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會不自覺的帶著不自然尷尬的表情,這是一種社交恐懼症嗎?

時間 2021-06-01 19:53:11

1樓:flamingo

啊啊啊啊啊我也是!跟不是很熟的人講話表情會不由自主的尷尬僵硬。。。我真的服了,明明心裡也沒啥想法??還有就是演講的時候,表情也會僵,不過那是真緊張。。

2樓:心之愛心理諮詢

社交恐懼指的是在社交活動中,有緊張、焦慮、恐懼的體驗,伴有自主神經症狀、影響社交功能並伴有迴避社交的行為。此症狀多與生活中重要人物的關係體驗相關,通過心理諮詢可了解其心理意義和應對方法。

3樓:

以前偶爾也有這種尷尬。

真實就好,不要太在意自己,真正在乎你的人很少。不要刻意迎合、討好別人,不要太在意他們的感受、反應,不要太客氣、太謙遜、太禮讓。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大家相安無事就好。

頂多主動一點,即使被拒也沒什麼可尷尬的,是對方冷漠無禮,而不是你的問題。

4樓:林語欣

對於你的症狀,基本判斷你是有表情恐懼。一旦遇到人就非常緊張,導致你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表情去面對你想做的事情。表情失控是表情恐懼的乙個重要表現,這個失控主要是緊張到僵硬。

這個時候會產生乙個心理想法:「我的表情讓別人看到不知道別人會怎麼想」,產生強烈的自我否定,以至於逃避社交。但是你越逃避社交,就越沒有辦法去面對,如此迴圈往復陷入,越陷越深。

面對表情恐懼,我們需要知道表情恐懼的特點:

第一,表情僵硬不自然,同時會出現眼神躲避,不敢直視別人。

第二,擔心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愈加地躲避人群。

面對第一點,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表情一旦出現症狀,那麼自然是表情僵硬,不敢直視,這是我們長期積累的條件反射,我們沒辦法。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最好的做法就是去接納,別無他法。如果在跟它相處過程中,你沒有太多地去強化它,那麼這個症狀會越來越輕。

面對第二點,我們眼中的別人評價其實是自己敏感內心強化之後的結果,並不是客觀判斷。出現症狀之後我們會有極強的自我否定,以及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看不起自己,甚至討厭自己。這些都是在這症狀產生之後的想法,本身沒有參考意義,因為在症狀產生之時就是你的想法不斷地誇大化,嚴重化,敏感化,自我貶低化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去理會這些想法就好了。

當然也只是盡可能,不可能做到全部。

以上兩點是面對症狀的態度。你可以看到這兩點的核心就是盡可能減少對念頭的強化,我們不求它馬上減輕,但求我們不要去強化,因為只要不去強化,它就會慢慢減輕,症狀的產生本身就是症狀減輕的過程。

最後,我們應該鼓起勇氣去面對,害怕什麼盡可能去面對什麼。面對了再說吧,不要期待等自己好了再去做什麼,而是儘管自己還沒有走出社恐,但是你能夠盡量去做你想做的

5樓:初心

你好。你一再強調自己比較自信,沒有自卑,也並不擔心別人的嫉妒,卻依然懷疑自己的僅有的幾秒鐘不自然表情是因為內心的自卑。

聽上去很矛盾,是吧?

題主似乎不能夠接受自己有自卑的部分,也不能接受自己有某一時刻的緊張。當乙個人在意識層面壓抑潛意識內的情緒時,這種情緒就會通過其他的方式表達出來,比如題主談到的尷尬表情,眼神的閃爍燈。

乙個人偶有在某方面有不自信、不淡定的行為,或者偶爾有緊張怯場的時候,並不能代表這個人就是自卑的、是不好的。

試著去放鬆心態,不要過分關注你的表情,更多的去投入當下參與的活動,這樣的情況就會得到緩解。

如果嘗試之後還是發現被這種現象困擾,建議題主進行專業心理疏導。

6樓:Aste

這不一定是社交恐懼症

解決方方法

1.對著鏡子自己練習,就像演員學表演一樣,大多數表情都是可以經過反覆練習最後自然習慣流露的。一般情況下,人看不見自己的表情,很難操控面部肌肉的表現程度,就算有意克制,大多數還是掩蓋不住真實情緒。

