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具體表現。

實際上,它們之間確實存在一定的關聯關係:想想看,如果兩個價值觀截然不同,但同樣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必須相互合作來完成乙份非常棘手的工作時,會是怎樣一副光景吧……至少,我個人認為在不能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拒絕接受批評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個人主義」帶來的負面影響。在一些非常重要的情況下,這很可能會是致命的!

學會保持相對開放包容的態度,或許是乙個還算不錯的應對措施。

為什麼有些人難以接受不同的意見?

雜西 那些人大部分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因為知道的少,所以狂妄。因為不謙虛,話太滿,總會被啪啪啪打臉,自己的臉皮那麼薄,被打的那麼疼,怎麼辦?轉移矛盾唄!惡意辱罵,我說的就是對的,你說的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就是如此了吧 當然那些所謂的槓精另當別論,他們不值得被關注,辱罵的其實都是自己,有什麼好得意...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對別人有偏見?

極簡.simple 今天我就遇見了 我姑姑的兒子和我同齡,就是弟弟吧,我們長的一點都不像,哈哈哈,基本在外地讀書的,然後不怎麼認識這邊的路,今天他要出去修眼鏡,我也剛好要買零食,他開乙個電瓶車帶我,在眼鏡店裡面我在旁邊看框子,他眼鏡修的挺快,我還沒看完呢,他用手攔住我頭催我快點。因為關係很好的,畢竟...

為什麼有些人強大了就去傷害別人?

杪城 那便不是真正的強大,或許ta自己認為自己強大了,那是在ta的認知範圍之內的。既然傷害別人,那麼一定有自己的恐懼在裡面。無論是語言還是更嚴重的,或許因為某件事情,但是說到本質上還是自己內心的恐懼。而恐懼便是貪戀,進而導致嗔恨心,然後就痴,迷惘,身在其中,旁觀者才清。什麼是強大?既然有強大,必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