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主觀定製還是客觀的?

時間 2021-06-01 05:24:29

1樓:卑微小葉

心理健康是指乙個人在身體和行為上沒有特殊行為,心理無特殊想法,對待這個其實主觀或者是客觀都有一定的說辭。

主觀來說大多數人自己都會覺得心理不健康,因為自己覺得和生活並沒有接軌或者是在某件事情對他的打擊或者是什麼,這樣很容易造成乙個人主觀上覺得自己心理不健康。

客觀來說其實就是不與眾相同

2樓:姚繼勇

農耕文化講的是身心健康,你說的是心理臆想。

心理一詞是心理學僵化出來的,是心理學專用詞也是唯心論代名詞。心理一詞政治家、辯證唯物論共產黨員與農耕文化自信的人不會使用;一些沒有科學和哲學素質的人、喪失文化自信的學者和主持人,在一分鐘學會心理學廣告滿天飛、心理學進入大學教育欺騙愚弄下,心理一詞成為一些學者和主持人的口頭禪。

3樓:雨落

健康:乙個人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健康、道德健康都具備。

心理健康: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適應環境,人際關係中能彼此謙讓;有幸福感;在職業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以上是「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定義。

個人認為心理健康是有客觀的判定標準的,不同理論學派的判定標準也不一樣。比如:

一.(我個人最認同的)

1.統計標準

2.症狀標準

3.自我體驗標準

4.解決問題能力

二.(世界衛生組織提出)

1.人格完整、自我感覺良好、情緒穩定,積極情緒多於消極情緒,並有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

3.對未來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切合實際地不斷進取,有理想和事業上的追求。

三.(國內學者提出)

1.智力正常

2.情緒健康

3.人際關係和諧

4.適應能力強

5.人格完整

但是每個人的認知過程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個人的感覺、知覺、思維等都是不同的,且受到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響。這也就是不同的人看到相同的風景,卻會產生不同心理的原因。

因此,即便有了較為客觀的評判標準,每個人在判別的時候也會有所不同,心理諮詢師的訓練正是讓他們達到專業、理性、客觀。

另,↓作為定義補充:

幻覺(hallucination)是指在沒有客觀刺激作用於感覺器官而出現的感知體驗。

妄想是一種不理性、與現實不符且不可能實現但堅信的錯誤信念。

4樓:若夢

心理健康是客觀的,由社會人群所認為的正常心理狀態而存在。但是每個人所擁有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其他心裡狀態而決定個人的心理健康。

能否用最簡潔的話概括心理健康的標準,或者我們改善心態的目標方向是什麼?

喜灰灰 具備面對當下生活的適應性 adptability 和未來生活的彈性 flexibility 適應性是指當前的狀態能適應生活各方面的需求 自我的需求,親密關係的需求,人際關係的需求,工作的需求,社會功能性的需求等,日常功能能滿足。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很多心理症狀的診斷一條很重要的標...

怎麼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趙妮妮 周國平說 我相信,健康的心理來自智慧型的頭腦。同意這個說法,擁有真智慧型的人,也擁有更健康的心理。當今社會,人們有著諸多的心理問題,根源很可能就是缺乏真智慧型。究其原因,有兩方面,其一是他們從小就沒有被教授真正的智慧型,其二是長大了之後也沒有恰當的途徑學習智慧型。有乙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在社交...

什麼是幼兒的心理健康?

白茶清歡 嬰幼兒心理健康的標誌 兒童的身心正處於迅速發展的階段,他們心理健康的特徵是與他們的身心發展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下面談到的兒童心理健康的標誌,是 理想 的標誌。每個兒童都可能有這方面或那方面的不足,之所以提出心理健康的標誌,可以把它看成是培養兒童應努力達到的目標。1.智力發展正常 正常的智力水...