而通過面部練習,肌肉會產生記憶,長期深度記憶之後就會變成一種習慣,在適當的時候把這種特地準備的表情展現出來就會變得自然、簡單

3.自己在紙上寫下幾個你平日裡會尷尬時候的場景,對每乙個場景逐一列出你覺得可以解決的方案(如肢體動作、語氣緩解)。對著所列出的解決方案練習、模擬,反覆操作。

在下次遇見平時已經模擬過的場景,先不要著急,可以延遲幾秒,腦海中把模擬的答案過一遍,試著展現出來,即使開始幾次不習慣,也不用刻意把模擬時的狀態完全體現,每次依照其6、7成的程度,就會有所進步,慢慢就會越來越自然,從而取代一開始不自然的狀態

3.找幾個合適的身邊的人,詢問他們平時自己表現出最多的表情。因為自己認為的狀態和他人認為的狀態是兩個概念,結合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再從各個方面逐步完善,找出問題的關鍵點,才能弄清楚問題出在哪。

打個比方說,假設某一時刻T1,你與A平日裡,(A可以是平日接觸的任何人)你突然覺得尷尬了,但是A並沒有因為你們之間、或者你的表情和你一樣感覺尷尬,也就是說你覺得尷尬,他不尷尬;這種情況,那就是你自己認為的尷尬,問題出在心理上

假設某一時刻T2,你與A平日裡,你突然尷尬,A隨之也尷尬,第一種情況,A能夠比較調節氣氛,緩和你們之間的尷尬;第二種情況,A並不會很好得解決尷尬狀態,這個時候你就可以通過平日裡心理、表情練習等解決這個問題,從而達到自己身心舒暢、處理好與A的關係的目的。

這裡提出的3個方法自己均試驗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總體而言,自己的體會是,經歷的類似場景越少,就會越不習慣,本能得怯場,表情不自然;反之,經歷同類似的場景越多,身體慢慢適應就會養成一種習慣,越適應.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好比有的人演講幾次,便能入會貫通,有的人演講十幾次,還是會有些緊張,有的人天生就善於交際,善於變通,這即是每個人的接受程度、特長的異同。接觸的人、事多了,頻率高了,與此同時有意去改進這些問題,便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對於平日交流的機會和選擇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要解決的問題作出篩選,找出最符合自己需要改善的場景(如表情尷尬、沒話說等等問題)。針對性地做練習會讓改善效果更加顯著。

為什麼總會不自覺的有失落感?怎麼克服?

明之心理之家 2 如果說是某種東西被剝奪後會由這種感覺,那麼應該想一想如何讓自己以後的人生中屬於自己的不被剝奪。換句話說,可能是因為自己的無力感導致了這種失落。那麼就要想辦法讓自己變的有力量。如果說是因為某件事的失敗或者無法辦成,讓你有這種感覺,那要想一下如何去讓自己達成和完成目標。基本方向,就都是...

如何看待不自覺排隊的現象?

深圳的三甲醫院中,一些二三十歲的衣著光鮮的年輕人,依然會為了搶時間,拼命插隊,不顧陌生人的勸阻。面對持續的插隊人,講文明的人要吃很多虧,甚至永遠排不到他。個人覺得合理的獎懲制度能有效改變此現象。 朝雲 今天剛經歷乙個事,大學生也有不自覺排隊的,如果說教育是提高素質的一種途徑,那麼一些人素質的提公升是...

求助 如何應對不自覺的發呆啊

學習習慣問題,逃避 無心 懶散 無效等做事習慣會導致一系列問題,改變自己的做事態度,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充實自己的每一分鐘,計畫並實施自己的學習安排,可以改變這些問題,否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會越來越差。一事如此,事事如此。 普眾心理音聲 可能是因為在學習前沒有設定目標,不明確結果的益處,屬於比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