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時,最痛苦的時候是哪一刻?

時間 2021-06-01 19:10:40

1樓:

因為身在外國語大學,所以有幸有機會接觸到很多種語言。個人認為學習一門語言,最開始入門的時候是比較有勁頭的,比如當你背過某種語言的字母表了,會簡單地打招呼了,掌握一些基礎詞彙了。這個時候身邊不懂這個語言的人已經會羨慕你了,所以這個時候是會有一點成就感的。

緊接著就是第乙個比較痛苦的時刻。我身邊就有不少人,半吊子,學某種語言,學了幾課,可能教材的第一冊都沒堅持完,就學不下去了,因為不像剛開始那麼輕鬆了,也不像剛開始那麼有成就感了。

堅持過這段時間,就會進入下乙個階段。因為已經從入門階段進入了初級階段,所以會有新的成就感,然後,隨之而來的又是新的難度,新的壓力……

然後不停迴圈往復:)

因此個人認為,每當即將邁下乙個階段的時候就是最痛苦的時候。

通俗地講,隨便說四句話,「Is this your handbag?」「It's non of your business!」「A puma at large」「Finding Fossil Man」聯想到什麼?

對,新概念第一二三四冊的第一課。學過新概念的人都會對這些句子印象深刻。但如果說出這四冊書最後一課的某句話,估計就

。。。。。。

。。。。。。

。。。。。。

。。。。。。

。。。好吧,我想了半天,也沒記起來任何一冊的最後一課是啥。

2樓:

學阿拉伯語是發現號稱零基礎的班上90%的同學都是學過的。學西班牙語是第一天學顫音發不出來的時候,壓力大到晚上睡覺還在練習彈舌音。比較幸運的是第二天就可以彈出來了。

所以壓力有時候也不是壞事。

3樓:Linda Q

學德語,是在自己花了很多精力,都還不能說的流利的時候。其實那個時候都是在B2以後了.

學法語,是開頭,一篇文章都無法流利地跟讀下來.

其實沒覺得德語開頭難,卻發覺後面越來越難,詞彙的平乏,無法像英語一樣,乙個意思有幾種表達方式的運用,真的讓我很沮喪.

法語除了連讀,聯誦的難點外,使我一開始的聽力和朗讀都有問題,越學到後面越覺得容易了.起碼進步的步伐,比以前學的德語要快很多.

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應該把它代入母語還是具象化?

狼愛上羊 日本在古代吸收漢字的時候,有 訓讀 的概念,就是引入乙個概念,但是按照本土詞彙讀出來理解那個概念。山 yama 濱 hama等等 而現在日本吸收英語的外來詞,直接用片假名轉寫。前者是代入母語,後者是具象化。日本吸收漢字的優點是有利於造詞吸收英語詞的優點是方便快捷,但是濫用會對語言的生命力造...

學習一門語言的時候,了解他的文化背景很重要嗎?

想吃火鍋 可以從語言與文化的關係角度考慮,語言是文化的反映,像鏡子一樣折射出社會的多面,乙個國家的語言的語音與語義的關係是約定俗成的,這反映了種族的思維特點 詞語的語義變化更是反映了社會文化的變遷,其中蘊含了各方面歷時的變遷,投射出人們思維,生活方式的變化。語言與社會文化有非常緊密的關係,並隨著社會...

你學習一門新外語的動力是什麼?

別看我 追星 學日語是因為初高中追日本明星開始對日本的文化感興趣,大學報了日語專業。工作後開始追南韓明星,開始自學韓語,從發音開始在B站跟學,後面自學語法。日常看直播等等生肉練習聽力。兩年下來基本能聽懂百分之八十的內容,能看懂中長篇比較日常的文章。去年12月開始追泰國明星,最近在自學泰語。基礎泰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